电子阅读器融入SNS方有出路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电子阅读器,SNS
  • 发布时间:2012-04-16 17:18

  权威机构调查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将保持124%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在2013年年底突破25亿美元市场规模。

  从2006年起,采用电子纸技术的电子阅读器首先在北美开始热卖;2006年底,来自中国台湾的企业宜锐科技,在中国内地正式推出STAReBOOK产品;2009年,大批厂商纷纷进入电子阅读器领域。

  继汉王科技、长城推出电子阅读器之后,惠普、戴尔、联想、方正、盛大文学等紧跟其后。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加入了与厂商联合开发电子阅读产品的阵营。中国移动2009年在浙江开始打造电子阅读产业基地,未来5年将连续投入5亿元支持整个产业发展。中国电信也出台了投入计划,发力这个市场。

  数字时代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尽管还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等问题,但是中国依靠2009年382万台的出货量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子阅读器市场。

  艾瑞咨询根据IHS iSuppli 2011年12月的数据整理发现,2011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较2010年增长了108%,达到了2710万台的规模。据预测,该数据在2012年将达到3710台,但是增长率放缓,约为37%。

  尽管电子阅读器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状况分析,表现出来却是空中楼阁的“虚假繁荣”,初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

  面临三重“瓶颈”

  和美国相比,目前制约我国电子阅读的“瓶颈”很多,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以及市场盈利模式谜团。

  首先,电子阅读器受众少,面临低质化竞争。由于与美国阅读方式和文化有差距,所以中国没有像亚马逊那样成熟的销售渠道。在中国,使用电子阅读器的人群主要是学生以及时尚一族,并且大多数是看电影、玩游戏,真正用来读书的人并不多。但是,目前很多电子阅读器效果并不理想,用电子阅读器来读经典名著等高质量作品的用户也寥寥无几。这就导致愿意付费购买终端的人并不多,靠付费下载盈利也变得很困难。同时,由于“蛋糕”太小,读者、厂商、运营商的分成更加无从谈起。

  其次,内容资源是电子阅读器的核心。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的参与者从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到内容提供商,都在努力构建“终端+内容”的双向发展模式。然而,中国盗版内容占据了主流市场。相对于混乱的电子图书盗版市场,正版电子图书内容的匮乏,仍是目前困扰电子阅读市场的最主要原因。正版内容的授权,和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水平,不是一两年内能实现的;而愿意付费的消费者却苦于没有名副其实的内容。

  第三,电子阅读器还受到来自iPad等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带来的冲击。目前一些智能手机在屏幕显示效果上,和电子阅读器相差无几,iPad更是能提供3G通话、无线上网等功能,未来将在价格上和中国的电子阅读器不相上下。此外,山寨电子阅读器将大量涌现,也使中国电子阅读器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SNS的突破点

  “电子阅读器如果想突破瓶颈,未来一定要和众多社交网站功能结合在一起,迎合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阅读习惯。”一位业内专家说。例如提高阅读感受、完善视频功能,让用户看电影更舒适。未来的电子阅读器必将是彩色化、功能多样化,同时增加社交功能等互联网应用。

  第一,电子阅读器要彰显“大众化、娱乐化、人性化”的特点。电子阅读器是继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之后的又一杀手级产品。比起智能手机、PSP、iTouch等同样支持移动阅读的电子设备,电子阅读有更易适应的屏幕,提供更加适合阅读的内容。也许有人疑惑,同样是电脑和手机可以解决的阅读问题,为什么需要单独的电子阅读器去实现。这就是与一般的手机和电脑相比,电子阅读器的吸引力所在:不仅是携带方便,能随时随地的阅读,更因其良好的显示技术所致——电子书提供的是接近纸质用手指尖翻页阅读的效果,能够让人睡在被窝里以任何姿势读书;不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辐射,不会对特殊人群如儿童造成使用不便,不需要受制于电源等因素制约。

  第二,电子阅读器需要Web2.0的互动效果。传统的阅读器是“只读文化”,而苹果的iPad则体现了融合媒体的趋势。如果电子阅读器提供的只是文字加图片,虽然换了一种体现介质,但依旧是以前的“只读文化”,是纸媒的思维。此外,电子阅读器要与互联网连接,未来的读者更加注重信息传递、信息分享、社区圈子、以及人脉交际等。如果能够在线通过留言,发私信等方式交流,读者之间能分享与互动,将吸引更多的用户。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要求电子阅读具备上网下载、听音乐等功能。从电子纸的演进路线可以看出,电子阅读器在一步步更加贴近人们的最佳感受:从2008年的黑白屏到2009年的触摸屏,从2010年的彩色屏到2011年出现的柔性纸张,未来或许只需要太阳能充电。在美国2010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一款浸在水中的亚马逊Kindle阅读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也预示着未来的电子阅读器的人性化程度会超越我们的想象。

  第四,电子阅读器需要视频、动漫、游戏功能的应用。电子阅读器不仅仅是看书,未来,人们阅读更加注重画面、现场感,如视频、动漫、游戏等功能的研发。目前,电子阅读器主要采用类纸技术,和互联网相比,纸张体验性更好。但只能支持单一阅读功能逐渐被智能手机等终端超越。而且,不能满足时尚一族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必须引入视频、动漫、游戏等功能,不断更新换代,只有“随需而变”的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 毛启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