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古巴赴会海明威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古巴,海明威,旅行
  • 发布时间:2012-05-17 13:39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

  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海明威

  旅行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最受用的是愉悦身心,而对于文字创作者来说,旅行更“实用”的功能便是游出了源源文思,成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浓墨重彩。

  据说《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一部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作品和一个最擅长刻画硬汉形象的文学大师,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而在故事背后隐藏的个人经历,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说起来,美国著名的冒险家、记者兼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算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国际主义者了。作为冒险家,他的足迹遍布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在西班牙看斗牛,在非洲捉狮子;作为记者,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为“国际纵队”鼓吹呐喊,为盟军充当先头兵;作为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如《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都是不朽的名作,他更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虽说海內浪跡,居无定所,但海明威与古巴之间的渊源,却是他任何一处客居之地所不能比拟的。他曾经这样描述古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

  多年以后,我来到了哈瓦那,这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去寻访他曾经走过的路。带着记忆中《老人与海》中的那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去穿越时空赴一场心灵之约。

  两个世界饭店(AMBOS MUNDOS HOTEL)

  1928年海明威第一次到哈瓦那时,就在老城区的“两个世界”饭店下榻。此后7年时间,海明威一直住在“两个世界”的511房间,开始了《丧钟为谁而鸣》的写作以及大量给杂志的撰文。于是这里成为了我拜访他的第一站。

  对这个511房间的寻找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多次从门前经过却不认识,好在路上遇到一个在古巴留学的同胞,热情引路一直送到了饭店电梯口处才话别。随着老式电梯的上升,指引灯亮在了5楼,内心才不断告诉自己,很快要和心中的硬汉靠近了。

  居室很小,为了保持很好的参观感受,每次只进4个人。推门而入,呼吸开始变得缓慢,一张小小的书桌赫然摆放在正中间,面向着两扇落地窗。上面放着当年敲下《丧钟为谁而鸣》的打字机,旁边还有一些零散的手稿;墙角书柜上看见了载他出海的“皮拉尔号”游艇模型;酒柜上有他最爱的朗姆酒,还有墙上随意张贴的生活照和一些饭店消费单据……所有这些都让你觉得主人只是短暂外出了,而我们是则是未经同意擅自闯入的冒失鬼。短短停留20分钟后我决定悄悄离去,开始期待能在第二个住所见到他。

  海明威博物馆(Hemingway MUSEUM)

  在两个世界饭店暂住的时候,海明威认为值得在古巴找个长期住所。所幸很快就在第三任妻子玛莎的帮助下找到了“瞭望山庄”,最初他并不认为房子理想,破旧且离市区太远,但爱妻心切,最终还是租了下来。租下房子之后,两人继续回两个世界饭店暂住。海明威忙于写作《丧钟为谁而鸣》和出海钓鱼,玛莎则开始操持装修房屋,几个星期之后,瞭望山庄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海明威也顿时喜欢上了这里,两人随即搬进了山庄。

  海明威写作之余,酷爱的就是出海打鱼了,在古巴,还流传着一段卡斯特罗同海明威交往的逸事。卡斯特罗不但是海明威的忠实读者,还对海明威崇尚冒险的精神推崇备至。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革命胜利后,曾组织过一次钓鱼比赛,海明威也在被邀之列,不料被他不客气地拒绝了。海明威说:“不是我不答应,但谁都知道您的运气好,这样一来,要是我打着大鱼,大家一定会说我沾您的光了”。

  瞭望山庄如今已经被妥善保护,2002年被正式辟为“海明威故居博物馆”。卡斯特罗亲自出席了落成仪式。正所谓“有花折时直须折,山有木兮木有枝”,他在仪式的讲话中说:“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能与他再次交谈啊……你不要认为人生在世时间有的是,人们永远在那里等你与他们交谈。有好多次我想和某人聊聊,但我却得到他去世的消息……”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哪一次见面也许就是最后一次,带着这样的念头我进入了他的故居。沿着林荫小径直上丘顶,海明威3间带大平台的平房出现在了眼前。白色的外墙在绿树的掩映中显得尤其别致,屋前的大露天阳台已经爬满了绿色植物,但是桌椅依然照当年原样摆设。树影婆娑,在这一个清凉惬意之地,恍惚能看到海明威与玛莎的亲昵细语,在一起品尝下午茶。

  为了保护文物,屋门用绳拦着,游客只能隔着门窗看室内陈设。看到客厅里的两张巨大花布椅子,你会想象着海明威坐在上面,一只胳膊舒适地搭在扶手上,一只手拿着一杯苏格兰酒,头微微垂着,倾听录音机里淌出的轻缓音乐……而旁边的餐厅中,巨大的长方形实木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瓷器,眼前仿佛正在进行的晚餐,桌上满是食物和美酒,海明威和妻子正在交谈,不时传出笑声。四周墙面悬挂着非洲的狩猎品,硕大的羚羊头、野牛头、五色斑斓的豹皮又处处彰显了主人的果敢与勇猛。

  再往里就是海明威的书房,两壁到顶的书柜密密麻麻排列了上千册的书籍,隐约中看见了几本书脊上的汉字,并且在卧室的墙上还看到了一张中国画仙鹤图。这份对中国艺术的喜欢让我对这个文坛硬汉更多了一份亲近。

  据说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会来到这里,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 且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天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名家画作和音乐。他认为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且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具一格。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很多外国画作出现在他的居室了。

  绘画、文学、音乐总有相通之处

  在平房的旁边还有一栋3层小阁楼,顶楼也是一间小书房。因为不能进入,书桌上的打字机和墙上的海明威画像是房间管理员帮我拍摄的,能看到海明威如此清晰的生活痕迹,很是兴奋,况且还说海明威当年就是用这台打字机写出了《过河入林》和《老人与海》。

  山庄除了海明威住房外,还有一个他为爱妻修建的游泳池,旁边就搁置着海明威心爱的“皮拉尔”号游艇。这艘船原来一直泊在柯希玛尔港,改建博物馆的时候搬到这里来,供后人参观。在这个加勒比岛国,他曾独自驾驶私人渔船“皮拉尔号”,在近海搜寻德军潜艇的踪迹,他也曾只身前往那时候还很荒凉的古巴北部岛群,寻找传说中印第安人留下的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古巴打渔的经历,使他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老人与海》一书,从此成为永载文学史册的人物。

  将近50年之后的今天,我来到了这里,寻着海明威的足迹感受着他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大体保持了原样,以至于你会感觉到他的灵魂依然居住在这栋房子里,你可以感觉到好像他刚走出屋子沿着车道去取邮件……

  古巴的任何地方,海明威都是一个文化象征,古巴政府在征用“瞭望山庄”之后,继续把海明威作为一个偶像来赞颂,把他塑造为仅次于切·格瓦拉的神话式的人物。古巴人相信海明威热爱古巴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因为海明威最后的一篇小说《老人与海》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古巴渔民,他还把他的诺贝尔奖章赠送给一个古巴教堂。虽然不赞成古巴的革命,但他有一张与卡斯特罗的合影照片,而且他从未公开批评过这位古巴领导人。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禁想到,就如同海明威与古巴的渊源一样,美国同古巴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随着两国民间交往的进一步加深,两国终有“拔开云雾见蓝天”的时候。

  撰文、摄影/香草图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