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边城上甘棠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八卦图,上甘棠村,玄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5-17 13:46
“九宫八卦”之上的神奇村落
坐落在湖南江永县西南莽莽青山深处的上甘棠村,在汉武帝时期,作为连接潇湘地区与桂林郡的要道,曾拥有一个名字叫谢沐县,这个名字沿用了700余年。
暗含的玄机
建在“九宫八卦”之上的神奇村落
实际上从隋朝开始,这座古村落才真正开始彰显自我本色:登上上甘棠村外的高岗俯视,会发现村庄结构暗合“九宫八卦图”,且村内建筑极具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能力,即使在匪患严重的年代,土匪们却始终无法攻进村内;
尽管东西长度还不到1里,南北不过300米,但秦汉时期,上甘棠已是连接潇湘地区与桂林郡的要道,因其依山临水,有沃野千顷,物产颇丰,汉武帝刘彻便于公元前111年在此地设谢沐县治,归属苍梧郡(今湖南九嶷山地区的统称)。
上甘棠村背后有一座滑油山,其山形独特,酷似一把太师椅,而上甘棠村的第一座县衙就设在这“太师椅”上:据说,首任县太爷选址时,曾专门研究了地理风水学,有风水大师分析,滑油山左边的山叫将军山,是“白虎”,右侧的昂山则是“青龙”,村前的谢沐河如同玉带缠绕村庄,可在它们中间筑起一个三丈高的台地,将衙门设在高台之上,这样一来既寓意着“背山面水,高瞻远瞩,官位稳坐”,而又能避免山中豺狼猛兽靠近衙门,入室伤人。
后来这位官爷果然如愿以偿,官运亨通,谢沐县治也顺利在此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等朝代,前后共700年,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座衙门经过111个皇帝的统治,来往经历了无数个县太爷,但在700多年里从未改变最初位置--直到隋文帝杨坚执政时期,谢沐县并入永阳县(江永县古称),这里才开始冷清了下来。
至今,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昔日治所已成为农田菜地,不过,当地神奇的风水传统却保存了下来,例如上甘棠独特的八卦村落布置,就为这片土地增添一份来自远古的玄机。
登上上甘棠村外的高岗俯视,会发现在村前聚合的谢沐河水(谢沐河由两条河水组合而成,一条是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的谢水,一条是源于石灰岩地下水的沐水),竟就是八卦图中将“天地阴阳”划开的那到中线,再配合上村旁的8座山头,整个村庄俨然就是一张暗合而成的八卦图。
村庄内纵横交错的道路,也无不印合出八卦玄机:如贯穿村内的主干道上,曾特别布置了9条次干道(现存7条),暗合“九宫”方位;再如在关键的道路点上,也都设置有栅门,栅门的墙上有瞭望窗口,具有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能力,村里人将其形容为“干道纵横,栅门围城”--这些栅门位置独特,妙如阵法,外人入内还时常迷路其中。而据当地老人回忆,明清时期,上甘棠匪患频发,这些栅门便是对付土匪的法宝,土匪曾多次来犯,但都被村民们倚仗这坚固的屏障击退,几百年来只有一次被攻破的经历--当时,广西匪帮越过谢沐河,抢走了村里的少量财物,后经查实是村里的败类与外匪勾结所致,故意将其放入,最后,那个败类受到了极为严厉的家法处置。
1200年的守护者
“步瀛桥上每掉下一块石头,上甘棠就要出一个官”
上甘棠村现有居民453户,共1865人,不过,除了7户是建国以后迁入的异姓外,其他的都是在此居住了1200年的原住民家族:周氏族人。当地有一种带有排外色彩的宗族传
说:上甘棠的风水中,“太师椅”上只能坐一个人,人多了要出乱子,于是,从村子建立直至建国前,上甘棠村内都只有周氏一族。
不过,尽管只有独树一脉,但久居上甘棠的周氏家族,却在历史上颇具盛名--
相传,这支周氏族人是在唐朝天宝年间,为平定南方十州动乱从山东青州迁至湖南,并于唐太和二年(827年)迁居上甘棠村的,从这时开始,这一支脉的周氏族人开始影响中国历史,相继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大人物:从宋朝理学派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到现当代文学巨匠鲁迅,都与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周氏家族定居上甘棠千年,但上甘棠村村名未变,村址未变,族氏血统亦未变,这在湖南全省乃至全国皆属罕见。而千年的积淀,世代的传承,周家人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古建筑:现在的上甘棠依旧拥有各时期古民居200多栋,古门楼4座,其中400年历史左右的民居就有8座,清代古宅民居更多达68座。
村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村前一座塌了半边的三孔石桥:步瀛桥。相传唐朝时期曾有18名世间饱学之士被唐太宗李世民选中,并与他们共赴瀛洲仙境游玩。步瀛桥因此得名--意为步入仙境的桥梁。实际上,此桥建于北宋靖康元年,距今已有884年。关于此桥还有个奇特的传说:此桥建成后,神仙铁拐李路经此地登上石桥,结果一不小心将其踩塌了半边。村民急了,铁拐李急忙安慰村民说:“此后每从桥上掉下一块石头,村里便会出一位大官”--于是,至今上甘棠村依旧有传闻,称步瀛桥自建成至今共落下了101块石头,所以这个小村也出了101位官员,而这101位官员在村里流传下来的《百官图》族谱上均记载,包括京官18名、进士11名,具体职务有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等官员,而最后一个官员就是民国时期的爱国将领周翰宗将军,他曾经跟随张治中将军参加过“重庆谈判”。
步瀛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明万历年间建的文昌阁,上甘棠崇书尚文的风气就是随着它遗留了下来:1000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上甘棠留下了自己的诗文笔墨,当地人称这些笔墨为“石刻上的千年家谱”,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村南月珀亭上的4个刻于南宋时期的大字:忠孝廉节。这四个字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手迹,当时,担任南宋临安府(杭州)太守的周德源正是上甘棠村人,他与文天祥关系交好,这四字是便是文天祥手书赠给周德源的。南宋灭亡后,周将字带回老家,后人敬重文天祥,便把字刻在石碑之上,随后,周围多个县市的人们均来瞻仰,或者干脆就临摹了带走--甚至包括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中的这几个字,也都是从上甘棠临摹过去的。
生双胞胎的未解之谜
世界平均水平近千倍的双胞胎出生率
上甘棠村的神奇不仅仅停留在它的文化之上,它还拥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双胞胎村。因为在以这座千年古村为核心的沿线20多公里之内,双胞胎出生的机率世界罕见:双胞胎的出生率高达1.05%,也就是说100人之中就有1对双胞胎,而按正常自然规律来讲,10万人中才有可能出1对双胞胎--这样看来,上甘棠村双胞胎出生的概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千倍。
早在2001年底,有关部门曾对这里进行过数据统计:上甘棠一带共有214对双胞胎,村中很多户都是“双胞胎世家”,例如有妇女在娘家有个双胞胎姐姐,自己嫁到夫家之后,又生出了两个双胞胎儿子,这种几代相传生育双胞胎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的美谈。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奇妙的生育现象?至今无人能解开这个谜。不过,学术界的争议却非常多,如有人认为,村前的谢沐河河水中硒的含量非常之高,并含有几十种对人体有利的物质,怀疑这就是导致双胞胎生育率高的原因;还有人认为,谢沐河上下游一带的村庄彼此间通婚比较多,很可能这一带的居民天生就拥有独特的双胞胎遗传基因,而基因在当地相对较为封闭的地域性通婚基础上,得以长时间保留发展,直接让当地双胞胎出生机率大增。
虽然经过各种分析与推测,结果都是扑朔迷离,但此种奇特的现象却在上甘棠村衍生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凡来此地的女性游客,不管有没有结婚生育,也不管暂时有没有生孩子的打算,都喜欢在河边的水井喝两口“双仔”之水--因为这被视作一种人丁兴旺、家族吉祥的象征……
撰文/丁保祥 摄影/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