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迂回陷阱”!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
  • 发布时间:2012-05-31 13:2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指出,中央统一思想打破金融垄断,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此前,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如何寻找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人民币国际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有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倒逼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市场化、准入的市场化,以及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能操之过急。

  人民币国际化路漫漫

  日元的国际化最终是失败的,而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其实也很难走出欧盟。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的探索将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这与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不吻合。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要争取国际金融定价权。一般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功能:一是结算功能,二是成为投资货币,三是成为储备货币。如果没有这三个功能的实现,而仅仅是将人民币输出到国外也是没有用的。而且,即使输出了,这些人民币也会迂回到国内,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迂回陷阱”,这是日元国际化带来的教训。

  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收益的平衡,面临更多时间点的选择,而时间点的确定要根据中国的国力。目前中国的国力还差美国很远,因此中国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急迫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中国或是成为贸易逆差国,或是成为净海外投资国。其实这两点对中国经济发展都不利,贸易逆差肯定是有害的,而成为净海外投资国则需要经济实力做支撑,毕竟中国还处于吸引外资的阶段。而这也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要求,还不是它的风险,真正的风险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开放资本账户。国内外经验表明,资本项目管制并非越少越好,过快或过度的开放容易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严重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误区

  其实当前热衷于人民币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受人民币升值的误导,人民币升值其实不是中国人持有的人民币升值,是外国人持有的人民币升值。这给人一个误区,以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其实,人民币升值只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药引子,而不是真正的药方,后期要吃的苦还很多。

  当前的环境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境内外市场存在明显的利差,境内的银行和企业不愿意将高成本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到境外,而境外的人民币则有动机回流境内市场享受较高的利率。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必然要求人民币利率逐渐与境外市场接轨,以及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其实这不利于中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

  现在是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时代,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争取定价权,但这不仅仅是货币的问题,还有市场建设和综合国力的问题。综合国力到了一定阶段,自然有外部的需求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才水到渠成。

  文/高连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