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 成果从头说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工信化,两化融合,五个坚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19 15:1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侧记
6月28日清晨,虽然一场霏霏细雨飘临京城,迟滞了路人的脚步,但是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里却是热闹非常,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9在此拉开了帷幕。
全面总结两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展示两化融合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成效,汇聚各方力量,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和深化应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发展,为经济平稳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主题聚焦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家战略 政策支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将两化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七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共同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展览会开幕式上针对两化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工业发展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还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成果丰硕 逐件细说
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原副总理邹家华代表国务院出席会议并做报告,会上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次会议被看做是两化融合的开端,被列为“两化融合大事记”第一件大事。
15年间,两化融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参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历经15年进程,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年成立以来,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取得了显著效果: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工业企业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仿真等技术开展研发设计,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
——完善现代生产和经营管理体系。钢铁、石化、有色、纺织、医药等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超过50%。
——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两化融合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覆盖全国地级市。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涌现一批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的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
——促进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两化融合有效促进了工业行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单位GDP能耗、亿元GDP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
——带动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两化融合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我国计算机、移动电话、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地根据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加快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两化融合推进体系初步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委、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两化融合试验区以及企业,构成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两化融合组织保障体系。
找准方向 深化融合
展览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还主办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苗圩部长在会上强调,要围绕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二是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评估规范、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引导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三是坚持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点。五是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五个坚持”可以说把握了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为两化深度融合明确了下一步的方向。成果已经成为过去,重任依然在肩,号角再次吹响……
本报记者 赵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