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 中国“数谷”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秦皇岛,中国数谷,物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8-01 14:16
“京津后花园”秦皇岛,是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因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也是中国惟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作为国家第一批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区产业水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秦皇岛在国内率先提出发展数据产业,建设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中国“数谷”,确立了以发展数据产业作为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龙头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们还将部分依赖制造业企业的收入来支撑数据产业的发展,但是基地优先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端数据服务业、数据挖掘业以及软件研发、感知硬件制造制造、创意文化产业的策略不会改变,而且这些数字产业的收入正在逐年增加。”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扈秋宁对记者说。
园区建设寻求突破
作为带动秦皇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27年来,秦皇岛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了基础建设、起步发展、扩区开发、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等几个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现在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从一般制造业向数据产业转移,硬件向软件转移,产品向服务转移。”扈秋宁表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到56.72平方公里,已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开发区内投资置业,其中不乏国际和国内知名企业。
尽管高新技术产业一直是秦皇岛发展的重点。但秦皇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产业结构来看,最初入区的企业大都是传统的加工制造业,缺乏高端产业、优质或高附加值产业。”在扈秋宁看来,如果没有高端产业的引领,不能建设符合区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为了改变现状,2008年,秦皇岛开发区与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等行业机构经过反复探讨和论证,提出了发展数据产业,谋划打造生态型、园林型、人文化、高科技的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中国“数谷”的理念,并确立了以数据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经过28年的发展,秦皇岛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已经有了转移,转型势在必行。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以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为主,我们开发区也提出,从原有产业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数据产业、云计算、物联网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秦皇岛3D软件园开发区科技局局长董少华告诉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开发区领导考虑到秦皇岛当地各方面的基础,包括地域条件、海陆运输,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等,都比较适合建立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
因此,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成立了秦皇岛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国内第一家以数据产业研究为主题的专业研究院,重点开展三维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数据产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并提供数据产业技术创新与孵化、市场信息与情报系统、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与合作。研究院由开发区管委投入、IBM技术支持、燕山大学软件中心运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的运行模式。
目前数据产业基地聚集了北方云计算中心、新线云计算、IBM技术支持的物联网技术中心、星通联华物联网研究院、康泰医学、前景广电等云计算和物联网企业,以及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中国动漫集团(秦皇岛)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新兴科技园区。另外,开发区还建设了软件服务外包平台、软件交付平台、三维互联网技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投入,促进了企业发展。
据悉,未来10年开发区数据产业发展方向是要将数据产业培育成为开发区重要的战略先导与支柱产业,打造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关联配套、竞争力强的数据产业集群。到2020年,数据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520亿元,基本形成规模较大、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竞争力突出的数据产业体系,建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数据产业基地。
三维打造产业新热点
6月29日,全球首个基于云计算的三维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上线。
据了解,早在2009年6月,开发区就与IBM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期望通过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应用,实现区域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突破。为了完善数据产业基地的服务功能,帮助中小企业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在软、硬件方面的进入门槛和投入成本,开发区决定与IBM共同建设世界首个基于云计算的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
“研究院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针对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进行了完善的科研工作。”秦皇岛3D软件园数据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贾大苗介绍,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关于三维模型实时加载与传输技术。目前这套平台采用的是场景模型一次性加点技术,这样对于大规模的场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院正在研究实时加载动态传输的算法,可以减少服务器的资源,降低客户端资源的占用,对网络的要求也会有所降低。同时,研究院正在开发动态实时传输技术,实现虚拟旅游,让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更流畅、更舒服。
二是关于动态交互实施理念的生成算法研究。现在这个平台里的水面效果已经做得很漂亮、很逼真,但是它的交互能力差了一些,缺少实时的、交互性的响应。目前这个算法已经基本成形,在其他虚拟现实环境里得到验证,现在正在往秦皇岛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加载。
第三是关于物体瞬移的缓冲处理的研究。比如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人们在各自家里开虚拟的会议,其中一人的网络突然掉线了,但是平台并没有掉线,其他人看到这个人的情况是他突然消失了又突然间出现了,这就称为瞬移现象。研究院在研究怎么解决这种瞬移现象,让大家感觉起来他还是很正常地走过来。
“我们建立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的目的是想通过这套平台,一方面是扶持区域性企业,在秦皇岛以及周边地区有很多IT企业,他们对三维互联网业务领域非常感兴趣,但是无奈这个技术门槛比较高,在设备上的投入较大,所以很多企业一直没有迈步。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去扶持他们,帮助他们以低成本的方式快速进入这个业务领域,开展新的业务方向;另一方面是通过这套平台进行招商引资,把全国各地致力于三维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创业者聚集到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内,形成国内第一个最大的三维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贾大苗说,在中期目标实现以后,数据产业园将逐步推出或者引进更多、更优秀、更先进的高新技术孵化平台项目,带动整个秦皇岛及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助力中小企业
“三维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提供了统一的应用门户,包括统一的用户管理、支付平台和认证平台,在用户浏览或运行某个应用的同时,门户可向用户推介平台下的其他应用,通过统一的品牌宣传战略,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门户的宣传与推介,使平台下的所有应用共同受益。”贾大苗表示,数据产研院有五个重要的任务:自主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区域性的企业扶持,以及招商引资。
他还介绍,三维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是一个创新性的服务方式,将对于中小软件企业形成巨大的吸引效应。三维互联网应用孵化是一个新型业务模式,可大大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以软件服务产业为龙头,带动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软件服务技术创新孵化平台科学合理地把软件服务产业进行了细分,并把每一个细分环节和相关产业进行对接。这些相关产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提升,共同形成相辅相成的产业。
“虽然这个平台上线运营时间不是很长,现在已经有近10家IT企业在我们平台上进行一些不同应用领域的尝试,项目实质研发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一致好评。”在贾大苗看来,这一平台对中小企业有很多益处。中小软件企业通过租用孵化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设计、开发、运营和管理服务,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开创新的业务模式,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群;可以获得技术咨询与孵化服务,避免了购买高端软硬件,以及升级和维护成本,从技术的角度降低创新的门槛;同时降低了软件服务的设计、开发、运营和管理阶段的成本,运营和管理交由孵化平台来做,企业可集中精力到软件服务本身的业务需求、设计和开发上,制作出高水准的应用服务;通过软件共享平台,企业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资源,在短时间内推广出一款软件服务,利用周期短的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抢占市场先机。
“三维互联网孵化平台将成为未来中国三维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品牌,并将进一步提升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的服务支持能力,全面推动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代表的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董少华表示,作为一种创新的互联网数据平台,三维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全球IT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热点,能广泛应用于游戏、娱乐、教育、产品展示、展会、旅游、房地产、酒店等领域。
链 接
中国数谷的优势
据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扈秋宁介绍,秦皇岛开发区发展数据产业拥有六大优势:
首先是地理位置优越。开发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在华北、东北交界处,毗邻京津,周边有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技术和人才资源丰富;
第二,交通便利。开发区处于京哈、京秦、大秦三条国铁干线交汇处,而数据产业基地紧邻京沈高速出口,山海关机场已与20多个城市通航,北戴河国际机场也在建设中;
第三,自然条件好。秦皇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上从没有大的地震记录,也没有台风、海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第四,人才资源。秦皇岛市人才密度居河北省首位,拥有雄厚的教育科研资源和实力。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分校等高等院校13所,在校生约12.5万人。并拥有100多所国家、省市级和民办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10万多人。年大中专毕业生约5万人,可提供充足的、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供应;
第五,生活环境宜业宜居。秦皇岛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宜业、宜居、宜游的海滨城市。全市商务区资源集聚,绿化覆盖率达到40.9%;
最后,开发区具备发展数据产业的产业基础。区内有北方云计算数据中心、量子数据中心;海湾消防电子、康泰医学电子信息企业;辉固星球数码、晨砻科技、光彩科技等服务外包企业;燕软中心、东易科技等软件开发企业;盛邦教育、完美动力等IT培训机构。多家企业涉及云计算、物联网和创意文化产业。
本报记者 王臻 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