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作文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高考,作文
  • 发布时间:2012-08-27 11:17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举行,今年有915万考生走入全国7300多个考点内的31万个高考考场。然而在考场外,十几亿中国人都关注着这个中国一年一度的盛事。在这其中,高考作文又是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项目,每一年,都能引起全民热议。

  从科举到高考

  说起高考,每个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高考其实已经持续了一千五百多年,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讶异。是的,其实从古代开始就有了高考,只是那时候叫做科举。且不论朝代如何更替,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科举制度千百年来都不曾真正离开过我们。

  其实每个朝代的科举都不断地在完备、创新、完善。传统中的科举制度,随着封建王朝的倒塌早已经灭亡。但是,从人才选拔的意义上来看,高考就是当代的科举。科举这个词汇无关于政治,科举的词义为分科举士,其意义就只是在于分科目选取人才。这与当代高考异曲同工。

  科举的选拔,大多数是让学子作文。作文是在短时间内考验个人修养、反应、学识、见地的最好方式。而在讲求文以载道的中国,高考作文,可谓是中国人心中最在意的那一块地方。

  不出意料,2012年作文再次引起热议,每个地区不同考卷的作文题目在当天就被公布到了网上,挑起中国人这条极为敏感的神经。霎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种谣言、吐槽以及网民作文顿时满天飞。这种全民的热情,不光是对高考在当前社会的地位,更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

  高考“段代史”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是中国人作文的宗旨之一。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历年的高考作文题,印证一下中国这些年的历程。

  全国卷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XX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XX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自拟题(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大家一起写作文

  而至2004年以后,高考作文题目便打破了全国一张卷的局面,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刚结束的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则同样的激起了全国热议。

  大纲卷:放下顾虑

  材料作文: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脱掉之后我觉得走稳了,妈妈说这是我放下了顾虑。

  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材料作文: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注意安全。有客户路过,将之改成了: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新课标卷:船主与漆工

  材料作文:一个油漆工看到一艘船有个漏洞,顺手补上了。船的主人发现了,给了油漆工一大笔钱,因为船主的儿子乘着这艘船安全归来。

  四川卷:关于水的讨论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辽宁卷:大隐隐于“乐”

  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得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她的回答:“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江西卷:你拥有什么

  材料作文:围绕“想着拥有什么”、“想着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议论文。

  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

  山东卷: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

  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材料作文: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

  江苏卷:忧与爱

  材料作文:阅读诗词以及名人名言材料,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湖南卷:自拟题目

  材料作文: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福建卷:自拟题目

  材料作文: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上海卷:被舍弃的微光

  材料作文: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材料作文: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广东卷:自拟题目

  材料作文: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以及居里夫人的侄女都愿意生活到其他时代。根据材料自选题目作文。

  重庆卷:拯救冷库工人

  材料作文:一个人被关一个冷库里,一个门卫来解救被困人员,事后有人来问门卫为什么会想到去救他。门卫说,35年来,只有他每天早上跟我问好晚上跟我道别。他今天跟我说了早安,但一直没听他说明天见。

  天津卷:关于水的思考

  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高考作文应该考什么?

  纵观这么多年高考题目,与中国古代作文章的意图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比如考察大是大非,或者社会常识上面。公平、公正、诚信等道德意识很强的问题每每出现在命题之中。这是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全面考量。但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考生十七八岁的年龄,此前一直在学校与家长的护佑之下埋头苦读,如果命题一味往这些意识层面靠,是否又真的合适?

  这不得不引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作文到底应该考什么。如果高考作文最终变成思想品德考核,是否又脱离了作文的范畴?香港高考曾有《老人打瞌睡的动作与神情》、《具体刻画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这样的题目,这纯粹是在考察学生的笔头功夫,更具有对于作文的考察性。文章虽然要合为时而著,但将表达对社会正义的理解作为高中生语文考核的一部分,是否又有些操之过急了?还是说,我们过分地将自己代入到这个高考的作文里面?

  许子东

  内地高考作文题太文艺,很不靠谱

  不管这个题目出得怎么样,我的问题是:假如我是考生,我今天上午对这个题目有疑问了,我要是也来反潮流一下,自拟这个考题,会不会有分数呢?我马上就想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学生看到这样一个题目头晕。

  就全国卷作文题目来说。最合理的解释,不是说这个父亲要谋杀小孩,就是说这个父亲知不知道有这个洞呢?如果说他不知道有这个洞,他怎么会知道他补过这个洞?那就这个不成立了。他知道有这个洞,他怎么会让孩子再出海呢,这不是让孩子送死嘛?

  我在想这个题目出的时候,那个考生就会这样想,船主到底知不知道有这个洞呢,如果他知道有这个洞的话他为什么不先告诉我们呢,我们作为他的小孩,我们坐这个船等等等等。

  再看看几条,发现中国真是文化大国,一些考题特别难。比方说四川的考题《关于水的思考》,辽宁叫《大隐隐于“乐”》。然后还有那个《放下顾虑》,这个照理说很好写的,但是它举的例子也非常好笑,说一个妈妈在田里插秧,小孩挑秧苗过来,那她不敢走了,因为泥滑,妈妈说把鞋袜脱掉,裤腰卷起来,你就敢下来了嘛,好这个女儿下来就行。你看,丢掉顾虑事情就好办。这个肯定没种过田,因为我种过田的人知道,没有人穿鞋子到田里去的。

  考是几百万人考,这是个大问题。考题应该是让人家从第一阶到第九阶都有阶梯可上。看看上海那个考题,那就是很难上的了,那个题目叫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这个是一个散文,写得很高深,可以写的很文艺。但是像微光,这都是形容词啊。这些题目很文艺腔,我觉得就是太文艺腔。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当然看人挑担不出力,也许出题目的人很辛苦了。因为这考题非常难,后面改考卷难。改考卷是非常麻烦的,是大规模的机械操作。

  凤凰微博

  马伯庸(网络名人):我觉得高考已经变成民俗的一部分,尤其是高考作文,已形成固定风俗。每到那一天上午,大家都欢欣鼓舞,翘首以待,随着一道道作文题从考场里泄露出来,所有人不时发出惊叹或鄙夷,午休时间在各个平台兴奋地讨论,然后从下午开始,比春联还多的各类作文纷纷出笼,次日各大媒体开始盘点……

  蒋方舟(作家):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没什么意思的道德文章。只有广州的“最好的时代”好些,有视野,有纵深,有思辩。

  雾满拦江(作家):国外高考作文题:法国: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英国: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美国:出名的人抱怨说名声是负担,你认为是出名的人幸福,还是不出名的人幸福?美国: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德国:对Barock(巴洛克)文体类型的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朱亚文(演员):回想十年之前,针对高考,有故事的学生总是不被看好,因为叛逆与厌学是他们身上常年的标签,今日回想,高考确实是一次挑战,但不是唯一的挑战,或者说不是我钟情的挑战,走过之后才明了,寻找自己热爱的未来更加重要,为此忘情一搏,别人眼中的结局又算得了什么呢?

  潘长江(艺人):清水还是浊水: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亦如此,我们一成不变的环境中生活越久,就越难分辨环境的好与坏。所以我们应该尝试去更多不同的地方,认识更多的人,以见闻来丰富自己的认知,以免做了浅薄的井底之蛙而不自知。

  陈少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解读广东高考作文,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有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考生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样的材料作文是合适的。

  包小柏(艺人):这个观点(人应隐藏于音乐背后)太过极端了,为什么人要隐藏于音乐的背后?人要是需要隐于音乐的背后,何必还需要登台演出?直接出CD就好了嘛!这都是偏执观点。音乐可以代表一个人,但绝不能代替一个人。

  索木东(媒体主编):高考作文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的高考作文,要求和命题初衷、批判标准,都是和数学公式一样的命题作文,一样的有标准答案。而不是和文学有关的创作!——说到底,教写作的老师,有几个自己搞写作的?!评卷的老师,有几个涉猎文学的?!

  江岷钦(台湾实践大学教授):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比后现代还后现代,与传统明显有别。据白化文先生所载,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另附陈寅恪先生所出对对子小题,上联“孙行者”,求对句。当时全场仅一人对出,所对为“胡适之”。作对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燕荪先生。

  胡海泉(歌手):艺术呈现方式没有绝对,所以也不应该分对错。材料中这位音乐家的观点,正是体现了她对这门艺术的尊重,但绝对不能代表所有音乐人、艺术家的观点。穿着朴素也许是为了烘托某一类型音乐的呈现,而华丽的装扮也有可能是为了与音乐本身的气质相匹配。

  陈思思(歌手):我尊重这个音乐家。其实音乐是魂,演奏者是体,最好的艺术应该是魂和体的统一,视听享受也很重要。比如5月20日我在香港举办的演唱会“我爱你·香港”,舞台灯光服饰都很美,这些东西并不能掩盖我的歌声,反而两者是相得益彰的。

  游鸿明(歌手):隐没在音乐背后,应该指的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经营一些表面的东西上,我觉得这位音乐家说的是对的,做任何事情,包括做音乐,都应该是这样。

  编辑/熊捷 设计/段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