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概念股已变成华尔街“做空者”最肥美的大餐。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1家,而从美国市场退市的中国企业却多达19家。另有数据显示,两年间已有至少50只中概股因被指责财务造假而被停牌或退市。一连串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成为了待宰的羔羊,而猎杀者则是以香橼、浑水公司为代表的做空机构。
香橼的毒气
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已累计发布了150多份针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告,其中包括20家中国公司。今年6月,这个传说在资本市场独来独往的冷血杀手对广州的地产富豪发起了一次突然袭击,一度让恒大地产的市值在不到两小时内蒸发了130亿港元。幸而在以花旗银行为首的8家投行展开护盘行动后,恒大地产股价反弹回升,当日涨2.61%,收报3.93港元。
可是,不是每家被香橼“相中”的公司都可以“幸运”地脱身,它的每篇报告几乎都可使相关公司陷入暴跌甚至摘牌的悲惨命运。
“看看东南融通70%左右的毛利率,除了刚从火星回来的人以外,没人相信。”这是美股网友对东南融通利润率问题的讨论。2011年4月26日,香橼发表文章质疑东南融通涉嫌造假,称东南融通60%~65%的毛利率远高于文思信息、海辉软件、软通动力等海外上市的同行,它惊人的利润率水平很值得怀疑。同时,其还对东南融通的员工聘用模式、管理层背景、管理层交易和审计等方面也提出质疑。就在香橼研究发表文章的当天,东南融通股价大跌12.92%。
接下来等待东南融通的是连续不断的坏消息。2011年4月27日,东南融通的股价继续暴跌20.28%;5月4日,有关事务所宣布对东南融通欺诈一事展开调查;5月9日,香橼研究再次发表文章称东南融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而且美国OLP Global研究机构也加入猎杀行列,东南融通股价再次大跌8.26%;5月17日,东南融通被临时停牌。停牌前,东南融通股价从28美元下跌至最低点16.7美元;5月23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东南融通公告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对东南融通展开调查。
此时,东南融通已是四面楚歌。最终,东南融通于2011年8月16日正式摘牌,退至粉单市场交易——但这并没有结束。从纽交所主板到退至粉单市场,以收盘价计算,东南融通市值不到1.43亿美元,相比停牌前的10.8亿美元市值蒸发了9.37亿美元。
就这样,东南融通沦为一个空壳公司。目前,东南融通的客户已不对其支付后面的项目款抱有任何希望,上班时间几乎没有人工作,大量裁员的小道消息满天飞,东南融通已基本停止正常运营。
只不过是短短的3个月,此前还头顶“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软件企业”光环的东南融通,“退市”进程之快仿佛一出跌宕起伏好莱坞大戏。有人戏称,“这出大戏由东南融通领衔主演,香橼研究为总导演,东南融通的审计公司德勒为编剧,全球统一票价18.93美元。”
浑水“摸鱼”
在做空中国概念股的先锋中不能忘了浑水机构,它只用了23天便让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大连绿诺以退市告终。除此之外,浑水研究还成功猎杀了东方纸业、中国高速传媒和多元环球水务,这几个案例已成为做空一方的标志性战果。
2011年11月,浑水又将枪头指向分众传媒,给予了分众传媒股票“强烈卖出”的评级,原因是分众传媒过分夸大其商业楼宇联播网当中的液晶广告屏幕的数量。浑水公司研究总监卡尔森·布洛克还指责分众传媒在“知情和故意”的情况下,在多次收购中支付了过高价格并造成亏损。此外,浑水揭发分众传媒内部人士和其商业伙伴通过出售分众传媒资产大发横财,令股东损失惨重,并声称分众传媒存在内幕交易,在买入和卖出分众传媒子公司好耶时,有内部人士以低于市场价入股,数名内部人士至少获利7010万美元,股东亏损近1.6亿美元。“一家漏洞百出的企业,其运作完全是为了向内部交易者提供便利及利益。” 这是布洛克最终对分众传媒的评价。
受此负面消息影响,11月21日分众传媒股价盘中一度大跌39.49%,报价15.43美元,创下52周新低。分众对于浑水的质疑表示非常愤怒。“做空的人放谣言以图利,是我们业绩太好,令做空的机构太难堪而要乱放谣言吗?”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在其微博上说。
据分众当时最新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2.107亿美元,同比上涨53%;净利润为622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的4280万美元增长了45%。面对财报形势大好却遭机构做空的反差,江南春在微博中质问:“为何没人告这些恶意图利的做空基金?”
对于浑水的质疑,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表示,维持分众传媒“增持”评级,将目标股价定为46.5美元,并表示分众的并购并未给公司带来遗留问题,不理解浑水为何这样做。高盛也发布报告称,“在约100个城市核实具体的广告显示屏数量有些难度”,暗指浑水对分众的质疑没有依据。
有意思的是,今年8月14日,分众宣布私有化,这与江南春之前表示“绝对不会私有化”的结果截然相反。面对这样的消息,业界猜测这与浑水曾想做空分众传媒的事情有关。一名美股分析师表示,在美国的中国概念股难以忍受当地监管部门越来越繁琐的要求和其他负面影响,譬如小股东集体诉讼或者机构恶意做空。“未来越来越多的优质中国公司会选择在国内上市,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也许会选择私有化退市,这是趋势,也是必然。”分众传媒独立董事、经纬创投管理合伙人张颖说。
本报记者 甘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