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截流”之道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英特尔,IT,数据中心
  • 发布时间:2012-10-18 13:08

  对于像英特尔这样的跨国IT公司来说,其IT部门与其他企业一样,履行着支持其核心业务正常运营的责任。不过,由于英特尔在IT技术方面的领先性,他们的实践往往更加引人关注。

  需求、成本间找平衡

  日前,在英特尔上海紫竹研发基地,英特尔IT行业合作团队总监Chris Peters介绍说,他的团队就是要将最佳实践分享给英特尔公司的其他部门,激发各部门创新。Chris Peters说,英特尔IT像其他企业的IT部门一样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发展趋势,今年他们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的趋势,一是IT消费化,即帮助员工方便地访问信息,无论他们使用自己的设备还是公司提供的设备;二是云计算,通过云计算使员工能访问一些应用,包括所提供的服务;三是企业安全,尤其是大量手持设备的使用和BYOD(自带设备上班)的兴起,以及云计算的实施,都亟需加强安全管理;四是业务智能(BI),通过报告分析和预测,使员工能创造出更大的业务价值;最后一项是社交计算,通过很多新的沟通方式使员工和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外界的沟通

  顺畅。

  以上这些趋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需要数据中心的支持。Chris Peters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成功地运营了数据中心,并由此节省了6.5亿美元。不过,他认为,在新的趋势下,他们也必须做出改变,以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这个改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估和平衡的过程。首先,要确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其次,要看当前的基础架构能达到的最高使用率是多少;第三,要看提供这些服务和达到最高使用率的成本是多少。最终,Chris Peters的团队将在服务和成本间进行评估和平衡,做出计划。

  对现有数据中心的优化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在英特尔数据中心里,Chris Peters发现,用于支持设计工作的资源占到总量的60%,而其中服务器、存储等设备完全有优化的潜力空间,例如更新服务器等,因此,他们率先从设计应用方面开始优化实践。

  首先在计算领域,他们不断用高性能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更新老旧服务器,并通过部署虚拟化、私有云以及优化软件,从而减少了40%的设计用服务器,同时将性能提高了5倍;在存储方面,通过采用固态硬盘(SSD)、分层存储、精简配置等存储新技术,每年设备更新量达到30%?40%,减少了存储服务器,同时将I/O吞吐量提高了一倍;在网络领域,他们将网络升级到10G,因此减少了网络接口,从而将网络成本降低了25%;在设备领域,注重空气流的管理成为降低能耗的重要实践,这一点不但在新的数据中心设计中得到重视,同时在对现有数据中心的改造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应用进入云中

  “现在我们正在快速将应用迁移到私有云上,目前已有80%的新服务部署在云中,并采用自助式服务,快速提供解决方案。”Chris Peters说,2009年,英特尔刚开始私有云建设时,所有的服务器等基础设施服务申请都要通过人工流程,这个流程平均需要14天时间,到2010年,已经缩短到3小时,而部署私有云后,现在申请基础设施服务所需的时间仅有45分钟。从3小时到45分钟,这4倍的改进就源于私有云的应用。

  私有云的构建离不开虚拟化的实施。2009年,在英特尔数据中心,虚拟化仅实现了12%,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64%,Chris Peters说,目前,已有72%实现了虚拟化,到今年年底,他们将实现虚拟化的近期目标,即75%。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是75%,而不是更高?对此,Chris Peters解释说,因为在英特尔数据中心里,还有很多是针对特定业务或特定基础架构的应用,如高吞吐量数据的应用、一些设计应用程序,它们在一台物理机上的使用率可能已经达到80%?90%,使用虚拟化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不大,却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性能损耗;另外,有一些商用软件是与硬件绑定的,无法使用虚拟机模拟。因此,75%的目标是当前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这个数字也许还会进一步提升。

  通过部署私有云,英特尔已经节省了900万美元,预计以后每年还会节省600万美元。当然,除了金钱上的节省外,时间上的节省可能更明显。Chris Peters说,英特尔的业务智能(BI)工具是数据中心、私有云能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他最想跟业界分享的经验。BI工具在制造检测分析、设计计算预测、信息安全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例如提前预测存储容量的增长,以便在需求时及时提供服务等。

  在云计算方面,Chris Peters阐释了英特尔的四项关键战略,第一是坚持开源解决方案,英特尔所有的标准都是开放的;第二是建立混合云,包括私有云和公共云,可以为远程的软件开发者提供服务;第三是平台即服务,为软件开发部门提供平台服务;第四是客户端感知云,把IT消费化与云结合,针对用户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服务。

  本报记者 郭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