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煌:哈雷的特种人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12-24 13:59
如果驾驭着一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驶到中国高速公路上,恐怕很难成行,因为这是一个极为“猖狂”的想法。但是,哈雷摩托如果不能开上高速公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不过,或让一个合法的社团出面调停,在某些城市某段高速公路上,哈雷摩托就能成行。”美国哈雷HOG组织(HarleyOwnersGroup)的上海主席潘煌说,“和中国相比,在日本和美国,哈雷摩托就像四轮汽车一样,到处可行。”
深谙哈雷摩托文化的潘煌,极力表示自己的低调,他发现能够在日本和美国张扬开来的那种摩托文化,在中国不可行,“中国儒家的‘中庸’虽说是一种美德,但也压抑了人性,”潘煌现在希望HOG能够多组织野外长途奔行活动,在潘煌看来,一大帮“哈雷党人”共同驾驶哈雷摩托外出,能够找回人性。人性是什么?是自由、是与自然的和谐。
潘煌的实际身份是上海建央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上海大关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虽然他的公司在经济危机中,遭遇了50%业务量的下跌,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要收敛玩哈雷摩托的娱乐,他相信哈雷不会让他“玩物丧志”,相反让他更能舒缓商业上的焦虑,“事情总是会好起来,就像哈雷精神!”
“大炮”欲望
拥有哈雷,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尚在读初中的潘煌从前苏联电影《保卫列宁格勒》中,看到了那种被称呼为“大炮”的军用摩托,在物质欠缺的年代,拥有一辆摩托曾经是一代人的梦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潘煌倾囊买了一辆产于日本的铃木王125,当时潘煌特意要了一辆红色款。这在当时,是一个极为“招摇”的行为。原因就是,摩托车在当时的中国仍属奢侈且紧俏产品,而且国产摩托车量产极少。
但是,驾驶铃木王125除了满足潘煌拥有一辆“大炮”欲望之外,并没有让他感觉到人与摩托合一的心灵依托。
后来,听取旅日留学的表妹宛继文建议,潘煌去了日本留学。“其实,我还想去日本看看有没有比铃木王125更好的摩托。”潘煌表示。
实际上,和多数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人一样,潘煌明为留学,实为寻找财富。因此在日本的名古屋,潘煌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勤工俭学。从学校到打工地有一段不短的路,初到日本的潘煌非常想念留在中国的铃木王125。
一次,一个同学告诉他自己要卖掉一辆本田CB400,这正好切中潘煌的下怀。于是潘煌用大约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下这辆看上去8成新的摩托,这个价格要比自己当初在国内买铃木王125时的8000元人民币便宜很多。后来潘煌才知道那位同学因为看中了一辆美国产的哈雷摩托车,才不惜低价抛售了本田CB400。
哈雷摩托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潘煌并不知道。但是,直到潘煌看到了同学的哈雷摩托后,才知道摩托世界里的“天外有天”:2米长,比本田CB400还多出0.8米,且排量1.6升,重量300公斤。试着驾驭后,潘煌最大体会就是—它简直就是一个机械的“怪兽”!
“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希望有一天也拥有一辆哈雷”,潘煌发现了一个人们对于哈雷长期隐藏在心中的秘密情结:“只要是男人,你一定希望驾驶哈雷。”
为哈雷赢取“身份证”
归国10年,潘煌进入了创业漫长期,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物流和酒业的公司,生意不算很大,但是10年来的商业谨慎积累,也让他的企业跻身中等规模。
在繁忙的商业生活中,他用于工作的汽车也轮番更换,有切诺基、起亚、帕杰罗,现在保有的是丰田巡洋舰与雷克萨斯,不过潘煌希望的是再有一辆哈雷。
看起来,命运注定要哈雷和潘煌结缘。2008年,哈雷上海门店就开在潘煌居住地不远处,驾驶着汽车从门口经过的潘煌折身返回。无须店员介绍,他比店员更清楚哈雷。不过他最关心的是,“它能不能上牌?”被告之“不可以”后,潘煌有些失望。不过几天以后,潘煌还是拿着30多万买下了一辆“大道滑翔”哈雷,“我当时绝对是脑子发热,要知道上海的交通远比其他城市管制得厉害,”但是,潘煌不管这些:“就是私藏,我也要一辆哈雷。”
截止2008年4月,和潘煌一样“私藏”哈雷的主人有7个,全部40岁以上,且都是企业主、男性,他们聚拢起来的话题,除了交流“玩经”以外,就是感叹“这么好的车,不能公开行驶,可惜了”,有人调侃说,“就当买了一个有价值的宠物吧。”
但是,潘煌却不甘心。
“怎么就会不让上牌?”潘煌查了有关法律条例,结果发现,哈雷完全可以依法获得“身份证”。为此还特意咨询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兼职导师、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研究会主任邹佳莱,在获得邹佳莱认同后,居然聘请邹佳莱代理自己来民事诉讼。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荒唐”行为,而即使是哈雷的中国公司,也未置可否。
看起来,潘煌要为自己心仪多年的哈雷鸣一次冤了,而其他的车主们虽然支持他的行为,但是也表示对该诉讼不看好。
但事实上,到了2008年的10月16日,包括哈雷的中国公司,以及车主们都要弹冠相庆,因为这一天,哈雷这样的重摩被允许上牌。“我一上完牌,就驾着哈雷溜了很长一段时间,只觉得天大地大,心胸无比开阔,说不出的幸福感。”潘煌是全上海第一辆拥有合法“身份证”哈雷的车主,自此哈雷全部车型均可注册“沪A”与“沪C”牌照。
“朝圣”密尔沃基
“我不是哈雷公司的员工,也不是推销哈雷的人,但是如果你亲自看到过、触摸过、骑过哈雷,并且享受过它的文化,你就知道我为什么愿意为哈雷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潘煌的表白很直接。
真正让潘煌了解和理解哈雷文化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后的美国之行。
哈雷品牌诞生于1903年,而号称会员数量过百万的哈雷HOG组织,也许是世界上最拉风的组织,至今仍保持着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的规矩。而无论是小庆还是大庆,全世界的哈雷车主都如同伊斯兰的麦加朝圣那样,表现得虔诚而敬仰。
“成千上百辆哈雷这么开过来,感觉真的不一样。”2008年8月的哈雷105周年庆典,潘煌带着部分HOG上海车主赶到了哈雷的诞生地—美国密尔沃基。站在高速路口,轰轰轰,他们听到惊天动地的声音过来,看到上百辆哈雷从高速公路上开下来,“很热闹,很震撼”。让潘煌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哈雷车主,搭个小帐篷就睡在路上,早晨六七点钟穿着大棉袄又上路了。而车主们之前也未必相识,大家从全球各地赶过来,“来到一条路上便一同走”。这种相见便是朋友的感觉,仅仅因为大家都骑着哈雷,喜爱哈雷。
实际上,美国传统文化中有三样是最出名的,第一是牛仔,第二是可口可乐,第三就是哈雷。而哈雷与牛仔文化又是休戚相关。哈雷的诞生地—美国密尔沃基,位属美国的西北部,西部的蛮荒和辽阔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自由、粗犷、奔放、洒脱和狂放不羁,甚至带有浓郁的野性。
上世纪50年代的嬉皮士将哈雷纳入自己的文化势力范围,80年代以后的美国,嬉皮士渐渐不见了踪影,但哈雷车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今天的哈雷车迷不再是缺乏头脑的叛逆小子,他更可能是律师、牙科医生、互联网工程师、艺术总监,甚至是商业大腕。
“包括我在内,全球的哈雷车主,在驾驶的时候,会穿上很多看上去非常粗犷的哈雷LOGO的服饰,但是你只要走到我们中间,你会发现我们的年龄都不小,另外不是企业主,就是会有一个很好的职业。”潘煌并不想掩饰HOG组织成员的社会精英标志。
惊情下一秒
不过,哈雷毕竟是两个轮子的摩托,虽然有着很优秀的安全系统,但是它的安全性与环境与驾驶者的技术有直接关系。
美国之行,潘煌就遇到了一次险情。潘煌与全球HOG组织成员的“路演”是在拉斯维加斯和美国大峡谷这一段,之间隔着一个不大的沙漠,白天经过的时候,沙漠黄土一片,并没有任何阻挡物,晚上归程中,潘煌想既然如此,索性就驾驶着哈雷高速前行。但是猛地发现前面黑压压的有一片东西横隔在沙漠上,距离近了一看,居然全部是兔子,但是此时如果紧急刹车,高速行驶下的物理推动力,必然会导致人车俱翻,危险之极。突然,潘煌看到在兔群中有一个微小的空间,于是找准方向,微刹一把,人车随着惯性,疾冲入那个空间,巨大的冲击力,使兔群迅速将那个空间散大,在最后一秒、最后一把刹车中,潘煌将哈雷稳稳地停下。事后,潘煌被告知,在美国撞死动物并不违法,只是不能拿走撞死的动物,“不过,人的本能反应,就是不会去侵犯任何一个生灵。”潘煌说这样类似的惊险事件,他在国内也碰到过一次。
事情发生在居庸关的下坡道,当时也是和HOG组织成员一起,在疾行下坡中,突然前面出来了一个老头牵着牛,而且步行缓慢。和美国之行的解除险情一样,潘煌迅速找阻挡物边的空间,“哪怕只有一点点空间,都是规避危险的最佳出路”,潘煌的经验就是,依靠哈雷澎湃的强劲动力,用天生的速度从微小的空间中迅速超越阻挡物。
美国之行后,潘煌发现哈雷已经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现在他手上的这辆哈雷已经从当初的30万,增值到了40多万,因为玩哈雷的人玩到极致处,就是给哈雷不断地替换配件。现在潘煌的哈雷车头被他安装了一个“猪头”,按照他的表述,就是自己属“猪”,给哈雷套上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元素。
……
“不过,或让一个合法的社团出面调停,在某些城市某段高速公路上,哈雷摩托就能成行。”美国哈雷HOG组织(HarleyOwnersGroup)的上海主席潘煌说,“和中国相比,在日本和美国,哈雷摩托就像四轮汽车一样,到处可行。”
深谙哈雷摩托文化的潘煌,极力表示自己的低调,他发现能够在日本和美国张扬开来的那种摩托文化,在中国不可行,“中国儒家的‘中庸’虽说是一种美德,但也压抑了人性,”潘煌现在希望HOG能够多组织野外长途奔行活动,在潘煌看来,一大帮“哈雷党人”共同驾驶哈雷摩托外出,能够找回人性。人性是什么?是自由、是与自然的和谐。
潘煌的实际身份是上海建央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上海大关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虽然他的公司在经济危机中,遭遇了50%业务量的下跌,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要收敛玩哈雷摩托的娱乐,他相信哈雷不会让他“玩物丧志”,相反让他更能舒缓商业上的焦虑,“事情总是会好起来,就像哈雷精神!”
“大炮”欲望
拥有哈雷,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尚在读初中的潘煌从前苏联电影《保卫列宁格勒》中,看到了那种被称呼为“大炮”的军用摩托,在物质欠缺的年代,拥有一辆摩托曾经是一代人的梦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潘煌倾囊买了一辆产于日本的铃木王125,当时潘煌特意要了一辆红色款。这在当时,是一个极为“招摇”的行为。原因就是,摩托车在当时的中国仍属奢侈且紧俏产品,而且国产摩托车量产极少。
但是,驾驶铃木王125除了满足潘煌拥有一辆“大炮”欲望之外,并没有让他感觉到人与摩托合一的心灵依托。
后来,听取旅日留学的表妹宛继文建议,潘煌去了日本留学。“其实,我还想去日本看看有没有比铃木王125更好的摩托。”潘煌表示。
实际上,和多数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人一样,潘煌明为留学,实为寻找财富。因此在日本的名古屋,潘煌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勤工俭学。从学校到打工地有一段不短的路,初到日本的潘煌非常想念留在中国的铃木王125。
一次,一个同学告诉他自己要卖掉一辆本田CB400,这正好切中潘煌的下怀。于是潘煌用大约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下这辆看上去8成新的摩托,这个价格要比自己当初在国内买铃木王125时的8000元人民币便宜很多。后来潘煌才知道那位同学因为看中了一辆美国产的哈雷摩托车,才不惜低价抛售了本田CB400。
哈雷摩托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潘煌并不知道。但是,直到潘煌看到了同学的哈雷摩托后,才知道摩托世界里的“天外有天”:2米长,比本田CB400还多出0.8米,且排量1.6升,重量300公斤。试着驾驭后,潘煌最大体会就是—它简直就是一个机械的“怪兽”!
“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希望有一天也拥有一辆哈雷”,潘煌发现了一个人们对于哈雷长期隐藏在心中的秘密情结:“只要是男人,你一定希望驾驶哈雷。”
为哈雷赢取“身份证”
归国10年,潘煌进入了创业漫长期,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物流和酒业的公司,生意不算很大,但是10年来的商业谨慎积累,也让他的企业跻身中等规模。
在繁忙的商业生活中,他用于工作的汽车也轮番更换,有切诺基、起亚、帕杰罗,现在保有的是丰田巡洋舰与雷克萨斯,不过潘煌希望的是再有一辆哈雷。
看起来,命运注定要哈雷和潘煌结缘。2008年,哈雷上海门店就开在潘煌居住地不远处,驾驶着汽车从门口经过的潘煌折身返回。无须店员介绍,他比店员更清楚哈雷。不过他最关心的是,“它能不能上牌?”被告之“不可以”后,潘煌有些失望。不过几天以后,潘煌还是拿着30多万买下了一辆“大道滑翔”哈雷,“我当时绝对是脑子发热,要知道上海的交通远比其他城市管制得厉害,”但是,潘煌不管这些:“就是私藏,我也要一辆哈雷。”
截止2008年4月,和潘煌一样“私藏”哈雷的主人有7个,全部40岁以上,且都是企业主、男性,他们聚拢起来的话题,除了交流“玩经”以外,就是感叹“这么好的车,不能公开行驶,可惜了”,有人调侃说,“就当买了一个有价值的宠物吧。”
但是,潘煌却不甘心。
“怎么就会不让上牌?”潘煌查了有关法律条例,结果发现,哈雷完全可以依法获得“身份证”。为此还特意咨询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兼职导师、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研究会主任邹佳莱,在获得邹佳莱认同后,居然聘请邹佳莱代理自己来民事诉讼。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荒唐”行为,而即使是哈雷的中国公司,也未置可否。
看起来,潘煌要为自己心仪多年的哈雷鸣一次冤了,而其他的车主们虽然支持他的行为,但是也表示对该诉讼不看好。
但事实上,到了2008年的10月16日,包括哈雷的中国公司,以及车主们都要弹冠相庆,因为这一天,哈雷这样的重摩被允许上牌。“我一上完牌,就驾着哈雷溜了很长一段时间,只觉得天大地大,心胸无比开阔,说不出的幸福感。”潘煌是全上海第一辆拥有合法“身份证”哈雷的车主,自此哈雷全部车型均可注册“沪A”与“沪C”牌照。
“朝圣”密尔沃基
“我不是哈雷公司的员工,也不是推销哈雷的人,但是如果你亲自看到过、触摸过、骑过哈雷,并且享受过它的文化,你就知道我为什么愿意为哈雷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潘煌的表白很直接。
真正让潘煌了解和理解哈雷文化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后的美国之行。
哈雷品牌诞生于1903年,而号称会员数量过百万的哈雷HOG组织,也许是世界上最拉风的组织,至今仍保持着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的规矩。而无论是小庆还是大庆,全世界的哈雷车主都如同伊斯兰的麦加朝圣那样,表现得虔诚而敬仰。
“成千上百辆哈雷这么开过来,感觉真的不一样。”2008年8月的哈雷105周年庆典,潘煌带着部分HOG上海车主赶到了哈雷的诞生地—美国密尔沃基。站在高速路口,轰轰轰,他们听到惊天动地的声音过来,看到上百辆哈雷从高速公路上开下来,“很热闹,很震撼”。让潘煌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哈雷车主,搭个小帐篷就睡在路上,早晨六七点钟穿着大棉袄又上路了。而车主们之前也未必相识,大家从全球各地赶过来,“来到一条路上便一同走”。这种相见便是朋友的感觉,仅仅因为大家都骑着哈雷,喜爱哈雷。
实际上,美国传统文化中有三样是最出名的,第一是牛仔,第二是可口可乐,第三就是哈雷。而哈雷与牛仔文化又是休戚相关。哈雷的诞生地—美国密尔沃基,位属美国的西北部,西部的蛮荒和辽阔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自由、粗犷、奔放、洒脱和狂放不羁,甚至带有浓郁的野性。
上世纪50年代的嬉皮士将哈雷纳入自己的文化势力范围,80年代以后的美国,嬉皮士渐渐不见了踪影,但哈雷车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今天的哈雷车迷不再是缺乏头脑的叛逆小子,他更可能是律师、牙科医生、互联网工程师、艺术总监,甚至是商业大腕。
“包括我在内,全球的哈雷车主,在驾驶的时候,会穿上很多看上去非常粗犷的哈雷LOGO的服饰,但是你只要走到我们中间,你会发现我们的年龄都不小,另外不是企业主,就是会有一个很好的职业。”潘煌并不想掩饰HOG组织成员的社会精英标志。
惊情下一秒
不过,哈雷毕竟是两个轮子的摩托,虽然有着很优秀的安全系统,但是它的安全性与环境与驾驶者的技术有直接关系。
美国之行,潘煌就遇到了一次险情。潘煌与全球HOG组织成员的“路演”是在拉斯维加斯和美国大峡谷这一段,之间隔着一个不大的沙漠,白天经过的时候,沙漠黄土一片,并没有任何阻挡物,晚上归程中,潘煌想既然如此,索性就驾驶着哈雷高速前行。但是猛地发现前面黑压压的有一片东西横隔在沙漠上,距离近了一看,居然全部是兔子,但是此时如果紧急刹车,高速行驶下的物理推动力,必然会导致人车俱翻,危险之极。突然,潘煌看到在兔群中有一个微小的空间,于是找准方向,微刹一把,人车随着惯性,疾冲入那个空间,巨大的冲击力,使兔群迅速将那个空间散大,在最后一秒、最后一把刹车中,潘煌将哈雷稳稳地停下。事后,潘煌被告知,在美国撞死动物并不违法,只是不能拿走撞死的动物,“不过,人的本能反应,就是不会去侵犯任何一个生灵。”潘煌说这样类似的惊险事件,他在国内也碰到过一次。
事情发生在居庸关的下坡道,当时也是和HOG组织成员一起,在疾行下坡中,突然前面出来了一个老头牵着牛,而且步行缓慢。和美国之行的解除险情一样,潘煌迅速找阻挡物边的空间,“哪怕只有一点点空间,都是规避危险的最佳出路”,潘煌的经验就是,依靠哈雷澎湃的强劲动力,用天生的速度从微小的空间中迅速超越阻挡物。
美国之行后,潘煌发现哈雷已经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现在他手上的这辆哈雷已经从当初的30万,增值到了40多万,因为玩哈雷的人玩到极致处,就是给哈雷不断地替换配件。现在潘煌的哈雷车头被他安装了一个“猪头”,按照他的表述,就是自己属“猪”,给哈雷套上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元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