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幽 崖居遗址 未解之谜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崖居遗址,景点
  • 发布时间:2013-04-17 14:20

  3月是适合爬山、赏花的季节,慢慢变暖的气温使花儿竞相开放,树枝上萌动的绿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个季节正是出行的好时候。热门景点人多嘈杂,这时,古崖居这个地方被朋友推荐给了我。

  在去之前我翻阅了各种相关资料,都是些泛泛而谈的景点介绍,而且科学的考证较少,民间的猜测居多,这样更加激发了我到此一游的兴致。从德胜门坐919到延庆,一路路过八达岭长城、松山等北京周边比较有名的景区,竟也勾不起驻足的兴趣了。与这些被人流塞满的主流景区相比,毕竟还是去神秘的崖居部落探古觅踪吸引力更大。

  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一般人们管它叫“军都山”。因为地处大山深处,所以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说。但是在这众多的传说当中,有一个“洞沟”的故事却特别引人注意。据说,要是沿着山沟往里走,走上一阵子,就会看到一个衙门,这个衙门有很多很多的房子,可从来没有人住过,因为它是一个鬼衙门。

  1984年,负责文物调查工作的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前任所长程金龙走访军都山周围的村子时,第一次听老人们说起了“洞沟”。他吃了一惊,就在自己身边的山里头,会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程金龙在村民的带领下进山一探究竟,果然在山崖上,发现了规模庞大、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洞室,看样子像是用来居住的屋子。从勘察结果来看,洞室分布在两座山崖上,一共有140多间,样式很丰富--有单间,有里外套间,甚至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结构。原本遮挡在前面的山体不知在哪年哪月坍塌了,露出了这些石屋。

  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与这些石屋相关的记载。石屋里几乎什么也没留下,墙壁上只有凿痕,没有文字或图画;屋子里空荡荡的,门窗也都成了一个个空洞。考古人员就像是面对着一座空城,一切与原来主人相关的证据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里就是古崖居,一个千古之谜的人文遗迹。它坐落在京郊延庆西北部山区一条幽静的峡谷中,它是由一支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计有117个,这是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

  风光在险峰

  到延庆转乘920到沙城的区间车一路奔往张山营村,据说古崖居最初就是被这里的村民发现的。我在一个路面良好的路口刚下车,就拥上来几个当地人要拉客,嘴里的方言与北京话相差已经非常大,几乎没有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仔细一想,应该就是“古崖居”。

  本来在景区资料上看到这个地方应该有景点的班车来免费接送游客,但我已经等不及想要见到这个神秘的地方,掏了5元钱坐上小面的直抵景区门口。购票进门后,还要爬两公里左右的山路才能一睹石穴的真容,看来先人们很懂得保护自己,把居所都建在半山腰。

  再往上爬一些可以看到远处碧蓝色的官厅水库,这里恐怕是北京附近最大的水域了。古人很懂风水,就连如此的崖居时代就已经知道选择背山面水的宝地开凿居所。

  埋头再爬一段山路,抬头就看见山腰上很有气势的一群石穴,感觉像是变魔术,刚才满眼还是荒山野岭,转过一座山就是这令人惊叹的先古部落了。青白色的巨石上,完整地雕刻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洞穴,其规模跟现代很多庭院外观极其相似,门、窗、台阶、阳台无所不有。我兴奋地爬进每一所住宅,在门窗间呼呼穿过的风声中感受先民们如何在这里繁衍生息。

  叹为观止的布局

  古崖居共有四个景点,117个石穴。据说山那边已属河北境内的天皇山还有一处石窟群,延庆这边的古崖居有自己的特点,一路平坦便捷,指路牌非常清晰。

  在峡谷三面直立陡峭的岩壁上,布满了人工刻凿的石室,或长方型,或方形。古崖居开凿的岩石为沙砾花岗岩,质地疏松,易于开凿。石屋通常凿于整块巨大的山岩上,上下多层,最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在几百上千年前,古崖居的祖先就知道用错层,这种更稳定的方法建楼房,而且在完全由手工开凿的情况下,上下楼层间的隔层最薄只有十厘米,计算出的承重强度相当的准确。

  开凿出的房屋有单间,也有套间,层与层之间有石磴、石梯或栈桥相连,能够看出整体建筑风格相当精致。居室一般不大,顶也比较低,高约1.8米,进深1-6米,面积大的有30平方米,最小的仅3-4平方米,有二三间连通者,大多为一明两暗的三套间。最高处有一较大的石窟,内有石桌、石凳,像会议室,当地人称它“官堂子”,可能是当时头领的居室。

  每个石室内的陈设都各不相同,如桌、凳、炕、马槽、壁橱、灯台以及烟道等。石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底部凿有曲折的烟道,向下通往石灶,向上经壁孔通往室外,另一种石炕较简单,底部没有烟道。这些石室有炕者为卧室,炕宽可容两人,有灶者为厨房,有马槽者为马厩,一般可容四五匹马共槽。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每个灶台边上都有个永远不倒烟的双向烟道,烧火做饭的烟一点不剩都抽到屋子外边了。石窟内雕刻十分精细。拱顶有圆、有方,墙面、角线平直,四壁线条清晰,棱角分明,门窗四角均凿有对称的槽、可能是用来安门扇、窗扇的,大部分的石窟前檐都凿有水溜,溜口直接进室,估计用来接引雨水。

  在观赏的一路上都不禁惊叹,这些神秘的先民竟有如此非凡的智慧来修建如此独特的住宅,虽然年代久远,花岗岩的很多部分风化脱落非常严重,但从那当初一凿一斧的痕迹中仍旧能够看出当初揣摩的细心和雕琢的用心。

  难解的千古之谜

  对如此成熟的聚居群落,其开凿的年代、用途、历史背景到底是什么呢?不论这里的导游还是资料,都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当地人也不知它的来历,更没有留下什么相关的传说。

  根据《旧唐书》和《新五代史》记载:“唐之末,奚人为避兵祸、苛税,西迁妫州,依此山为猎,窖之山下,人莫知其处。”初步判断可能是唐、辽时期少数民族西奚族的聚居岩寨。有人说是山戎人村落,因为附近有山戎墓葬群;有人说是青夷军驻兵处,因为唐朝曾在此附近建青夷城。《隆庆州志》记载是明朝开凿的,是当时的全真道人沈始阳所居之处。以上均为各家之说,尚无定论。

  其实此处作为长期历史性聚居区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这里并不是一个世代居住的村落,最多是一个短期逃难群体的居所或兵营扎寨之处。原因有三:首先,在古崖居周围并没有发现打谷场、磨面作坊等农业操作的场所,也没有发现大面积引水灌溉和饮用的遗址。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在此地的生活受很大制约,所以居留期不会太长。其次,此地在新修公路之前的交通并不发达,如果当地人不从事农业,从事贸易商业的可能也不大,其生活来源同样很成问题。再次,除石窟以外,周围自然环境受人为的影响非常小,没有任何礼仪、道路、工具等痕迹。所以,这里只能说明曾经短时间内居住过一些生存智慧非常突出的外地人。但他们什么时候来,又是什么时候离去,为什么要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那就不得而知了。

  - 交通路线

  德胜门乘919路汽车在延庆站下车,转乘920路或小公共至下营站,再换乘直达古崖居的中巴。驾车可从马甸桥上八达岭高速公路到延庆,再沿110国道行至东门营村后,再行2公里即到。

  - 票价30元

  - 小贴士

  1.攀登时注意安全,在花岗岩的碎石上拍照应注意防滑;

  2.带上登山鞋或运动鞋、速干衣裤、冲锋衣裤、手电、雨具,水适量;

  3.打算在景区附近过夜的游客要注意,晚上冷带上厚衣服,并带上一至两顿简单食物;

  4.准备一些常用药:蛇药、创可贴、消炎药、晕车药、感冒药、云南白药等。

  文: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