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干榨尽”垃圾日赚10万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白色垃圾,能源,环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06 16:12
白色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中学毕业的他不知天高地厚地向这个难题发起了冲击,竟然一举成功!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涡轮发动机公司董事长麦克劳斯得知他的发明专利后,亲自前来考察,并且当场开出1.6亿元的天价!可是,志在必得的麦克劳斯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拒绝……
这个牛人是谁?他的神奇发明又是什么?请看——
原料涨价,
谋脱困初试废物利用…………
今年52岁的孙吉林,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中学毕业的孙吉林参军入伍。在部队里,吃苦又善于钻研的孙吉林,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先后拿到了锅炉使用维修、车床和电气焊技术等7个专业的资格证,成为“一专多能人才”。1981年,孙吉林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宽甸县灌水镇供销社工作。身怀多种绝技的孙吉林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小能人”,备受领导青睐。
1998年春天,县里拨款100万让孙吉林牵头成立供暖站。这在很多人眼中都是难得的大好事,可孙吉林却提出:不要国家一分钱投入,只要求供暖站实行自负盈亏。他的要求一提出来,就有人笑他傻: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端,却坚持自负盈亏,不是脑子有病吗?
其实,孙吉林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看来,100万的政府投入不是小数目,自己还没有运营这么大一笔资金的经验。但有一点他非常自信:凭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坚持自负盈亏,给手下人发发工资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最主要的是,他看中了发展中的宽甸所蕴含的巨大商机。
当时的宽甸正在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各种楼房拔地而起。上下水管道和暖气安装以及楼房配电,是楼房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部分。那时,一般的基建队地都不会做上下水工程、楼房配电和暖气安装。正是凭着手中的独门绝技,孙吉林参与承担了当地所有的建设项目,公司业务源源不断,一年下来,一算账,竟然盈利20万元!看到这个数字就连孙吉林自己都很吃惊,那些当初笑他傻的人也不由地伸出了大拇指,不得不佩服他眼光独到、聪明能干……
凭着过硬的技术,孙吉林的事业越做越大。宽甸县水资源丰富,有着天然的养鱼优势。当地政府考察了拦江养鱼项目,动员孙吉林参加。孙吉林感觉不错,加上手头有钱,也想拓展一下公司的发展领域。2000年6月,他投资养鱼,成了当地拦江养鱼第一人。2002年,他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看着满江的鱼成群结队,他满心欢喜。可是,接下来他却傻了眼:原来,江水深达3米,而且江底不平,捕捞非常困难。孙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又无可奈何,仅此一项就损失了300多万元!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当年煤炭价格上涨,他的供暖站竟然也出现了亏损!公司资金链全面告急,孙吉林一时焦头烂额,创业以来,他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痛定思痛,孙吉林决定退出自己并不熟悉的养鱼业,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供暖行业上。
可是,面对煤炭价格的上涨,他有什么办法让供暖站扭亏为盈呢?
当时,宽甸县有许多木材加工厂,产生了许多边角余料,大多被供给小土窑烧炭。孙吉林琢磨着,要是把这些边角余料利用起来,一边用它烧炭,另一边把它的烟变成气,岂不一举两得?换作一般人,顶多是这么想想,因为要把这种想法变成现实,还须要攻克许多技术难关。可是,对于爱好钻研、喜欢搞发明的孙吉林来说,技术这一关难不了他。他说做就做。为了筹集研发资金,孙吉林卖掉了自己苦心经营的7个供暖站,一心一意搞起他的发明来。2004年,他终于发明了半干馏法,生产出了让那些木材加工厂边角余料既出炭又出气的设备。由于原料价格低廉,他的供暖站很快扭亏为盈。
然而,孙吉林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一个打击随之而来。2005年,当地清理、关闭了绝大部分的木材加工厂。没有了原料,孙吉林苦心发明的那些设备也就没了用武之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段时间,孙吉林满脑子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哪里去寻找既便宜又实用的原材料替代品呢?
一天,孙吉林开车回家。车子行驶在路上,迎面飞来一张塑料薄膜,粘在了挡风玻璃上。“真是讨厌!”孙吉林费了很大力气才去掉塑料薄膜,忍不住随口嘀咕道。突然,他灵光一闪:这种地膜农村到处都是。到了夏天涨水的时候,河里漂的、树上挂的,都是这些难看的垃圾……如果能废物利用,让这些垃圾出炭产气,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一位专家时,这位专家告诉他,白色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它直接燃烧会产生一种毒性非常大的名叫二噁英的物质。专家进一步解释说,二噁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毒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克的二噁英就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二噁英除了具有致癌毒性以外,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专家的话让孙吉林吓了一跳:想不到这玩意如此可怕!
那么,孙吉林会不会知难而退呢?
1.6亿元也不卖,
“土专家”攻克了世界难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孙吉林就具有这种不信邪的探索精神。他想,如果有办法避免产生二噁英,白色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进行处理了。这种逆向思维给了他信心和力量。经过进一步钻研,他得知,白色垃圾在直接燃烧达到七八百度时产生二噁英,高温可以“消灭”二噁英,而低于七百度的温度又不产生二噁英。摸透了二噁英的秉性,孙吉林更加有了底气。于是,他不顾别人的反对,果断地投入大笔资金搞研发。为攻克一个个难题,孙吉林带着他的研发团队,请教了许多高校及多家科研单位的专家,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就像蚂蚁搬家那样,一点点地前进……因为熬夜,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看起来特别吓人,胡子也因为长时间未修理而又长又乱……看着孙吉林那么辛苦地钻研,有人不解地问他:“你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又人到中年,也该享受享受了,还这么折腾图什么呢?”孙吉林淡淡一笑,没有回答。他知道,自己追求过程中的快乐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天道酬勤。孙吉林的艰辛付出没有白费,经过两年多艰苦的研究,反复的实验,他终于获得了成功!2007年底,他的垃圾气化技术通过了科技成果论证。专家们认为孙吉林和他的科研小组,已经成功解决了白色垃圾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噁英这个举世瞩目的难题。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得知这一消息,孙吉林欣喜若狂,感觉比生儿育女还高兴。因为他认为,在别人眼里做不成的事情,他做成了,这就是自己人生的价值!
2008年,孙吉林发明的“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这个技术能使可燃垃圾在发生器内燃烧时,通过控制燃烧温度,达到垃圾气化的条件,生成可燃气体,再用技术工艺转化成清洁的可燃气体。令人叫绝的是,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燃烧、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二噁英,而且在气化炉里不结焦,最后产出的绿色环保燃气,经过储气柜,再通过管网输送给千家万户。
孙吉林很快就将这项发明运用到自己的供暖站上。此时,对于孙吉林来说,堆积如山的垃圾就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矿。破旧的衣服、废弃的胶鞋、泡沫餐盒、纸张盒子、塑料包装袋……在孙吉林的一个可燃垃圾气化站里,堆着偌大一个垃圾堆,里面的东西五花八门。这些垃圾都是制造可燃气的原料,垃圾气化站的气化炉工作不到5个小时,就能制造出够近400户人家用整整一个星期的可燃气!1公斤垃圾能产生2立方气,可卖1.2元,这个价格比液化气便宜一半。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当地推广的过程十分顺利,也让孙吉林的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酒香不怕巷子深。孙吉林对自己的发明并没有大肆宣扬,精明的美国人却不远万里,跨越太平洋主动找上门来。2010年5月的一天,孙吉林的丹东市承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来了两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客人——美国WEDL涡轮发动机公司董事长麦克劳斯和他的助手。他们在对孙吉林的项目进行现场观摩考察后,当场开出1.6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想让他转让发明专利。原来,孙吉林的气化技术不仅能产气,还能制炭。把农村废弃的秸秆、稻壳、玉米芯、锯末放进发生器里点燃,既生产可燃气体,同时又产炭。烧出的草木灰,和垃圾厂的有机土混在一起,可以做肥用。这是最好的钾肥。碳棒和钾肥利润丰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美国WEDL涡轮发动机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不惜血本想买下这项专利技术。麦克劳斯本人是著名的能源专家,他当然知道孙吉林这项发明的价值,因此,他这么爽快地报出高价,就是想以此来打动孙吉林,迅速签下转让合同。
可是,孙吉林的回答却让麦克劳斯大失所望。孙吉林几乎未加思考,就断然拒绝:“对不起,这个项目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还不能转出国外。”见孙吉林态度坚决,麦克劳斯和他的助手既意外,又无奈,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将垃圾“吃干榨净”,
日赚10万元…………
从垃圾处理中尝到了甜头,孙吉林认准了要走垃圾产业开发这条路。而将垃圾分类处理,更有利于用零排放的方式把垃圾“吃干榨净”。听说美国的垃圾分拣技术很高明,孙吉林便专门去了一趟美国。可是到了那里他一打听,就知难而退了。原来,美国的垃圾分选机价格昂贵,一台大型设备动辄几百万,最贵的一套如果引进需要3000万美元!分摊到一吨垃圾上就要50元!而细心的孙吉林很快发现,美国的垃圾构成与我们的并不相同。我国垃圾中,可燃垃圾大约占25%左右,建筑垃圾占20%,有机土垃圾,包括剩饭剩菜和煤土垃圾,约占55%。和国外垃圾相比,我们的建筑垃圾和有机土垃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是说,即使买下洋设备,也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
人工分拣费力耗时、效率低下,洋设备又买不起,用不上,怎么办?对于旁人,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对于孙吉林来说,反倒给他指出了一条“捷径”:自己捣鼓啊!回国后,他立即带人进行攻关,一年之后就研发出了一套科技含量很高的垃圾分拣设备。它能把我国垃圾分成4种产品——铁、建筑垃圾、可燃垃圾、有机土。铁用磁铁吸出来,可燃垃圾和塑料靠风吹出来,建筑垃圾和有机土用重量筛选法分拣出来。所有垃圾倒进一个机器里能同时快速分选:建筑垃圾靠往复推选,有机土靠滚筒筛选,白色垃圾靠风选,废铁等靠磁选。这种小型分拣机一天能分拣150吨垃圾!
在孙吉林这里,可以看到每种垃圾“大变身”。他不光把垃圾分类,还将它们变为可以带来效益的产品。在建筑垃圾车间,这些最令人头痛的砖块水泥疙瘩被破碎压成建筑用砖。1吨建筑垃圾可造2立方砖,一块砖卖5毛钱,1立方空心砖卖190元。一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0多立方砖,仅凭这一项,一年的产值近700万元!
塑料垃圾被送进水池进行清洗,然后做成块状的再生塑料饼。这种塑料饼可以卖给塑料厂,做成塑料绳、跳板、模板、花盆、塑料筐、下水道管等非食用塑料产品,每吨可卖2600元。
从垃圾中分选出来的有机土,孙吉林又做了细分,细的做有机肥,粗的做造地土。孙吉林自豪地说:“我们用垃圾气化出来的燃气,对有机土进行燃烧消毒。种花、种树、种庄稼都可以用这种有机土,而且长得非常好。”
除此之外,在烧垃圾制造绿色生物质可燃气时,还能分离出两种产品,就是木醋液和焦油。木醋液可以作为有机蔬菜的营养液,而焦油能卖2000元一吨,残渣还能制砖出售。
就这样,他用零排放的方式把垃圾彻底“吃干榨净”。现在孙吉林企业的气站有100处左右,每天能处理可燃垃圾500吨,除去各种开支,净利润达到10多万元!
孙吉林的家乡宽甸成为最早推广这项技术的地方。当地农民现已摆脱了“抱柴烧饭”的传统,享受到“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的现代生活。
如今,除了宽甸之外,营口、鞍山、本溪、盘锦、辽阳、北京、银川等地,也引进了孙吉林的垃圾分拣机和“生物质垃圾制气发生器”等设备,建起供气站。用户普遍反映,用这种方法处理垃圾比传统的焚烧和掩埋方式强百倍,除了能节约大量资金外,还避免了污染空气和水源。最关键的是,令世界各国颇感头疼的垃圾,还能生产出清洁能源、化工原料、生态肥料等,一下就变成了宝贵的资源。
据统计,我国农村有3.4万个乡镇、60余万个人口集中村屯,如果能在其中20万个村屯推行使用生物质燃气,每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约近5亿吨原煤或10亿吨薪柴,将极大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
下一步,孙吉林打算与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占领一些大中型垃圾厂,做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他的目标是把这些垃圾利用技术及设备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在造福社会的同时,开拓更广阔的财源。
毫无疑问,在能源越来越短缺、环保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孙吉林的事业前景将十分广阔!
(责编/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
■文/刘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