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协主席”6年诈骗700万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聋协主席,诈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06 16:30
提起诈骗犯罪,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罪犯肯定油嘴滑舌、能说会道。但是,烟台聋哑人孙春涛,从2006年开始,打着替人“找高端工作”、“集资做生意”等幌子,依靠手语和短信等方式,将一些聋人、听人(聋哑人对正常人的称呼)骗得神魂颠倒。
短短几年间,受骗者达百人,涉案金额高达700万元,而且行骗的地域除了山东,还有甘肃、新疆等省份。那么,他有什么高明的行骗手段吗?
“聋协主席”的公司陷危局
2012年12月20日上午9时,烟台市莱山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口,十几位民众拉着横幅聚集在那里,横幅上写着——“残联聋协主席孙春涛诈骗我们血汗钱和房产,请政府为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做主!”
这些民众中,多数为聋哑人,也有一些正常人。几分钟后,莱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和烟台市政府、市残联的领导,相继赶到现场,安抚上访人的情绪,并且郑重对上访者表示:“孙春涛诈骗案件核查进展顺利,政府已责成司法机关快审快判,最大程度保障受骗者利益,一定还大家一个公道。”
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解释和劝说下,上访者很快离去。一个多月来,笔者通过走访大量受骗者和公安机关,搜集整理了关于“烟台聋协主席孙春涛诈骗”的详实资料,还原了孙春涛由一名成功企业家,沦落为特大诈骗犯的始末……
现年43岁的孙春涛出生在山东省龙口市的一个普通农家,先天性聋哑。尽管家境贫寒,但孙春涛从小就自立自强,在龙口市聋人学校读书时,成绩一直优异。毕业后,年仅18岁的孙春涛,应聘到当地民政机构办的家具厂上班。该公司工作人员多是残疾人。由于他聪明好学,且为人热情,一年后,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在同事中拥有了较高的威信。但追求上进的孙春涛并不满足,相继实施了很多有力措施,使得家具厂的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而他自己也被提拔为家具厂副厂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值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时期,已经结婚生子的孙春涛,不甘于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毅然从副厂长职位辞职,办起了一个小型木器厂。
孙春涛利用在企业工作时积累的人脉,加上他的聪明才智,经过数年发展,木器厂的效益和规模逐年扩大,他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到2002年,他已经成为拥有上百工人的家具公司老总,跻身百万富翁之列。
手上有钱后,孙春涛的生活开始变得奢靡起来,成天吃喝玩乐,结交了不少官员朋友。他尤其喜欢赌博,经常在宾馆开房间,一天的输赢都在几万块钱左右。有时孙春涛手气背,胆子很大的他遇到没钱时,依然不歇手,现金不足就打借条。
公司蓬勃发展,但孙春涛并不满足。2005年5月,孙春涛通过活动,成功当选为“龙口市聋人协会主席”。然而,高兴没多久,麻烦便来了。
原来,孙春涛的公司为韩国客商制作的价值上百万元的家具,由于质量没达到要求,遭遇对方退货并索赔,这让公司一下子损失了300万。公司的流动资金原本就捉襟见肘,经过这一番折腾,孙春涛一下子陷入了破产困境。
由百万富翁一下子变为穷光蛋,孙春涛的心理落差很大,终日借酒消愁。酒醒后,他开始寻思着怎样东山再起。
2006年春节前,一位聋哑人朋友找到孙春涛。原来,他的女儿即将从潍坊医学院毕业,想在龙口的医院找份工作。孙春涛正好跟龙口某医院院长是牌友,而且关系不错。经过一番牵线搭桥,春节过后,朋友的女儿顺利进入该医院工作。
令孙春涛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这个朋友塞给他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了2万块钱,还一个劲通过手语表示“感谢”。这让“聪明”的孙春涛茅塞顿开:替人找工作,原来这么赚钱!
开启诈骗之旅
此后一段时间,孙春涛充分发挥“聋人协会主席”的身份,利用聋哑人聚会的机会,向那些有经济实力的聋哑人“吹风”,自己有多么神通广大,无论办公司还是找工作,都能帮上“大忙”,还动辄拿出“让朋友女儿成功进入医院工作”的成功案例炫耀。
刚开始,很多聋哑人对孙春涛的神通广大深信不疑,也有人花钱请孙春涛办事。但是,好景不长,关于“孙春涛公司破产”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开。更让他气愤的是,他参与赌博、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的负面消息也被传得沸沸扬扬,极大影响了孙春涛的形象和公信力,联系他的“客户”越来越少。
孙春涛意识到,要想重新取得大家的认可,就必须有实力。2007年春天,孙春涛相继注册了两个皮包公司,涉及外语培训和外贸出口。为了显示“实力”,孙春涛将两个公司的注册地址都设在了烟台。除此之外,孙春涛穿衣、抽烟、喝酒全是品牌,其名片上的头衔更是一大堆。
更能显示出孙春涛“聪明”之处的是,他找人PS了自己跟多位龙口市、烟台市领导的合影,还装帧成影册,堂而皇之地放在办公桌上。这些“忽悠”举措,在原本就单纯善良的聋人圈里,效果立竿见影,找孙春涛办事的聋人开始络绎不绝。这些人中,有办理营业执照的,有给子女找工作的,还有申请低保的……很多聋人都以认识孙春涛为荣。
对于所有有求于他的人,孙春涛都是“雁过拔毛”,少则索要烟酒,多则直接谈价。而孙春涛也确实能“摆平”很多小事,这也为他的进一步诈骗奠定了基础。
随着“业务”的开展,孙春涛逐渐悟出了其中的门道,他开始看不上这些小恩小惠,要想赚大钱就要找大客户,比如说给一些有经济实力家庭的子女办理事业编制、公务员编制。因为,编制办理过程比较复杂,周期性长,可以持续要钱,而且不易暴露诈骗目的。
机会很快来了。2008年5月,龙口一位企业老板刘文广托人找到孙春涛,表示想把儿子弄进某事业单位。狡猾的孙春涛并没有当场应允,而是面露难色,用手语表示:“先跟某事业单位沟通一下,看看有几分把握。”这种欲擒故纵的态度,更加博得了刘文广的信任。临别时,刘文广将装有5万块钱的信封塞给孙春涛,客气地说:“这是活动经费,请笑纳。”孙春涛笑而不语地接受了。
意外的是,第二天,孙春涛就亲自登门,将这5万元钱完璧归赵,并用手语郑重其事地告诉刘文广:“某事业单位领导回话了,不好办。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钱如数退回,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孙春涛如此“真诚”,令刘文广颇为感动。当天中午宴请孙春涛时,喝得兴起的刘文广,紧紧握住孙春涛的手,用笔写道:“兄弟,咱儿子的事,你多费心,用钱,你开口便是。”孙春涛也豪爽地在纸上写下:“放心吧,刘总,事办不成,钱如数退回。”
一个星期后,“大胆”的孙春涛模仿龙口市主要领导王某某的笔迹,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几句话:某某单位,市聋协主席孙春涛所提“刘少成(刘文广之子)入职”一事,请给予重点考虑照顾。落款:王某某。
孙春涛拿着这张便签找到了刘文广,异常平静地用手指一字一句地指给刘文广看,看着他逐渐兴奋起来的神情,孙春涛心中暗喜。刘文广当即命人将一张存有10万元钱的银行卡,交给了孙春涛,并热情表示:“不够,随时短信联系。”
孙春涛拿钱离开后,为了放长线,他通过关系,买通了某事业单位人事科负责人孙某,与之上演了一幕“双簧”。
7月的一天,刘少成接到了孙某电话,让其到单位面试,孙某问了刘少成一些普通的职场问题后,拿出一张自制的“事业单位人事编制表格”,让刘少成填写、签字,并且满意地对刘少成说:“小伙子不错,等电话上班吧。”
刘文广得知儿子面试的全过程后,甚为高兴。就在此时,他收到了孙春涛的短信:刘总,您儿子的工作,已走完审核程序,就差局长点头了。为保万无一失,您还需要意思一下。刘文广二话没说,就找人往孙春涛卡中打了5万块钱,还回复短信说:“谢谢,拜托了。”
一个月后,某事业单位人事科负责人孙某,在孙春涛的陪同下,来到了刘文广的办公室。孙某满脸歉意地告诉刘文广,刘少成的事业编制,人事局已经审批下来,本来一切水到渠成,但是,就在几天前,烟台市某位主要领导的亲戚——一位军转干部,点名要进该单位,而该单位今年的进人名额只有一个,只能委屈刘少成再等一年。要是不能等,那好不容易办下来的事业编制就浪费了。
孙春涛也用手语咿咿呀呀地比划着,意思是,不能浪费宝贵的“事业编制”。刘文广尽管心里叫苦,但想到儿子的前程,只能强装笑脸点头答应。
成功运作了刘文广这个大客户之后,孙春涛更有经验了。此后一年时间内,他动辄拿着龙口市、烟台市领导的“亲笔”批示,以及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表,在各种圈子里“忽悠”。2008年年底,孙春涛又以慈善人士、成功企业家等多重身份,当上了“烟台市聋人协会主席”。
有了这个头衔后,孙春涛对外“忽悠”起来更加肆无忌惮,除了找工作外,他的业务还涉及跨省市调动、保外就医、实刑判缓刑等。很多人被他这种高调的“气场”所震动,将他当成了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大哥”。
骗局戳穿潜逃贵阳
威海市一位宋姓企业老板,女儿在威海市某事业单位工作,女儿的男友却在新疆石河子市某事业单位工作。两人已经老大不小,双方老人都急着想让他们结婚,但两地相隔甚远。2009年春节过后,万般无奈的宋老板,从朋友口中听说孙春涛神通广大,立即登门拜访,想将女儿的男友调到威海来。
孙春涛当场表示,此事要找中央的关系。为了让宋老板相信他的人脉,他当场将自己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负责人的合影照(PS合成)拿了出来,还说:“过几天到北京拜访一下这位领导。他只要跟石河子市领导打个招呼,一切OK。”宋先生仿佛看到了曙光,当即奉上5万元活动经费,而且还一个劲地表示:“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无独有偶。就在孙春涛揽下宋先生的事没几天,在烟台某区政府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小张,也通过朋友找到孙春涛,托他将在兰州某中学工作的妻子小林,调到烟台的公办学校。为此,小张先后给了孙春涛10万块钱活动经费,其中多数都是借款。
随着时间推移,找孙春涛办“大事”的人越来越多,他账户里的钱财,也滚起了雪球。善于作秀的他,经常拿出一点小钱,到敬老院、儿童福利场所献爱心,也经常花钱让一些媒体对自己的善举进行炒作。每当媒体要报道他的“光辉”事迹时,他总会提前发短信告诉那些求他办事的人,关注自己的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这些人对他的信任。
即使遇到那些“办不成事就催着他还钱”的主,他总会以各种理由推托,实在没办法,他就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由于很多办事者相互之间都不认识,所以,孙春涛的诈骗行径,依然顺风顺水。
2010年春天,烟台很多中小型企业遭遇融资难困境。孙春涛身边有不少做企业的朋友问他能否弄到贷款,并且将利息开到银行的两倍以上,孙春涛由此看到了其中诱人的商机。
他先从聋人圈里入手,利用“聋协主席”的光环,招募了一个10人左右的团队,在整个山东聋人圈里高息揽存、非法集资。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聪明异常的他采取了“小猫钓鱼”的方法。比如,一位聋人交给他1万元,他承诺的月息为5%,每月1日,他及时地将500元钱利息返给客户。如此高回报的集资,令很多聋人奔走相告,兴奋不已。
时机成熟后,孙春涛提高了集资的起点,10万元起,取消月息,年息20%,存的越多,年息越高。一些已经尝到甜头的聋人,为了短时间内发家致富,纷纷通过各种办法筹款,其中有20多位聋人卖掉房子,将房款交给孙春涛生息,有的甚至还拉着亲戚朋友一起集资。
让这些聋人朋友没想到的是,孙春涛拿着他们的血汗钱,除了大肆挥霍外,剩下的都投进了高利贷公司,企图“以贷养贷”。
2012年3月,孙春涛投资的高利贷公司被警方查封。孙春涛一看形势不对,立马从烟台开溜。那些被孙春涛各种骗术迷惑的人们这才如梦初醒,纷纷向警方报案。由于案情重大,涉及群体众多,烟台警方随即立案侦查,并将孙春涛列为公安部网上逃犯。
2012年8月,贵阳警方发现了孙春涛的活动踪迹,烟台警方迅速派人赶到贵阳,一举将孙春涛抓获。经初步审讯,自2006年起,孙春涛以找工作、集资为由实施多起诈骗,涉案金额高达700万元。孙春涛被抓后,很多受骗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向警方和政府请愿,希望追回损失,严惩孙春涛,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文中人物为化名。)
(责编/朱茂星)
E-mail:amfzmx@sina.com
■文/鲁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