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 人生的自我觉悟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海清
  • 发布时间:2013-08-09 12:50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一个歌手会因为把好嗓子让观众为之起立鼓掌。一个好演员会因为一个好角色而备受观众喜爱。海清的这些年,以一个一个的角色说明了她是一名演员这一命题。而接下来,海清觉得自己更需要做的是演绎好自己。一个演员可以演绎好角色的人生,但也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读懂自己。相比身外的风轻云淡,海清更渴望的是对自己的人生能有不断自我觉悟,完成好自己的每个阶段的角色扮演。

  传承与自我的博弈

  本来以为跟已经是熟女的海清聊天,得准备些颇具人生哲理的命题,探讨下人生的真谛。但开场的话题,便颠覆了记者对海清的印象,聊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海清俨然像个大孩子,学昆曲,压身板累了会跑去跟妈妈求救,跟着电视剧服装助理逛遍所有的服装市场完全不会累,8岁因为能通宵拍戏兴奋得一晚上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显然,海清徒有一副熟女的脸而已。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在南京白下区中华路洪武路口的甘家大院里,小时候,海清常常看着妈妈,外公唱昆曲。妈妈是南京著名的戏曲甘家后人,每逢祭祖,甘熙先生诞辰,院子里都会热闹非凡,在台上外公演着老夫人,妈妈演着宫女,二外公拉着二胡。海清也有过学唱戏的日子,8岁那年,每周末都要到四外公家里。学嗓子、练步伐、练小身段、压腿,跟着老师咿咿呀呀地唱着。不过这些,对于那时候的海清来说,是让她感到懊恼的事情。院子里的孩子还在唱戏,院子外的孩子已经穿上了芭蕾舞鞋,拉着小提琴了,那些也是海清所向往的,最后海清还是说动了妈妈,让她去学跳舞。那就是海清所处的年代,外来的东西,让这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洋事物的冲击,给那些年的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未来,被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所向往着。而关于传承,在那个年代,往往是年轻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他们都渴望着追逐自己脚下的梦想,渴望着走一条与父辈不一样的路。

  而当一个人慢慢长大了,就能读懂一些年幼时所不理解的事情,如果没有那一年的昆曲的学习,也没有今天骄傲地告诉别人自己是甘家后人的海清。只是让海清最为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学到外公的书法和山水画。小时候,外公在案上画山水,海清在边上磨墨,外公说海清很有画画天分,会把画好的画挂在海清睡觉的床头,那一面墙,全都是外公的山水画。夏天的时候,风一吹那些画就会飘起来。海清能闻到飘来一阵阵的墨香味道。

  忙于学跳舞的海清,一直没有机会学到外公的画,而那些墨香也随着外公的去世消失在海清的生活中,不复存在。大概也是那一年,海清也明白了为什么外公会说,“作为甘家大院的后人,无论未来做些什么,也得有昆曲的底子。”因为那是作为一个戏曲世家的骄傲。

  “流浪汉”的快乐时光

  当然海清也很谢谢妈妈,让她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海清说自己小时候喜欢上表演,是从喜欢剧组的生活开始的,海清的剧组生活应该要从她7岁算起。对于海清来说,这是和普通孩子校园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海清眼里,剧组的人就像一群流浪汉,飘离于常规的生活轨迹。“那时候电视剧还没那么长,就分上下集,花一个月的时间来拍,不用上课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件很让人兴奋的事情,而且还不用睡觉。我记得我第一次熬夜,把我兴奋坏了,剧务说今天要熬夜,准备了好多咖啡,才八岁的我问为啥要喝咖啡呢?他们说熬夜啊,晚上都会困。老师还跟我说,你小不能喝,我说我不用喝,我整夜都睁着个大眼睛。”

  说起儿时的剧组生活,海清似乎一下回到了那些快乐的时光,“别人都会说剧组怎么苦,我可能比较幸运,拍戏在我最早的记忆里是很快乐的,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喜欢上了表演。”后来海清从舞蹈学院毕业工作后,报考电影学院,在电影学院学习,再到后来的拍戏,海清都没有忘记那些快乐的时光,一直微笑着看这一路的风景。

  世界的纯粹来自内心

  现在在电影学院教室里,黄磊老师还常常会跟班上的同学说,“你们看下海清,她现在这么红,是有原因的,因为她在学校的时候非常的努力,排小品都排到吐血了。”提到这一段的时候,海清笑着澄清,自己真没吐血,只有晕倒过。更调侃自己是因为心疼学费,所以才跟小品较起劲来。事实上,海清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并没想过自己的未来,红或不红,只是她始终记得黄磊老师在开学的时候,跟台下24位学生说的一番话,“将来你有可能会红可能不红,但日子你一定要过,你一定要过开心的日子,过值得的日子,不能为了名誉而活,因为名誉是过眼云烟,人到终老的时候,到死的时候,名誉是不会随着你带到坟墓里的。”那些话就像一把刻刀,刻到了海清的骨子里。也影响了海清后来在演艺生涯中的许多决定。在电影学院的期间海清接到的戏很少,几乎没有拍戏。直到毕业后拍了《玉观音》,陆续有角色来找她,却被海清拒绝了,“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其实挺痛苦的,很多人来找我演骄横跋扈的大小姐,当时接了,我可以立刻解决经济问题,但我可能也就被框住了。”海清在那以后的五年里选择一些其他角色的尝试,只为了坚持自己所想,“《玉观音》后我有个坚定的想法,我最艰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有戏拍我得好好地去拍戏,为将来着想,于是我就接了一些戏,未必是特别火,但角色有一些变化,我也做了一些尝试。我想,在年轻的时候尝试,一定比将来红了以后尝试要容易得多很多,回头想那五年其实是在磨练我的性格,磨练我的演技,也是我自己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

  海清证明了自己的抉择是正确的,2007年《双面胶》让人们注意到海清。也许没看过海清演戏的人会觉得,她普通,并不惊艳。在这个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演艺圈,如果她随波逐流,也许早已淹没在人海中。海清自嘲是个“守规矩”的孩子,只懂得用自己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前进。生活是自己的,让别人记住一个演员,最好的方式是演好一个角色。而这一点,海清办到了。

  这次与海清的对话,是以海清跟记者道歉开始的,道歉的原因只因为推迟了一天采访。当海清喊出素未谋面的记者的名字时,记者的嘴巴差点没变成O型。海清说生活中的自己,总有太多不好意思的时候,每天要做些什么,都会用拿小本子记下来,免得耽误了对方。现在海清每年的产量都是一到两部,她说自己确定要演一个角色会考虑很多,得很慎重。这些年,人们看海清的眼光似乎有些不同,面对外面的种种,海清说自己还是很纯粹的,无论是当年拍完《双面胶》后宣传都不做就撤了“不靠谱”的海清;还是去拍话剧每回都能坐到了终点站“有点二”的海清;抑或那个2012年大大年三十晚,为了是否接《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角色,跟导演通电话聊去了一整顿年夜饭时间的演员海清;或者说夏天到了,要多点时间陪陪儿子的海清;都是同一个海清。“一个人只要她足够简单,那自然一切的事情都会变得纯粹。”

  对话海清

  P=Phoenix Lifestyle

  让角色长在身上

  P: 朋友一般都是怎么评价海清?

  海清:他们都会觉得我比较“二”。我会选择性遗忘。我跟你说一个段子,我那时候跟刘若英在香港排话剧,排话剧的那个地方叫牛棚,我住跑马地,每天要坐车坐到铜锣湾再从铜锣湾坐小巴到牛棚,那辆车最后一站是黄大仙,下午的阳光特别好,我经常一坐到车上就睡着了,醒来就是最后黄大仙总站到了,我就又得坐回去。第二天连排的时候我都这样,然后他们就急了,一看我没到过了十几分钟就给我打电话,说你是不是又坐到黄大仙了?我说还差一站就到了(笑)。包括他们说我最著名的段子就是刘若英他们里边在排练,我就买了好多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吃着吃着突然把脸给一拉,说了句,“你们排练小点声,太吵了,我们这边说啥都听不见。”导演当场就崩溃了。

  P:有的人上台或在镜头前会特别紧张,你应该另外一种,特别不紧张的是吗?

  海清:除非我有杂念,一般来说我不紧张。我是在镜头前比在镜头后要松弛得多的人,在镜头后就不一样了,很多事情会不好意思说。

  P:镜头前做的是别人,镜头后就要做回自己吗?

  海清:对,在镜头前我可以把那些想法啊,小心思,那些我平时生活里不敢实现的东西,用角色的外衣套起来,然后用我自己的灵魂装进去,我很享受这种过程。

  P:做过这么多角色,会有让自己融入这个角色,更像角色的诀窍吗?

  海清:角色有很多种,有些角色可能会把她往自己身上拉,这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到一定的阶段我们是要放弃自我,完全去适应角色,过程不一样。有的角色天生对她你就有办法,你捕捉她的味道,感触她你会非常敏感,甚至你知道你某一个朋友跟她非常像,你直接把那个朋友拉来就演,就等于你演你朋友,这个角色就成立了。还有很多的情况,未必有这么幸运,可能我们在前期剧本里,在角色创作的时候就不停地要找到她,去适应她,去把自己的东西消除掉,让角色的东西长在自己身上。在拍戏的时候,可能有的人一个星期找到角色,有的人戏拍到一半找到角色,有的人甚至拍完都没有找到角色。

  P:在片场,演员充当的角色是什么?

  海清:其实演员表演就是完成两个任务,一个完成导演风格定向,一个完成角色定向,我会跟导演提出很多我的想法,决定权在导演,因为这个不光是现场的表演,还有后期的剪辑什么的,而且有的效果不是现场说了算,现场的表演未必是最准确的衡量标准,可能还要在后期剪辑台上的东西,就是说表演只是占了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可能是很一大部份,但不是绝对。

  表达角色&认识自己

  P:海清完成事情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海清:可能我在生活里面不太会去找捷径。因为我经常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地做事,规矩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东西你可能按照规矩办,会是最好,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有些事情是有捷径的,思维是有捷径的。但真正办起事来,我觉得规矩还是最好的方法。

  P: 需要很有计划性吗?

  海清:像我到现在我身上依然会随身带一个本,把我一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有的时候我也会记在备忘录里边,碰到一些好的东西,我觉得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就是把它记下来。今天他们说了一部片子,我就老老实实记下来,回去看。我还得让秘书不停地提醒我,因为我很怕迟到,我基本上都会早到一点。

  P:你觉得这些年你自己最大的变化会是什么?

  海清:我觉得最大的是一个自我认知的成长。我们在演戏的时候虽然是在表达别人,在感受别人,但是我们通过了解角色的时候,通过自己对于一个角色创作的过程中,对自己更加了解。看世界清楚不是很难,看自我清楚可能更加不易一些,自我认知的越清楚,那这个人我认为他是更加接近成功的人,也是活得更加通透的人,所以其实最难的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探寻,而是对内在世界的挖掘。

  P:所以了解自己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海清:自我了解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只有鲜少的人能够对自我认识比较准确,这是圣人,大部分人做不到。

  采访、文/司徒竹君 图片/喜天影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