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卫视春晚现场效果声拾取和录制的一些体会

  • 来源:传播与制作
  • 关键字:辽宁卫视,春晚
  • 发布时间:2013-08-23 12:42

  【摘要】2013年辽宁广播电视台春节晚会录制声音现场效果的合成第一次尝试采用了5.1环绕声方式进行制作。本文对晚会的工作模式,现场效果声采集和处理等方式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强调要想使电视观众能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现场效果声的拾取和还原是非常重要的,力争提高电视综艺晚会的音频制作水平。

  【关键词】现场效果声 环绕声制作 扩声 录音 声像

  2013年的春节已经过去,但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转播录音制作的总结与探索还在继续。辽视春节晚会作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每年录制的最大型晚会之一,其投资,规模,演员阵容,受关注程度,重要性等都受到空前的重视。

  在电视节目高清化制作的大趋势下,节目声音的制作无疑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春晚的录音传承了往届的热情、大气、丰富、饱满的制作特点,但随着节目形式的变化、更新,节目声音越来越复杂、充实,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如何将节目中各种精彩的声音细节体现出来,如何将整场晚会的声音制作得更加饱满、立体,如何在既保证单声道节目录制同时播出的要求下,又兼顾立体声节目的声音录制质量,同时还要进行5.1环绕声录制的尝试,都是经历了今年辽视春晚录制后后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

  一.现场效果声的重要地位

  在综艺晚会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现场效果声音往往被大家所忽略,但实际上其对整台晚会的气氛烘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观众效果处理就好比一幅摄影作品中的背景,主体再漂亮,没有背景的衬托就体现不出层次感、纵深感。

  在看到一些国内的演唱会现场时,大家应该都会有过这样的感觉吧,现场效果的声音大多是还原的很牵强的。例如:当歌曲到让观众产生共鸣时,就会有欢呼声和如潮的掌声,再就是当歌手和观众交流时,这二者发生时我们就会感觉观众席的声音会是被推子推起,恰恰此时如果舞台歌手的声音被观众席的话筒拾取的话,就会浑浊模糊。而后就会感觉观众席的声音会被拉下,歌手的声音变得干净多了,但是都会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看国外的演唱会现场时,这方面的声音大多都会处理得很顺畅,而且观众席的声音和舞台歌手的歌声都会保持在一个清晰的水平上,会给人一种身在现场的感觉。

  这种现象,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现场调音师对节目声音和现场效果声音比例的不同理解和调节时机的掌控技巧。还有很大可能是有些导演片面追求电视观众对节目的强烈反应,而在后期制作时大量加入事先录制好的观众掌声效果,甚至在不同位置多次使用同样的效果声音,给观众造成极不真实甚至令人反感的现场效果假象。这都是在今后应该引起注意的。

  二.现场录音分工和说明

  辽视春节晚会所使用的音乐等很多还音内容都是事先在录音棚按照立体声方式制作完成的,现场扩声也是按照立体声方式进行,并提供立体声信号源给转播车进行现场录音合成制作,经过分轨录制的音频素材再送至后期,通过非编网和音频工作站进行美化完善,提供给观众完美的视听盛宴。

  电视晚会声音制作,从来都必须是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辽视春节联欢晚会声音制作过程分为前期录音、现场扩声、现场录音、后期合成四个部分。成熟、稳定的技术系统,规范、严谨的节目制作流程和协作、分工的节目制作形式为调音师充分进行艺术创作做支撑。

  现场录音方案是使用两套调音系统。扩声系统的设计,搭建本着稳定、完备、安全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为排练、直播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录音所用高清车为全数字音频系统,并配有独立的5.1环绕声制作监听系统。对于数字音频系统,电源系统,调音系统,同步系统,路由系统,通话系统,监听系统,等等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设备供电还是设备板卡都是双路备份的。安全、稳定、成熟的音频系统为成功的节目录制提供了硬件保证。

  录音与扩声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从声音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演员演出的声音扩不出来,观众听不见,就不会有好的反应效果声;而如果演员的声音扩声音量太大,又易产生声音发“空”和“回授”现象,这一矛盾存在于电视节目录制的始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追求一种平衡——扩声的音量加大但不能影响音质;而最小不能让观众听不清,在最大与最小之间,电视节目的录音与扩音达到了平衡。

  现场扩声调音系统将立体声扩声信号直接送入电视转播车录音系统内进行与现场效果的合成。这样,一套系统专注进行现场扩声,另一套系统进行现场效果合成和电视录音,这种录音方式将电视录音与现场扩声分开,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并且在电视录音系统中,电平的调节不会影响现场扩声,也不用担心声反馈的问题。

  声音制作的过程,强调工作人员的细致、严谨、规范,为晚会的声音创作提供统一化、流程化的操作标准。由于大家准备充分,熟悉系统及节目录制流程,并由制作经验丰富、配合默契、娴熟的团队一气呵成,保证了节目高质量录制的顺利进行。

  三.话筒选型及话筒位置的确定

  为了在电视上能够反映出现场的热烈气氛,设置现场效果话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效果话筒的选型与布置考虑的方面很多,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话筒位置,要避开扩声比较强的区域,需要拾取场内不同区域观众的反映效果,进行相应的声像分配,为电视听众提供临场感觉;其次是话筒选型,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特性拾音话筒,使效果声既有“面”又有“点”,既有整体又有细节,实现声画统一的目的;电视节目拍摄,话筒的位置确定还要考虑尽量不出现“穿帮”镜头,即减少话筒出现在电视画面的几率,甚至导演多次要求不能在主要画面内出现效果话筒的身影。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经过多次论证与调节,2013年辽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效果声主要使用了三种话筒拾取。4支SCHOEPS MK4心形指向性话筒通过话筒架架设在中场观众席中间,离地2.5米左右,并排指向后部观众席,目的是拾取后部观众的反应效果声(图2 后部观众席效果声话筒);2支AKG CK-69-ULS超指向话筒通过话筒架架设在前排观众席中间,离地1.5米左右,离观众2米左右指向观众,拾取前部观众的反应效果声(图3 前区观众效果声话筒);2只SONI小振膜指向性话筒布置在主要用于拍摄观众反应镜头的流动摄像机机头,拾取切出观众反应镜头时的相应效果声。另外,每台摄像机都配备有SONI机头拾音指向话筒(图4 摄像机机头话筒),对视频画面切换到的观众画面对应进行现场效果的推送。

  四.调音处理及声道录制

  由于电视播出节目仍然是单声道声音,所以本次艺术创作的理念要求兼顾环绕声、立体声、单声道同时录制记录的特点。环绕声制作,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布置话筒遇到的延时、相位等问题,难度不言而喻,需要录音师对于哪里要避开、哪里要结合不仅心中有数、而且能够把握,灵活地统筹安排,做出最优化的处理,这样才能够做到现场效果和转播效果二者兼顾。

  现场扩声节目信号源采用立体声方式提供,我们采用了立体声录制并且进行了环绕5.1声道录制记录的尝试,除了摄像机头话筒信号通过摄像机电缆传送外,所有声音信号都是通过音频多芯电缆传送。共使用了包括摄像机机头麦克在内的16只效果话筒,并按照话筒位置对环绕声音频系统进行相应的声像分配,力争使电视观众感受到真实的临场空间感(图5 拾音话筒分布图)。

  环绕声制作,首先要给电视观众“定位”,突出的是听觉定位。即要实现经过5.1环绕声还原后的电视观众定位于听音环境的中心位置,其前部为电视表演区域,立体声节目声音分布于此区域,并体现较强的立体声声像;观众后部为现场观众效果分配区域,并以此为中心,现场效果话筒的声像向左右及后方展开,与现场的听觉一致,突出了一种宽阔的声场感觉,给人一种包围感,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此时,尽管镜头给的是观众特写,声音仍然是一个宽阔声场的感觉。(图6 节目信号和现场效果声像分配示意图)

  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来说,晚会现场热烈欢快、火爆的气氛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调音师对观众效果声音的修饰与处理,特别是相声、小品、曲艺类节目,笑声、叫好声、演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都需要通过录音师的创作传达到亿万观众耳中。

  在整场晚会的过程当中,观众效果声还要根据节目的类型、现场的气氛而改变。通常,语言类节目中的观众效果声相对于歌舞类节目会被提高10dB左右,并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相声小品的“包袱”点的出现,再有3dB到5dB的调整,并随着“包袱”结束而回落。在歌舞类节目进行中,观众效果声相对较低,不影响整首歌曲的演绎,而在间奏及结束的时候随着观众掌声提高,调音师也需要随机应变,烘托演出气氛。

  晚会主持人声音或激情铿锵、或婉约潸然;语言类节目声音或夸张调侃、或温柔动情;歌舞类节目声音或纵声高亢、或怡情小调;魔杂类节目声音或悬疑惊悚、或大功既成;而观众声音或击节喝彩、或雷动仰笑,于晚会中起、承、转、合处穿针引线,添精挂彩,使欣赏者清晰自然感受到整台晚会的脉络和涵义。

  在环绕声和立体声节目录制同时还要兼顾目前主要播出的单声道,并且还要对原始节目声和原始效果声音进行备份,所以本次采用了共12个声道的声音录制模式。分别为:1,2声道单声道混合(主备);3,4声道立体声节目;5,6声道立体声混合;7-12声道5.1环绕声。由于所采用的录像机最多支持4声道录制,所以只能使3台录像机共12声道录制以上不同声音。为了对主要播出节目进行备份,对录制PGM信号的录像机录制以上1-4声道声音,并且使用另一台录像机作为备份录制。虽然很麻烦,但最终还是实现了5.1环绕声,立体声录制和单声道录制多轨录音并备份,便于后期编辑。

  五.总结

  电视综艺晚会的声音部分,早已脱离了所谓电视伴音的范畴。一台好的晚会,就如一篇行云流水的文章,理性居间,感性于里。镜头画面若是这篇文章的行文段落、版式、字体、笔锋,而声音则是蕴藏在字里行间中的韵味,丰富着阅读者欣赏文章的想象力。

  虽然目前在环绕声方面投入还谈不上什么产出,普通观众别说对什么是环绕声甚至对什么是好的声音都未必清楚,但电视播出机构有责任去制作播出好的声音、去引导观众不断提高欣赏力,这反过来会对上游节目制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努力将音频制作的水平和工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推动电视声音不断向前发展。

  在节目制作向高清立体声转型的过程中,由简单的单声道节目伴音制作转变为立体声节目直至环绕声节目声音创作。而环绕声直播,各种资源如何整合、如何把关也是问题,安全播出无疑存在风险。可台技术领导依然放手音频人员,给他们很大空间去创作、去尝试,体现出勇气和魄力。技术部门自上而下对声音质量的追求、对声音工作的热爱,在“重画轻音”的国内电视领域,难能可贵。

  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工作以及对环境声拾取方法的探索,使得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同时也为以后更好的避免这些问题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从而力争推动台里环绕声制作的常态化进程。

  范立志 辽宁广播电视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