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咖啡苏菂:创业是丛林里的野蛮生长

  有人形容车库咖啡是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把互联网的社交模式移植到线下做成创业者的实时交流社区。在这里顾客只需买一杯咖啡,即可享受一天的免费办公条件。车库带来的不仅仅是“喝咖啡的地方”,而是更好地将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咖啡进行有机结合。

  对于车库这个名字的由来,老板苏菂解释:全世界的科技中心是硅谷,但硅谷许多知名企业,如惠普、苹果、微软、Google等都是从成本低廉的车库里诞生的。我想在中关村为创业者提供他们的车库。曾经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销售主管和投资总监、有着多年创业投资经验的苏菂笑着描述自己:“我现在就是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负责把创业项目送到合适的桌子上。”在这里,你说不定可以和李开复这样的投资人偶遇,也或许会找到你创业的转折点……

  满足创业者的需要:资金+社交+资源+人

  相比车库咖啡在国内互联网创业者圈子中的名气,它所藏身的那栋小楼低调得有些过分,比起人们印象中装修精致的咖啡馆,车库咖啡的装修更像“车库”,四面的墙壁只经过简单的粉刷,天花板上还悬挂着一排排的黑胶管道。不过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相隔不到500米的另一栋楼里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出门向前走不到一站路就是微软,站在街角就可以看到新浪巨大的独眼Logo……

  对于创业者来说,车库咖啡是一个成本低廉的孵化器,对于苏菂来说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一个创业项目。在创业之初几乎没人注意到这家位置隐蔽的咖啡馆。在首批进驻的创业者中,让苏菂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生于1987年的男孩莫小西。“我们店开张第一天,他们就来了,一共三个人,跟我们上班一样——8点半开张就往沙发上一坐开始工作。”一开始苏菂并没有注意到莫小西,但在他连续一个月按时上班后,苏菂坐不住了,因为这一个月里店里就他们三个顾客且他们光喝免费的柠檬水,什么也不点。苏菂主动上前开玩笑地问了句:“你不点些什么吗?”而莫小西干脆地告诉他:“没钱!”

  苏菂想起这事很开心,他说:“他们团队就三个人,莫小西身上揣着3万块钱,他准备用这3万块钱撑三个月来做一个互联网产品。”莫小西很认真地告诉苏菂,什么时候钱花光,他就什么时候打包回老家。这个产品只需要15万左右的资金。那时的苏菂还无法像现在这样,听完一个项目就可以拿起手机帮你联系合适的人,但他还是主动把莫小西介绍给自己的朋友——58同城的早期投资人林欣禾。当他们签完合同,莫小西把合同顶在头上一蹦一跳地回到座位,兴奋地在微博上猛劲刷屏:幸运的星期天,晚上买根哈根达斯舔一舔。苏菂经常调侃莫小西:“如果你的公司以后上市了,得给我分红啊!”这事居然就这么成了!作为车库咖啡里第一个成功融资的创业项目,至今莫小西的公司运转良好。

  创办车库咖啡之前,其实苏菂已经算得上半个成功人士。他曾经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蓝汛(China Cache)的销售主管和投资总监,有着多年的创业投资经验。“做投资人最痛苦的是每天要见四五个团队,为各种靠谱或者不靠谱的想法疲于奔命,效率太低。”苏菂觉得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错失很多真正的好项目,“我就想开一个咖啡馆,所有的创业团队都可以在这里工作,投资人也可以直接来这里找项目,双赢!”

  2011年1月,苏菂从蓝汛辞职,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察,他最终选择了这里作为咖啡馆的场地,“面积合适,不张扬,不会把逛街的小情侣吸引进来,租金还便宜。”咖啡馆的面积有800平方米,房东开出的价格是每月每平米租金2元,加上水电、人工,每个月车库咖啡要进账5万元才能不赔本。苏菂一口气签了5年的合同,房租、装修、各种设备都置办齐全,花了二十多万。

  在这里他碰到过很多草根创业者,他们问的最多的是:缺钱怎么办?产品上线遇到问题怎么办?团队磨合不了怎么办?很多投资者也慕名而来,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则是:优秀的创业者在哪?有什么好的项目?这个项目投资能不能赚钱?

  车库咖啡这个平台给了他们答案,或许是太需要这样的车库,此后的事出人意料的顺利。“差不多过了两个月,这里就能满人了,也有一些常驻团队在这里办公。投资人也经常会过来转转,甚至还有机构每周定期派人过来挑选项目。微博上那些活跃的投资界大佬,几乎都来过。”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方面降低了办公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社交成本。在这里经常会举办创业投资活动、技术交流活动,节省了创业者从办公室到活动现场的时间、交通成本;团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技术问题,增强团队的社交能力。

  正是因为优厚的创业条件,这里每天都有数个团队、几十人驻扎,还有更多的团队预约入驻。

  资源整合:创业成功的“孵化器”

  起初,有朋友质疑苏菂:“你办咖啡馆是个赔钱生意。”苏菂也承认这一点:卖咖啡的收入完全不足以支撑车库的日常运营,但盈利方式随着创业者们的活动和点子逐渐涌现出来。实际上咖啡馆的经营与软件设计异曲同工,有个不断打补丁的过程。“这里汇聚了大批的创业者,每个人都有新鲜的点子,提供了不少灵感。”一天,有个慕名而来的计算机系学生问前台:“车库的T恤有卖吗?”于是有了新的纪念T恤。夏天即将来临,在顾客的建议下,苏菂正考虑推出夜间的酒吧供应板块。在这里点单率最高的单品是35元的创业者套餐。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车库咖啡已经摆脱了2011年负增长的状态。由于物价上涨,原来15元一杯的咖啡已经上调为22元一杯。现在每天上座率达80%以上,凭咖啡、餐点的销售额已能勉强平衡收支,所以苏菂一直坚持,即使小会议室里已更新了办公系统、增加了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大会议室也装修成了3D影院的办公环境,但价格还维持在2011年时的价格:小会议室10元/小时,大会议室20元/小时。

  “我不需要靠这个挣钱,即使亏点也无所谓。会议室本来是想做成免费开放,不过为了避免一个团队占用会议室时间过长,所以才设了这样一个提醒价。”苏菂尽量不去赚这些草根创业者的钱,他想了很多赚钱的方式,比如:车库咖啡的纪念T恤很受外国人和参观者喜爱,销量不错;印有车库咖啡LOGO的咖啡杯,15元一个,几乎每个创业团队都会买上几个;还有刻着车库咖啡标识的木质U盘、带4G存储卡的音响等实用产品。此外,车库咖啡走廊外悬挂的12个广告牌,每个月也能收入两三万元。

  苏菂是这样想的:“创业有两类人,一类是大公司出来辞职创业的,另外一类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中关村西区的创业氛围肯定是最好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办公环境,能够促使创业和投资之间的距离更近?出于这两点综合考虑,我们做了车库咖啡这件事情。”

  现今,车库咖啡已经显示出不凡的生命力。他们与农业银行联合推出——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服务项目,于1月11日正式落地,为早期低资金公司开设快速通道,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并在开户结算、电子银行、金融咨询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车库咖啡的会员第一年开户手续费全免。苏菂说:“这是一次金融的创新,每年只需缴纳1200元,就可以为初创团队省下几千到几万元。”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苏菂已将车库咖啡的服务项目增加了300余种,与三十余家大型公司达成联合服务协议,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创新型孵化器”。中关村管委会也加入到为车库咖啡的初创人员提供服务的行列中来,为创业团队注册公司提供绿色通道——每月有两天,创业者可以在这里提交申请,然后再由车库咖啡帮他们注册公司,省去诸多繁琐的程序。

  现在,车库咖啡已与微软达成合作,为每个入住的创业团队提供3年的免费微软正版软件服务,基调公司也会每年为创业团队的每个人提供3份全年测试报告。还有免费阿里云云计算存储和宽带,免费的远程安卓全机型测试服务、移动APP真机云测试平台等,大大优化了车库的办公环境。

  “我还是希望能尽最大可能降低初创人员的创业成本,这才是我最初的经营理念。”苏菂说。

  当媒体竞相报道车库的故事后,很多人认为到车库咖啡就可以找来投资,但苏菂却不认同,“如果哪个团队得到投资,我很为他们高兴,但获得投资的几率只有5%。而技术投资不同,你的技术能帮我解决问题,我的技术能帮你解决问题,这种异业资源整合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在车库咖啡,这种整合每天都在发生。苏菂认为,当创业者把所有的资源都打通了以后,投资自然而然就找上门了。“去年有一个做酒精测试仪的团队,就是来到车库后融入了多个创业团队的理念才成功的。”苏菂透露这个团队的先期产品每天每台机器只能收10元,给饭馆分成后所剩无几。创业团队来到车库咖啡和其他团队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建议他改变产品结构。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研发了二代产品,植入另一个创业团队研发的街机游戏和安卓的硬件系统等新内容,变成一个多功能平台,这个改变预计会使收入增加10倍。

  APP教育游戏软件的创始人段利军已经入驻这里4个多月。2012年8月,苏菂见到带着粗糙计划书的段利军。苏菂耐心地帮他分析项目,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鼓励他把计划书落地。如今他们已经有了几百万元的收入,但仍不愿离开这个草根的创业平台。

  苏菂特别介绍了在角落里坐着的一位中年人,这位做在线教育的熊先生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的,因为之前听说这里是一个创新的创投对接平台,他希望可以寻找到投资人。了解了熊先生的目的后,苏菂的意见是:目前教育创业已做成一定规模了,这块融资的前景不乐观,再加上你的在线教育项目还处于初期,并不建议马上开始融资。苏菂还给熊先生介绍了一位驻扎在车库咖啡的同行业创业者,让两人进一步探讨。

  苏菂说:“我成立这样一个平台,最希望看到创业者互相交流。同时,我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也是我进步的过程。如果多年以后,一些特成功的企业家是从我这走出去的,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和财富。”

  “活着,开开心心,有肉吃,有朋友分享,这就是我创办车库咖啡的宗旨。车库咖啡以后的发展前景肯定一片光明,但如何准确定位车库咖啡以后的方向,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苏菂如是说。

  有坚持才可能成功:努力使梦想长大

  车库咖啡创办一年半,苏菂能随口说出100多个创业者的故事,讲故事的活动时常持续到深夜。他在微博上写道:我这辈子聊天最多的一年。

  对于不同的登门造访者,苏菂反复进行的一项工作是从自己的手机通讯录里翻出他认为合适的联系人,一个电话叫到咖啡馆来,或是从在场的人里发现匹配的对象,促成一次次的会面。

  车库创立至今,他没有亲自投资过任何一个创业团队,但点子倒传递了不少。近日,登上京东商城首页的“乐怀悦子油”,是车库里走出的惟一一家传统食品项目。苏菂向来自湖南、拥有800亩土地的创业者提供了利用电商平台,以及将二维码溯源打造为卖点的营销建议。

  苏菂在微博上写了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一个曾经的常驻团队,在北京创业3年弹尽粮绝,准备回老家继续低成本坚持,于是和一些熟悉的朋友在车库准备告别。一顿晚饭后,另外一位活跃于车库相对成功的创业团队创始人说:“你别回去了,我支持你一笔钱,不要股份,希望你能留在北京。”

  据苏菂说,这件事振奋了创业者的斗志。苏菂坦言创业者可以在车库抱团取暖,拿到投资是小概率事件,“你永远不能期待天上掉馅饼”。对苏菂来说,他作为一个咖啡馆老板的职责,即是为创业者整合资源,提供更低的创业门槛,把环境变好,让创业者的试验空间更大。车库为创业者营造了一种互助的氛围,但同时也让一些个人感觉到少有的被人注视的成就感。“创业需要专注,如果完全依赖于车库的环境,把自己浸染在狂热的情绪下,恐怕是创不了业的。又回到老话上,创业是丛林里的野蛮生长,自己得知道自己要什么,别幻想有张温床。”

  现在,一进咖啡馆的门会看到一个微博墙,每一位顾客进来签到就会自动显示在微博墙上;咖啡和桌子以互联网公司的名字命名;墙上预留出许多镂空,用来放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公仔;定期举办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无论是发布会还是技术讲座都可以;如果遇到好的投资项目就推荐给股东里的VC……

  周六晚上8点半,即使是最勤奋的创业者,也懂得让自己放松一下。窗外中关村的高楼里,也很难看到加班的灯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人会少一些,相反创业者们把这里当作家里的客厅,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轻松地聊天,或是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一天的咖啡销量也比平日里要多一些。这里的无线网络密码是chekucafe,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用高朋满座来形容如今的车库,最恰当不过。现在,车库每天有七八百人光顾,这里已经促成12个创业团队获得投资,拿到1.8亿元的投资金额。2013年4月23日,苏菂带着一批常年集聚在车库咖啡的朋友来到南京寻找投资合作机会,把运营理念也带到了南京。作为独辟蹊径的创业者,苏菂意味深长地说:“不是因为能成功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可能有成功。”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

  文/海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