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险企净利增四成 国寿给付压力最大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31 14:03
8月30日,在半年报的最后期限日,中国平安公布了半年报,至此四大险企的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
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上市险企实现了逆袭,四大公司净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共计458亿元,同比增长43.9%。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四大险企利润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收益的增加,今年上半年四大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4%。
太保净利增幅最高
首发半年报的中国太保表现最为突出,净利润翻番,增长幅度达到107%。其中,太保旗下寿险、财险业务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4.62亿元、1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6.9%、11%,一举扭转了2012年末同比下滑21.4%、29.4%的颓势。
去年因投资失利导致净利润下滑四成的中国人寿,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大反转,净利润高达163亿元,同比增长67.6%。
在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杨明超也介绍说上半年的政策就是追求规模,在银保领域推出新产品,保证量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保费为2008亿元,增长8.7%。
杨明生承认此举是为了提升员工的信心,唯一不足是新业务价值不高,仅增长0.8%。不足个位数。杨明生表示,下半年将转向重质,即追求新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24.2%,排名第三。新华保险的表现最差,净利润仅有21.8亿元,同比增长14.9%,同时也是唯一保费下滑的公司,下滑幅度为8.6%。
投资收益率均提高
今年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大的起色,但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有了不错的提高。这也是上半年各公司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
中国太保是四家公司中年化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为5%,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投资收益达159亿元。
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率次之为4.96%,投资收益达494亿元;中国平安投资收益率为4.8%,创三年新高,投资收益为280亿元;新华保险的投资收益率也差不多为4.3%,投资收益为121亿元。
投资收益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在于另类投资渠道的拓展。记者注意到,多数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是在固定收益投资,尤其是债权和股权项目投资上却有所扩大。
例如中国人寿的权益类资产从9.2%下降到8.02%。杨明生称,公司在上半年股市相对较好的时候进行了利润锁仓,对于下半年股市仍然谨慎,将会加大另类投资的力度。例如,今年上半年投资业内首个基础设施股权计划“中石油西一、二线西部管道项目股权投资计划”,认购金额48亿元。目前国寿在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券投资计划已经投了455亿元。在股权基金方面,投资了国寿苏州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合同金额50亿元。另外在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投资也有37亿元。
新华保险也加大了债权和股权的投资。在债权投资方面,资产投资占比达50.7%,上升了1.8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和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投资。股权型投资也上升了1.4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的权益类投资资产有所提升,为0.3个百分点,但是另类投资领域增长迅速。在另类投资中,投资性房地产最值得关注。中国太保投资性房地产68.8亿元,同比增长8.5%。
国寿满期给付压力最高
在上半年的数据里,上市险企还有一个数据引人关注,即满期给付期的到来。
2001~2002年,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等创新产品热销,开启了分红险的第一次销售高峰;随后,受银保业务驱动,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在2007年~2008年受到热捧,形成了分红险第二波销售高潮。这两个销售高峰期热销的5年期、10年期分红险满期分别集中在2006年~2007年、2011年~2013年,特别是2007年、2008年热卖的分红险产品以5年期为主,因此,2008年销售的5年期分红险今年将直面给付压力。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年初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就强调,保险监管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要重点关注寿险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
根据半年报,中国人寿给付压力最高。数据显示,上半年个人赔付支出已经达到793.8亿元,同比增长75.8%。杨明生在业绩发布会上还称,下半年预计还有300亿元的赔付支出,全年共计1000多亿元。
和中国人寿高负荷相比,中国平安的满期给付压力比较小。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满期给付87.6亿元,同比还出现了下降。另两家公司并未单独公布个人业务的赔付支出,但是从整个赔付支出项目上来看,赔付压力也不是很大。
新华保险赔付增长速度高一点,上半年的赔付支出47亿元,同比增35.8%。中国太保则仅有7.4%的增长,为54亿元。
尽管中国人寿的给付压力最高,但是杨明生称并不担心,他说公司有充足的资本来满足流动性,从上半年偿付能力基本没有变化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已经充分准备。当然,这也是上半年冲规模的一个原因。
但是也有分析师认为,满期给付本身并不可怕,客户资源流失引发退保风险才是满期给付后的可怕之处,这将对险企资金流造成负面影响。
文/《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