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投资协整分析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9 09:54
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采用西藏2005年-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面板数据,通过协整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存在格兰杰单向因果关系。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维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增长是增加人力本投资的重要手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依据。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号:ZDPJSK201301)和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号:2013ZJRW31)“西藏农牧区反贫困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西藏城乡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西藏200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21元,到2011年达到4904元,年均增长13.9%;200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4元,2011年达到16196元,比2002年增长127.5%,西藏的城乡收入差距过大。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为701亿元,2012年1月至6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只有稀缺的人力资源才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依附于人的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总和。西藏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指在校学生的培养,2012年西藏在校学生总数为525486人,占西藏总人口的17.34%;全国在校学生数2536564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3%;西藏在校学生占西藏总人口的比例低于全国水平。
二、西藏城乡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文献综述
Barro(2000)认为,由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报酬递减效应,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生产要素而影响潜在产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和人均产出水平。Alesina和Rodrik(1994)认为更大的收入差距会使得更多的人支持增加税收来促进再分配,这样就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Fishman和Simhon(2002)从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和投机机会出发,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使更多的穷人面临信贷约束,降低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进而收入差距的下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亚当·斯密认为:“最高的劳动工资不时出现在最富有的国家,而是在最兴旺发达、致富最快的国家。”同时,他还指出:“大城市的劳动工资一般都比农村高,在繁荣发达的城市,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本的人,往往雇不到所需要的工人数,所以相互竞争,从而就提高了劳动工资,降低了资本利润;在资本不足的偏远地区,工人为谋生而相互竞争,于是劳动工资下降,而资本利润增长。”即工资的高低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高低。尼尔森和菲尔普斯通过研究证明,科学技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与人力资本存量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存量越大,科学技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就越大。
杨伟锋等(2010)基于协整等方面理论,利用 Granger 因果检验法,对1978 年~2008 年的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不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一般学者都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笔者根据西藏的特殊区情,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人力资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三、西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协整分析
数据说明及指标确定。由于经济的时间序列多为非平稳性,因此,模型中将引入协整分析,通过回归分析,考查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差为城乡收入差距(CR)和人力资本(SN)衡量指标,人力资本为西藏在校学生数衡量,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AGDP)表示经济增长,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影响,用消费价格指数(1989=100)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各指标数据再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AGDPt、LnRDt、LnSNt表示自然对数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目的是消除序列的异方差,不会影响原有数据间的协整关系)。所有数据分析在EVIEWS5.0软件中进行。
表1 CR、SN、AGDP数据表
项目 年份 城乡收入差距(元) 在校学生数(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998 3263 363577 3666
1999 3644 364337 4180
2000 4027 381099 4572
2001 4493 398759 5324
2002 5227 426185 6117
2003 5850 455623 6893
2004 6108 486120 8103
2005 6333 507551 8939
2006 6506 533193 10285
2007 8343 546524 11898
2008 9306 546756 13588
2009 10012 538426 15008
2010 10841 532580 17027
2011 11292 527913 20077
2012 12411 525486 22741
(数据来源:2012西藏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年鉴、2013统计公报)
平稳性检验。首先采用ADF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选择最大之后阶数为2,以确定序列中单位根的个数。
表2 变量单位根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c,t,k) ADF统计量 临界值(5%的显著水平) SC结论
lnCR (c,0,1) -3.08 -3.83 不平稳
vlnCR (c,1,1) -3.20 -3.83 不平稳
dlnCR (c,2,1) -4.27 -3.88 平稳
lnSN (c,0,1) -1.91 -3.83 不平稳
vlnSN (c,1,1) -3.59 -3.36 平稳
lnAGDP (c,t,1) -2.27 -3.93
vlnAGDP (c,0,1) -0.86 -3.52 不平稳
dlnAGDP (c,0,1) -4.04 -3.98 平稳
表中c、t、n分别表示含有常数项、差分阶数和滞后阶数三种检验类型,滞后阶数最大值为1。根据检验结果可知, lnCR、 lnSN、lnAGDP一阶单整I(1),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均是平稳过程。lnCR、lnSN、lnAGDP均是协整的,满足协整检验前提。
协整检验。由于协整可被看做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这种均衡关系性质的统计表示,故而可以采用Johansen最大似然法协整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前,先确定无约束VAR模型合理的滞后阶数,以保证结果的可信度。经由LRtest测试,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1。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模型为:数据序列有线性趋势。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Johansen协整检验
西藏城乡收入差距长期模型为:
lnCR = -11052.00+0.4446lnAGDP +0.0259lnSN+υi (3.3.1)
SE:(8364.692) (0.0416) (0.0157)
t: (-1.3213)(10.6880)(1.6513)
R2=0.9592 =0.9429 F=58.7791 DW=1.8279
上述模型中,参数估计的符号与先验理论是一致的,而且R2=0.9592,说明拟合优度比较好,能够很好的反映西藏人均地区GDP、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正相关的特征。利用eviews对υ进行了检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υ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图2显示, ut是I(0),即ut是平稳的,因此接受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协整关系。
变量 检验形式(c,t,k) ADF统计量 临界值(5%的显著水平) SC结论
ut (c,t,1) -2.12 -3.52 不平稳
vut (c,0,0) -3.68 -3.51 平稳
表3 u的单位根检验
误差修正项为:
ECMt-1= lnCR+11052.00-0.4446lnAGDP-0.0259lnSN (3.3.2)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以lnAGDP的差分△lnAGDP为因变量,以lnCR的差分△lnCR、以lnSN的差分△lnSN为自变量,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ECMt-1为变量模型建立模型:
△lnCR =-16922.59.2+0.6331lnCR(t-1)+0.1769△lnAGDP +0.034△lnSN -0.5754ECMt-1 (3.3.3)
图3 误差修正模型(3.3.3)式在eviews5.0中的拟合效果
lnCR受lnAGDP、lnSN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实际值与理论值(拟合值)的拟合效果理想,反映了西藏城乡收入差距最终与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力资本正相关的短期波动规律。
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 因果检验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如果X是Y变化的原因,那么X的变化应该发生在Y变化之前, 即现在的 Y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 X 解释,加入 X 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 X 在 Y 的预测中有帮助,或者 X与 Y 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显著时,就可以说 Y 是由 X 的Grange 引起的。所得结论:当滞后阶数为1时,西藏城乡收入差距、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力资本变量间的 Grange 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西藏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投资、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格兰杰单向因果关系。而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2时,西藏城乡收入差距、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力资本变量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开发人力资本
(一)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缩小西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就业数量。转变城乡居民的就业、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目前来说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处于红利期,而农村务工人员就业处于成长期,必须实现按生产要素和按劳动力就业的均衡发展。增加就业有利于增强农牧区劳动者往城镇迁移数量,就会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缺乏的困境。同时,增加低收入者的个人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西藏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扩大社会物质财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从而拉动西藏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西藏人力资本积累。
(二)缩小西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西藏民众整体受教育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使民族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突出民族特色;借助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的优惠政策;以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壮大,提高西藏整体民众素质。
加大人力资本转移和开发。西藏城镇人力资本积累小,是西藏工资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较高的原因。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提高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提高科学技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劳动力人口的流动,是缩小西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
(西藏大学 西藏拉萨 850000)
杨阿维 张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