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场买卖?都市“白发相亲角”探秘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父母,相亲,爱情
  • 发布时间:2013-10-29 08:11

  时下,在部分城市中,有着这样一些特殊的公园,承载着两代人的“人生大事”。这里就是白发相亲角,50后、60后的父母为主体的“交易市场”,他们的“商品”则是自己的儿女——70后、80后和90后。

  爱情是一场买卖?

  一个周末,这是李菲第一次来到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李菲看到,蓝色的遮阳走廊里,一张张适龄男女青年信息的广告,被整整齐齐地贴在5个总长达17米的广告栏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广告纸还配有照片,甚至是大幅艺术照片。

  父母们都建立了自己的“摊位”。为了让自己孩子的信息更显眼些,他们干脆将信息写在纸板上,铺在地上,甚至把纸板夹在树枝上。白纸黑字,稍微考究点的会打印出来,用塑料文件夹装好,像求职简历。

  在这里,李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

  坐在李菲旁边的,是58岁的企业财务人员老曹。他在上海拥有3套住房,来相亲角为27岁的女儿找对象。在老曹眼里,相亲角就是“自由市场”,相亲就是场“婚姻营销”,相亲就是将女儿“推销”出去的过程。

  坐在老曹对面的苏阿姨,是在上海落户不久的“新上海人”。她的儿子目前有女朋友,但她“不是很满意”,想另找“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

  苏阿姨用市场化的语言,为自己辩护:“因为我特别知道社会的行情,婚姻就像买东西一样,凭人介绍还是范围太窄了,还是应该到市场来看看,可以挑。这也是一种进步。”

  让李菲印象特别深的是,“摊位”前一位女孩家长的一声叹息:“今天生意不太好,来问情况的男方家长太少了!”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女儿的婚姻已成了一种“生意”。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孙沛东说,“这种摆摊设点、展示儿女个人择偶信息的方式,首先给人一种集市的印象。这些父母‘销售’的是儿女;其次,父母们借助广告牌,为子女在竞争激烈的婚姻市场上谋求‘吸引眼球’的机会,显然是一种市场化的营销方式。”

  没有硝烟的谍战剧

  “相亲角”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孙沛东发现,在这里,父母之间“是没有闲谈的”。每句话都犹如谍战剧台词,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又一个“摸底”的企图。

  一个傍晚,孙沛东曾无意间听到两位家长间的谈话。双方似乎都对子女感到满意,临别时,女方家长问男方家长:“你这时回去,家里人都等你吃饭吧?”“走高速开车回去也就1个多小时。”“那你回去晚了,小区好停车吗?”“我们小区车太多,就是车位少。停车费倒是很便宜的,才5块钱1天。”

  问题看似平常,却含深意。这位母亲最后向孙沛东透露,她是为了打探对方的居住情况:“按天计算的停车费和价格,说明他住的一般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或者郊区的中档商品房。从市中心到家需l小时、走高速,也就证明了是郊区的一处中档楼盘。”

  “房”,已成了80后、90后待婚青年及其家长的普遍焦虑。今年以来各地“国五条”的出台,又加剧了这种焦虑。此外,在一线城市,户口“战争”依然存在。

  孙沛东总结,除了户口,相亲角的婚姻市场有“黑六类”:年龄大、形象不佳、职业歧视、有婚史、性格问题和属相“污名化”。这些特征,恰好折射出了适用于相亲角的普通择偶标准。

  人气高,成功率低

  目前,上海人民公园“生意红火”,每周末的家长都超500人。其他相亲会上,相亲者也摩肩接踵。但孙沛东的调研结果耐人寻味。在上海,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不足1%。这到底是为什么?

  李菲本人,身高170厘米,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家庭条件优越。妈妈说得直白:“在这里,你选择空间大,看好哪个,你就可以直接问他信息,找个靠谱的。”

  老林说:“到相亲角来的,基本都是想打翻身仗!女孩自己挣5000块的,想找1万块的;挣1万块的想找两万块的;自己家里有房子,还要找个住市中心的。男孩也想找比自己强的女孩,最好有房子,省得以后离婚被揩油…这里的父母都不肯吃亏。这里为什么成功率低?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青年的“通婚圈”

  相亲角的择偶标准,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面镜子。“到这里的,都是没选择的选择。”孙沛东说。他们都是相对小康的城市中产阶级或者普通市民。而在他们面前,城市贫民和在城市的农村人口被排斥在“通婚圈”之外。

  孙沛东在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调查了上海人民公园的“白发相亲”现象。据她统计,相亲的青年中,女性占63.04%,当地人占89.13%,普通白领占39.1%。

  年轻人自由追求的“幸福”,已发展成一条明晰的产业链。孙沛东指出:“两代人有各自的怕与爱。然而,在子女婚姻这个问题上,两代人的怕与爱奇妙地纠缠、融合在一起。”

  父母们急于相亲,让子女“又爱又恨”。李菲认为,被家庭、社会压力“挟持”的相亲本身才是障碍。“我喜欢自己找。家里的相亲就意味着我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失去了婚姻的自由。只要家里觉得条件好,我就该无条件接受,完全不顾我的感受。”

  (邓世豪荐自《中国青年报》)

  文/庄庆鸿、谢宛菲 责编/写故事的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