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十年仍旧两层皮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电子白板
  • 发布时间:2013-12-02 12:35

  “教育信息化实施10多年来,黑板基本换成了‘电子白板’。问题是投入了那么多钱,并没有在教育质量上见到什么效果。”

  “对于教育信息化,是不是最近教育部讲得多、抓得紧,就给我们搞培训?”近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会上,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钟绍春如此转述某些一线教师的话。

  “没看到真起作用,各地很困惑,都在跟风。”钟绍春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关注与思考:教育信息化到底要干什么?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采用信息化教学以后动笔写字的机会少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掌握能力是否会下降?

  如果一线教师感到教育信息化没有太大的必要性。教育主管部门非得要教师做这个事,是不是折腾人呢?

  “转化过程非常痛苦”

  贵阳市十八中教务处副处长在发言中直陈教育信息化面临的艰巨任务。据他介绍,在教学一线,有80%的教师依靠教育经验支撑教学活动,15%的老师依靠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只有5%的老师依靠教育经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数据分析等工作完成教学。

  记者调查发现,贵阳市十八中虽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观摩现场被推荐为典型发言单位,但发言所用的PPT简单粗糙,与现场氛围十分不协调。这位副处长道出了隐情。十八中教育集团现有4个校区,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仅3.5个,即从电脑公司临时聘用2人,信息化老师1人,加上教务处分管信息化的副处长算0.5个。

  这位副处长呼吁,各级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据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长尹慧红介绍,一线教师很怕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转化过程非常痛苦。哈尔滨市香滨小学孙校长也透露,该校每周对教师进行两次“电子白板”课件内容培训,大家却感觉比较累。

  较之一线教师所关注的微观方面问题,与会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则更关心,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负担是减轻还是加重?教育教学质量是否得到质的飞跃?对于学习能力不一样的学生,用同一种信息化手段,学习参与度是否一样?

  本次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观摩现场设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香滨小学。经过初步尝试、反思调整、深入研究等3个不同发展时期后,信息化已经成为香滨小学课堂中的常规教育教学手段。

  “香滨小学信息化教学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效果。因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比较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但是,如何很好地开展应用,大多数学校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在开场白中说。

  “现在,国内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对如何推进应用尚在起步探索阶段。”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

  “电子白板”当黑板

  某省教育厅副厅长举例说,对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一课,常规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采用信息化教学后,突然出现一张彩色图片或一段视频,顿时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消失得无踪无影。

  部分一线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上面给配备了‘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装备,但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黑板与粉笔,不知道用信息化来干啥”,“用信息技术支持传统的教学思想不会有太大效果,充其量是一个效率提高的问题”。

  关于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进行平移性应用的现象,钟绍春分析,原有教学思路是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其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和适宜气候,再加上教师在常规条件下,能很好地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与任务,干嘛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搞信息化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师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不可避免地面临抵触情绪,甚至有的教师形容信息化教学是“狗肉贴不到人身上”,结果越弄越乱,越搞越没有效果。

  有内部知情者向记者透露,现在一些地方过分迷信信息化教学,好像在传统教育教学改革困境中找到了“救星”,盲目配置信息化设备,导致把“电子白板”当作黑板用的现象极为普遍。

  “声、光、电技术不是随便乱用的,也不主张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堂课都要用信息化教学,该用才用。”雷朝滋在回应这个问题时说,信息化教学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信息化手段才能派上用场。

  同时,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支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探究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而不是厌学。

  钟绍春则认为,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认清教育本质,找到制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构建科学解决思路与方法,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常规教学手段支持不了的,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才是发展方向。

  “只搞展示就是做秀”

  据介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现象。

  某省教育行政官员对记者说,通信运营商把宽带接口引进学校后,100兆网速每年4万元、4兆网速每年1万元的资费套餐还是令不少边远学校承受不起,导致有网络而使用不起来。尤其是在不准学校乱收费、人均经费标准不提高、信息化老师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学校信息化设备变成了摆设。

  “教育信息化实施10多年来,黑板基本换成了‘电子白板’。问题是投入了那么多钱,并没有在教育质量上见到什么效果。”钟绍春直言不讳地抛出自己的调研结论。

  即便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处于全国前列的哈尔滨市也存在类似现象。该市教育局局长丁坚说,全市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资金近亿元,基本解决了硬件配备的问题。目前,在教育信息化如何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怎么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教育信息化不能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老路,必须坚持应用为导向,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应用。“只在外围搞一点展示与应用,这就是做秀,与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相背离。”刘利民说。

  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雷朝滋认为,国内首先要弄清信息化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其次必须清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要坚持需要什么配什么,而不是跟风上项目。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设备越高档、先进,造成的浪费就越大。

  此外,雷朝滋强调,信息化教学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教学、教研和信息化等相关机构深入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实践,不能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搞成“两张皮”。

  □特约记者 李剑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