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不属于江湖?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2-25 15:25
2008年6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内偏远地区农牧民“看电视难”问题,初期采用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
“村村通”与“正版锅”
中星九号成功发射后,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了“村村通”工程。政府以招标方式先后购买了逾千万套接收终端(主要包括卫星天线和机顶盒),并将之陆续发放到偏远地区的群众手中。这些经由政府途径采购、安装、使用的,都是“正版锅”。
“山寨锅”蔓延
因为中星九号的接收终端体积小、易安装、价格低,且能免费收看超过40套的国内电视节目,所以即使是在未发放“正版锅”的农村和城市,它也广受青睐。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产品。于是,就有了“山寨锅”。目前“山寨锅”在国内的用户数大约在3000万到6000万之间,媒体们采用的多是4000万这一数据。
中星九号升级,“山寨锅”被盖帽
1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对机顶盒进行空中升级,将中星九号转播的几十个卫视频道进行了加密。以往能收看48个频道的“山寨锅”用户,现在仅能收看到CCTV-1、CCTV-7和几
个少数民族语频道的节目。
升级版“山寨锅”登场
1月15日,有媒体报道,杭州、昆明等地出现了升级版“山寨锅”。它已经成功绕过了中星九号升级所带来的限制,能够成功收看到46个国内频道,售价160
元。合肥还有商家推出“山寨锅”旧锅升级服务,要价40元。
更值得关心的问题
破解了,限制了,又破解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样的轮回将进入循环。但这种猫与老鼠的游戏,实在让普通用户感到很累。卫星电视是否能堂堂正正地走入民间?有线电视的垄断之网是否能被打破?这是更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
卫星电视接收市场相当混乱
此次中星九号升级,也折射出了目前卫星电视接收市场的混乱局面。
实际上,使用中星九号“山寨锅”的,只是直播卫星电视用户中的一部分。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省份,更多用户是用“大锅”来收看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节目。
在百度上搜索“卫星电视接收器”的结果就有超过40万个,更有厂商直接打上“可接收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和美、俄、德、泰等国多个频道”的广告。
一点隐忧
对于中星九号的加密升级,不少业界人士也表示担忧,认为此举或将导致“大锅”(能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接收设备)回流,甚至影响新兴产业的成长。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施国强建言,空中升级之后,需加大直播星的国家与地方招标力度,同时先期开放农村直播星终端零售市场,有堵有疏。
那天,“山寨锅”被砸了锅
元月4日,中星九号开始进行空中升级,“正版锅”开机后经过强制搜索,能正常搜索到40余套节目。而市面上销售的“山寨锅”由于PID码不正确,仅能看到8至12个台。除CCTV之外,其余全部为少数民族语频道。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经过数年的发展,在我国近4亿电视用户当中,通过卫星电视接收器来收看电视节目的数量占据近20%的份额,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非正常途径进行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市场仍有待进一步整顿和开发。
各地反响
上海
记者采访证实,目前流传民间的部分“黑盒子”已经只能收看12套频道。“今天试了一下,升级程序确实进入接收机了,但若启动升级程序,升级条根本不变化,然后自动进入自动搜索,到39%以后,进度条就不动了。中断退出后,一个节目也没有保留;不中断退出的话,频点一直在增加,外观看就像死机了一样。”一位用户描述称。
——《新闻晚报》
安微
“早上起来打开电视一看,原来的48个台只剩下12个台了。”
昨天上午,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山寨锅’果真被‘盖帽’了!”记者采访发现,中星九号直播卫星信号昨天正式升级加密后,“山寨锅”几乎变成了电子垃圾,这也令许多“山寨锅”用户坐立不安起来。
——《新安晚报》
海南
用了快一年“小锅盖”的李师傅这两天也只能对着中央一套、七套节目发呆了:“其他的节目也听不懂,只有十二个频道了,以前的几十个频道。当时220块钱买的,现在单子也找不到了,真后悔买了这个‘小锅盖’。”李师傅一边告诉记者一边还在调整“小锅盖”的方向。当被问及知不知道卫星升级时,李师傅茫然:“卫星还升什么级啊?”在记者走访过程中,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有小部分人知道是卫星升级导致。
——《海南经济报》
河南
1月5日起,记者陆续接到不少人尤其是农民的反映:“电视没信号了。”原来能收看的四十多套节目大多都“黑了屏”,只剩下十多套节目,而且还有一部分节目语言听不懂。
记者随即走访郑州、开封的多个居民小区,都能在楼顶上发现“卫星锅”的身影。而在洛阳、信阳、南阳等诸多山区县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1个甚至多个“卫星锅”。根据“锅”型号的不同,能接收到的节目数也有所不同,但都在40套以上,且不用付任何费用。
——《大河报》
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之争
在2009年的国际有线覆盖与传输研讨会上,当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提出将对地下市场进行大规模整顿的时候,台下听会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免费卫星电视与城市到底有缘吗?
中星九号成功升空,西部边远地区将可以接收到47套免费的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节目,但一般城市居民则不允许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从而与卫星电视的“免费午餐”无缘。
此前,电视媒体的覆盖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农村的平均覆盖率远低于城市市区。直播卫星的发射对于改善农村电视节目覆盖功莫大焉,但问题在于,既然中星九号的波束覆盖了神州大地,其免费节目也应该对乡村和城市在内的所有民众开放,而不是搞出新一轮的“城乡二元制”。在免费为边远地区民众提供服务的同时,城市却在继续强行推进有线电视转换,“强迫”城市接受收费服务。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中星九号相比有线电视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一次性架设卫星地面接收器和解码器的费用大体上相当于有线数字电视一年的费用,以后则可以常年免费观看47套高清节目。但是在城市,居民家庭是不允许私装卫星地面接收装置的。而一旦免费卫星电视对城市居民开放,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化的巨大投资可能无法收回。
是顺势而为,对城市居民开放卫星电视,并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还是继续打击市民私装卫星地面接收装置的行为,强行推进有线电视转换,这取决于主管部门能否以更开放的心态打破小利益集团的局限,能否以更具智慧的方式让利于民。
被争议的48套
“老百姓收看的节目并不是越多越好,仅48套电视节目就可以将近20%左右的有线用户分流掉。”一位地方广电人士抱怨,有线电视目前的频道数量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一位直播星终端销量全国居前的经销商分析,用户数的分流、免费节目的影响是地方有线部门重点考虑的因素,“前期有线已经投入数百亿,如果直播星带走数千万的电视用户,先前的投资怎么办?”
有线电视收费高是“私装”泛滥的原因之一
有市民认为,非法卫星电视天线可以大行其道,除了可以收看更多境外电视,目前有线电视收费太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广州市数字电视的收费标准为每月每台机顶盒26.5元,可以收看50个频道,如需开通其他专业频道则需另外收费。如此算来,广州市民每台机顶盒每年的花费至少318元。相比起当前市面上非法售卖的叫价每年仅收150元解密费的卫星天线足足贵了一倍多。
“数字电视开机和换台速度慢,操作不方便,节目画质也不高,还不如用卫星天线”,家住越秀区的张先生对目前的有线电视服务表示不满,“多花了钱,电视节目的质量和以前比也没什么改进。再这样下去我也想装卫星天线了。”
直播星商业化加速129号令修订呼声又起
继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网友以99%投票支持率呼吁取消卫星电视限制的129号令之后,在2010年两会前夕,近700多名网友再于人民网“E政广场”上抛出类似提案。与
此同时,直播星公司、卫星接收终端生产厂家及协会等方面亦发出类似呼声。
我赞成修订129号令,因其制订背景及范围内容已与今日直播星的发展不合时宜。”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施国强说。
在施国强看来,如今国际卫星电视已突飞猛进十余年,国内直播星播放的48套电视节目全是国内节目,故此卫星电视用户市场应该放开,“村村通”职能与商业化并顾,而非再戴紧箍咒蹒跚前行。
129号令全名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由国家于1993年颁布,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都实行许可制度,并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5年之后的2008年6月,直播卫星“中星九号”成功发射,其以国家招标方式将终端免费赠予偏远农村地区,2008年底及2009年10月合计两期招标共计购买1234.8万套。
一位直播星公司人士透露,直播星的商业化运营进程正在加速,地面运营商正在紧张组建及筛选中,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企业都有可能入选,“但这也需要129号令的修订,或是做出一个合适的司法解释”。
此时,国家两期招标事实上已奠定1234.8万用户,而4000万直播星山寨机用户如何保留则成为其中焦点。
在争论129号令修订之际,直播星山寨机用户是绕不过的一道槛。2009年初,我国直播星第一期366万套终端的招标免费投放范围仅限于农村偏远山区。但短短一年有余,一期客户的良好示范及效应带动,直播星山寨机市场迅速成长,在短短一年之内发展到4000万左右的用户规模。与此相对,有线电视用户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仅发展到1.43亿用户。
直播星山寨机在去年8、9月份之时,每台售价仅有100元出头,除此再无其他费用,但可收看48套免费电视。有线电视初装费为360元,机顶盒费用300元左右,一年收视费200~300元,与之相较,“农村甚至城市居民肯定愿意选择直播星”,而48个电视节目除有央视节目外,还播有地方省台,对普通民众已然足够。
直播星业务数年前即在欧美国家普及,如美国直播星用户已占到电视家庭的1/3,但129号令的存在使得我国直播星公开市场尚未放开。然而直播星山寨机市场的迅速成长,使得地方有线在过去一年中市场备受冲击,部分地区有线用户退订率甚至达到20%~30%。
加密是地方广电向广电总局施压。”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直播星山寨机确实是一个“灰色”市场,129号令制定较早,而当时我国并没有直播星及相应的上星节目;另一方面,直播星山寨机的存在确实影响到了地方有线的利益,有线领域十多年来的投资已砸下百亿之巨,利益如磐石坚固。
前述直播星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中星九号寿命为15年左右,因政策原因迟迟未能实现商业化,直播星公司目前每天亏损80万~100万,未来虽走公益与商业并行的道路,“但目前的4000万用户是商业化市场顺利前行的一个号召旗帜和重要基石”,故此不能轻易放弃。
在我国直播星未出现之前,由于难以收看到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偏远农村地区大多购买接收中星6B和亚太4号DVB-S信号的“大锅”收看电视节目,其中空中传送信号包含大量国外电视节目,此为129号令监管重点。
前述业内人士解释,目前中星九号信号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格式,“卫星是我们的、接入体制是我们的、节目内容也还是我们的,既然如此,就不是129号令的监管初衷及重点”。北京四海雍智半导体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艳辉据此认为,广电总局依据129号令对卫星电视进行监管,有理有据,但“如果说这个规定是符合当年的历史环境,在21世纪数字电视已经逐步普及的今天,129号令显然已经伤害了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利益”。
施国强亦表示,直播星山寨机在一年内的普及,表明了农村百姓们看电视的渴望,“且在一年之内横扫‘大锅’市场,为设立129号令初衷立下汗马之功”。
对直播星的利好消息是,2009年8月被广电总局“黄牌警告”的网络电视或被“放行”,在12月份广电总局与工信部终于坐到一起,就网络电视的发展进行沟通,且结果较为乐观。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在2008年,因应中星九号即将上天,信产部曾经就修订129号令开过数次讨论会议,但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就现在直播星用户的发展群看来,仅是国家招标就有千万用户,修订工作已是箭在弦上”。事实上,国家广电总局亦有修订129号令的愿望。早于2005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广电总局领导即表示129号令的修订工作已在讨论中。
我们希望是有条件的放开。”前述山寨机厂商表示,山寨厂家在国家标准之内做终端机,多家进入降低直播星接收终端成本;地方广电部门则发放CA加密卡。如此,看普通电视台的老百姓可以单独购买机子,选择节目的百姓可以再去买CA加密卡,双管齐下,做到公益与市场化并行。
整理自《南方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慧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