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求职记

  编者按:3年前,李俊因为制造病毒“熊猫烧香”锒铛入狱。3年后,他重获自由,梦想与现实之间,仍有一道网,IT第一城北京显然是他实现“华丽转身”的最佳场所。刑满释放不到一周,李俊就与他的“最佳拍档”雷磊到了北京。然而,北京2010年的第一场雪并没有让他们顺利“漂白”——除了李俊从金山获得一个“民间安全观察员”的虚名之外,一无所获。

  是的,社会需要宽容,但不需要纵容。如果用极端手段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从良”的路会很长。

  经历北上求职终碰壁

  北京“赶考”,充满期待

  出狱10天。2010年1月3日晚,李俊和雷磊决定北上寻找曾经失落的理想。出发前,李俊身穿红色的棉袄,背着新买的电脑包出现在火车站。他满脸笑容,显得很有精神。这是他第一次北上,也是第一次进京“赶考”,他希望能在新年有一个好运气。

  列车上,他有些兴奋,很晚才入睡。出狱之后,李俊曾明确表示,今后,他不再“烧香”,他要“从良”。他说,时隔3年,“黑客”技术更新太快,他可以通过学习来恢复功力,技术不存在问题。他想找个网络公司,无论是做反病毒,还是软件开发都行。李俊的母亲期待,儿子找个稳定工作,养活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仅获聘民间“观察员”

  1月4日,北京大雪刚过。李俊来到了北京,第一站选择了著名的金山公司。

  面对金山公司网络安全人力资源总监,李俊递交了他出狱后的第一份简历。当问到“今后发展方向是什么”,不善言辞的李俊吞吞吐吐地道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找个好位置,好好工作。也希望网友能改变对他的看法,让别人看到我另外的一面。”雷磊则说:“我想做些让互联网更安全的事。因为我是黑客出身,了解黑客,也了解病毒。”

  然而,李俊和雷磊诚恳的自荐,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最终金山公司仅仅为李俊颁发了民间“安全观察员”证书。

  “需要通盘考虑是否聘用他们。”据北京媒体报道,金山方面的工程师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从技术上看,这两人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过在反病毒层面并不高深,只是比较感兴趣,可能还需要提高,尤其是在新的安全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上。”

  “工作没着落,不想说什么”

  出发之前,经媒体联系,李俊、雷磊二人确定拜访金山公司、瑞星公司、奇虎公司、江民等公司。1月4日,不好的消息传来,其中一家公司决定拒绝二人的拜访。李俊、雷磊吃了闭门羹,显得有些失落和尴尬。

  “想回去了。”对于拜访其他杀毒公司,李俊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李俊的北京之行,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昨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赶至宾馆,性格内向的李俊不知所措。他渐渐急躁起来,“工作没着落,不想说什么。”他干脆走开,将赶来的记者扔在一边。

  “算了,都不去了。”李俊说,他感觉这些公司缺乏足够的诚意。如果仅仅是拜访参观,他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他需要的是工作。

  对话李俊对话《新京报》

  新京报:在北京找工作的感觉怎样?

  李俊:有点不顺利。主要就见了金山,也没结果。

  新京报:对金山有意向吗?李俊:我很喜欢,他们环境特别好,一看就是大公司。不知道他们怎么看我。和人力资源总监聊天时,好多问题都把我问蒙了,我答得不好。

  新京报:什么样的问题?李俊:比如说未来工作的规划、职业理想,这些我都没有想过,所以一问就不知道该怎么答了。

  新京报:你希望得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李俊:我希望在一个大一点的公司,做安全维护或者管理。既能锻炼我,也能够过安定一点的生活。

  新京报:这次找工作,是不是对你有所打击?李俊:准备来北京时,我极度兴奋,现在算是极度失落吧。还是有落差的。

  新京报:很多人对你出来找工作,用的是从良、漂白这样的词汇,你认同吗?

  李俊:是,都用这种词。我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谁提到我都会想到负面的,也许这种反面的形象就要跟我一辈子了。

  新京报:现在的电脑技术不一样了,你能赶上吗?

  李俊:我觉得没问题。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其实这一行,我已经在门内了。即使技术有改变,我只要懂以前的东西,赶上来是很快的。

  同行黑客“洗白”不容易

  就像李俊出狱后曾经自嘲的一样,“常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世界上很多黑客都有过被抓的经历,所不同的是他们出狱后的选择。李俊希望找份与网络安全有关的工作,但他的同行们却并非都是如此。

  现年45岁的世界第一黑客凯文·米特尼克,生于美国加州。还在上小学时,他就用学校的计算机闯入了其他学校的网络。首次入侵成功后,米特尼克开始了黑客生涯。在连续几次作案成功之后,他将入侵的目标锁定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脑网络上。不过,凭借“电脑网络信息跟踪机”,特工人员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了,他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网络少年犯”。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释了。不过,他并未收手。1983年,因非法进入五角大楼的电脑网络而被判在青年管教所管教6个月。1988年因为入侵数字设备公司DEC再度被捕。因为连续入侵美国5家大公司的网络,199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他发出了通缉令。1994年12月,米特尼克再次出手,随后再度落网,并被判入狱4年半。

  2001年1月,米特尼克在承认自己曾犯有电话窃听和利用计算机欺诈、非法窃取计算机网络资料的罪行后,获得了监视性的释放。在越来越严重的网络安全面前,美国政府官员希望米特尼克提供黑客攻击电脑网络的内幕信息,以提高政府电脑网络的抗黑客攻击能力。

  摘编自《长江商报》《北京晨报》《新京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