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卡尔梅克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卡尔梅克
  • 发布时间:2013-12-08 10:54

  踏上卡尔梅克的土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俄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远隔千山,却有着骨肉相连的血亲关系,巴州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卡尔梅克人同宗同祖,两地之间的走访就如同串亲戚一样,所以我们巴州电视摄制组应邀赴卡尔梅克的采访过程充满亲情而又顺利便捷。

  由莫斯科转机飞往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市,航程是1836公里。当我们走出机舱,看见8位迎风而立、身穿节日盛装、双手捧着哈达、端着奶茶的蒙古族姑娘,才明白这是卡尔梅克共和国库其里克区区长、总统新疆特使才仁道尔吉先生和共和国著名歌唱家阿尔斯迪对我们的隆重欢迎。

  卡尔梅克共和国位于俄罗斯欧洲区西南端里海西岸低地,面积7.61万平方公里,人口30万,其中卡尔梅克人近17万人,俄罗斯12万人,其余为喀山、达尔金、车臣等少数民族。

  卡尔梅克人的祖先是卫拉特蒙古,16世纪从新疆伊犁河谷草原,向西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土尔扈特人控制下的这块领土最终被称为“卡尔梅克汗国”,并向沙皇称臣。卡尔梅克汗国在阿玉奇汗(1669~1724年)的领导下达到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顶峰。到了阿玉奇汗时代末期,沙皇政府实行逐步削弱卡尔梅克汗廷权力的政策。包括蚕食汗国领土,强迫改信佛教为东正教,不断要求提供骑兵为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为摆脱沙俄统治和灭种威胁,阿玉奇汗的曾孙--最后一个卡尔梅克汗渥巴锡,于1771年1月17日带领伏尔加河东岸由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落组成的17万大军浩荡东归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年由于暖冬,伏尔加河没有封冻,留下了西岸的同胞,成为现在的卡尔梅克疆土和自治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卡尔梅克在土尔其语、俄语里意即为“留守者”。

  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四个蒙古加盟共和国(包括鞑靼、图瓦、布里亚特)之一。机场离市区6公里,汽车在平坦笔直的大道上奔驰。卡尔梅克全境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唯有首府埃利斯塔市建在一道山梁之上。埃利斯塔城市不大,人口12万;城市清新整洁,宽松休闲,绿树成荫。城内少见高楼大厦,多为俄式平房,5层高楼的总统府显得庄严雄伟。卡尔梅克总统府门前广场呈开放式建设,市民们在这里下棋、游戏;总统府左侧和后面是一大片森林公园,更是市民纳凉休闲的福地。卡尔梅克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国家。埃利斯塔最为壮观的建筑要数释迦牟尼大金塔--5层楼高,占地面积数百亩的寺庙,庙宇按照汉式传统建筑风格建成,释迦摩尼的供殿和藏金楼金碧辉煌,金塔四周数十个亭台分别供奉着众多菩萨塑像,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才仁道尔基把我们带到了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的国际象棋城的8号别墅里住了下来。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伊柳姆日诺夫不仅是一位国际象棋冠军,还自1995年起担任国际棋联主席至今,他任总统以来筹资数百万英磅在埃利斯塔市建设了恢宏壮观的象棋城。5层楼高的比赛和培训陈列大厦座落在“棋城”的中央,四周是错落有致、各具风格、色彩各一的别墅群,包括蒙古国领事馆,孔子学院也在“城内”。在这里,我们度过了难忘的十多个昼夜。

  祭奠巴西墩都甫大汗

  6月29日清晨,我们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国家电视台塔玛娜女士和政府新闻官莫尔根先生的陪同下前往拉甘--探访东归的起点,到渥巴锡大汗的父亲巴西墩都甫大汗的陵墓祭奠。

  拉甘是里海沿岸低地的一座小城,拉甘区政府所在地。区长安德热先生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接见了我们。据安德热区长讲,东归不是在一个地方集合起来才走的,他们是从伏尔加河东岸所在的各个部落的所在地于1771年1月17日同时出发举旗东归的,地处伏尔加河西岸里海之滨的拉甘因为当年伏尔加河没有封冻无法渡河,所以这里不是东归的起点,但这里有渥巴锡大汗的父亲巴西墩都甫大汗的陵墓,如果去,我陪你们一起去。我们当然喜出望外。

  58岁的安德热区长让他的卧车为我们开道,他本人和他的随行人员登上我们从埃利斯塔市带来的奔驰中巴。热情和蔼平易近人的区长与我们同车往返,倒使我们有了更多了解东归和拉甘的机会。

  据安德热区长介绍,拉甘区是卡尔梅克13个行政区之一,全区2万人,以畜牧业和渔业为主,由于长期干旱少雨,草场逐年退化,土地呈半荒漠状态。全区5000多公职人员的工资和区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基本上靠上级政府拨款。近十多年来区里人口正在迅速减少,不少年青人迁居到国外或其他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了。

  汽车出城不远便左转向北,沿着荒漠草原的便道北上。道路十分坎坷,尘土飞扬,70公里的路,人在车里颠簸、跳跃,看上去牛气十足的奔驰车,也早显马力不足,空调也没有冷气,个个汗流浃背。只有精力充沛的阿拉主任一直与区长交谈,大约中午1点00,我们来到了大汗的墓前。

  大汗安葬在草原一片隆起的台地上。陵寝是按照藏传佛教风格建设,前为墓,后为碑。墓、碑四周分别用铁栅栏围了起来。安德热区长他们先后向墓、碑前放置了钱币,我们手捧哈达围绕着墓和碑走了3圈,庄严地敬献了哈达。

  据安德热区长讲,1930年以前,这里是里海的海岸,牧草丰茂,人畜两旺,墓前的小河船商往来,直达里海。现在放眼四望,里海已不在我们的视野,稀疏干黄的牧草迎着炎炎烈日,伴随着孤零零地守望在这里的大汗,显得悲壮而执着。回到车上,我们向区长建议,这里也可借鉴巴音郭楞牧民搬迁的经验,实施“人畜西迁,绿色还拉甘”的战略,安区长说:我们正在这样做。的确,往返140多公里的途中,我们没有见到人畜,或许他们早已迁徙。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鲜绿繁茂的草原将环抱我们的大汗,平坦的通途将直抵汗墓。

  受伊柳姆日诺夫总统接见

  原计划,我们于7月3日离开埃利斯塔市前往察甘阿盟区,由于我们的采访计划没有完成,便决定再推迟一天。没有想到这一决定给我们这次卡尔梅克之行带来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出国前,我们就希望能够面见卡尔梅克总统伊柳姆日诺夫这一传奇般的人物,但由于我们在卡期间,总统一直在国外访问,我们准备带着这一遗憾回国。

  7月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17点多,我们得知总统伊柳姆日诺夫已回国并将陪同客人参观国际象棋城,在一直陪同我们的共和国新闻官员莫尔根先生和电视台塔玛娜女士的引荐下,我和摄制组人员提前来到“棋城”比赛训练馆门前等候。

  总统一行的车队到达,当他得知我们是中国新疆巴音郭楞的客人时,总统停留下来和我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并热情地邀请我们明天10点在他的办公室见面。

  7月4日莫斯科时间9点,我们来到总统府(当地人称白宫),通过安检便在一楼大厅等候,9点15分,总统府新闻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布音切带领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听取了我们拟与总统的会谈内容。新闻处长随即向总统作了汇报并转告我们,因总统要去机场迎接客人,会见我们的时间是半个小时,会见的内容除了没有时间接受电视采访外,其余都可以谈。

  10点20分,我们一行四人连同总统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总统的办公室,分宾主就座后,总统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我们应邀对卡尔梅克共和国的访问并通过电视宣传卡尔梅克。我首先对总统先生利用休息时间接见我们表示感谢,当我说到卡尔梅克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成就卓著,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时,总统高兴地说,我多次去中国北京、上海、内蒙等地,真切地感受了中国经济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他说,卡尔梅克人和巴音郭楞土尔扈特人都是一个共同的祖先,血肉相连,我们希望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借此机会,我向总统转达了巴州州长的问候并邀请他在适当的时候访问巴音郭楞。总统很高兴,他也请我们转达对州长的问候并请州长和州上领导在卡尔梅克最好的季节来访。

  当我代表“东归汽摩拉力赛”组委会请总统给予方便和支持,争取明年即第三届“东归汽摩拉力赛”从卡尔梅克启程时,总统非常高兴,当即指示他的助理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络,决定在出入境和赛事组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他说:明年的主题就叫“察甘阿盟--巴音郭楞”。总统兴奋地说:“我去巴音郭楞的时间就定在这个时间,开幕式上,我和你们州长一起参加摩托车比赛10公里,闭幕式我还参加10公里比赛,也请你们州长参加,叫庆祝‘东归’‘西迁’都行。”我表示,一定把总统先生的倡议向州长和“东归汽摩拉力赛”组委会转告。

  最后,我们向总统赠送了我们带去的礼物--一件蒙古礼服、一只金马镫、一幅阿拉主任的书法作品、一册由原新疆文联副主席道乃岱所著《土尔扈特源流》;总统当即穿上我们赠送的礼服,与来宾合影留念。随后,总统向我们回赠了礼物--两本纪念西迁400周年,装帧精美的羊皮书《卡尔梅克》。

  看来,基尔桑·伊柳姆日诺夫总统不仅是一个象棋迷,还是一名优秀的赛车手。会见结束,我们告别总统。新疆籍朋友那木吉老师的夫人和三个聪颖,漂亮的儿女从总统府把我们迎到了家里,并用地道的新疆拉条子为我们送行。他们全家出城,用清凉的马奶酒将我们送上直达伏尔加河畔所在地的察甘阿盟。

  伏尔加河之滨--察甘阿盟

  7月5日中午,冒着如火般的烈日,察甘阿盟区女副区长阿拉托娜和察甘阿盟镇镇长等地方官员陪同我们访问了几个国营牧场后,便趋车直奔伏尔加河西岸。

  从地图上看,我们以为察甘阿盟距伏尔加河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到了后才知道,该区首府所在的察甘阿盟镇就座落在伏尔加河的西岸,这是一个人口仅有千余,建筑物除区政府机关部门有几座两三层高的楼房外,其余民居和商铺多为俄式平房,每家一个小院,依次建筑于两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旁。查甘阿盟不远处的村庄里,可见到一座废弃的东正教堂。18世纪中叶,沙皇政府强迫卡尔梅克人改信佛教为东正教,上世纪70年代,卡尔梅克成为佛教国家,境内的东正教堂不被拆除即已废弃。

  途中,区上的陪同人员向我们介绍,卡尔梅克人西迁几百年里一直居住和游牧于伏尔加河中下游数百公里的两岸,因种种原因伏尔加河右岸的杜尔伯特部和少量土尔扈特、和硕特人未能渡河随渥巴锡东归。其后裔构成今天的卫拉特蒙古人的主体-卡尔梅克人,在沙皇俄国统治下和与周边各国的征战中备受欺凌,十月革命使卡尔梅克人获得新生,1935年建立卡尔梅克共和国。卫国战争中,卡尔梅克人有2万多人参加红军、英勇作战,但也有一小撮卡尔梅克人背叛祖国、投靠德寇,攻打红军和残杀游击队。二次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时期将少数人通敌的罪行强加在整个民族头上,认为卡尔梅克人普遍与占领者合作,出卖祖国利益。苏共中央和人民委员会于1943年12月27日、28日分别作出《关于撤销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和建立俄罗斯联邦阿斯特拉罕州的命令》《关于迁移卡尔梅克人到阿尔泰和克拉斯诺亚尔斯边疆区、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的决议》,迁移、肢解、迫害卡尔梅克人。1957年苏共中央平反纠正错误,决定重新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时,辖区面积大多归阿斯特拉罕州等地,所辖伏尔加河也仅剩12公里,这12公里流域都在察甘阿盟境内。

  说话间便来到了伏尔加河的西岸。矗立在岸边码头,只见伏尔加河宽阔宛延,河水清澈,河流疏缓,渡轮不紧不慢地来往于两岸。遥望两岸,对比鲜明,东岸古木参天,草木葱绿,象一道绿色的屏障,西岸是荒漠平原,一望无际,偶见几株小树在热风烈日中摇曳。面对这条世界最长内流河,年径流量达2540亿立方米的荡荡河水,我们对干旱少雨的卡尔梅克草原充满了希望。果然,区长阿拉托拉告诉我们,虽然他才上任3个月,但引河灌溉工程已经启动。

  登上游轮,驶向东岸。由于水流平缓,不一会游船便停靠在东岸简易的码头,船一靠岸,阿主任等摄制组的同志迫不急待地奔向岸边那几近原始般的森林,架起设备便开始了现场录制。

  这里曾经是东归的起点之一。遥想当年--1771年元月17日清晨,渥巴锡大汗一声号令,17万土尔扈特、和硕特部族从伏尔加河的西岸举旗东归,一时间车麟麟、马啸啸,从四面八方汇集成一股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的洪流,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威风。然而,当大汗回首西望,那些因为伏尔加河冰封不严,无法渡河同行的骨肉同胞,内心深处又是何等的痛苦啊!

  岸上的节目录完,回到船上,陪同我们的主人早已将土豆烧羊肉、烤羊肉等摆上餐桌,吃着鲜美的羊肉,品着伏特加酒,一男一女两位民间艺人弹起美妙的乐曲,几位少女载歌载舞,血肉之情在相互熟悉的歌舞中交融。

  寻亲、攀亲几乎是《走进卡尔梅克》摄制组天天说起的话题,就在这小小的船上,大家都相认了和我们同行的记者巴图乌力杰为亲戚--在察甘阿盟,大多是他们称为“徒弟”部落的后裔。

  在我们所处的伏尔加河东岸,处处都是绝佳的河滨浴场,受不住太阳的烤炙和清澈见底、游鱼戏水的伏尔加河水的诱惑,我们几位男士跳入河里游泳至天黑,如果不是成群的蚊虫叮咬,不知还会留恋到几时。

  第二天清晨,浓云密布,晨风中带着些湿润,雨将降临,这是察甘阿盟自今年5月26日以来久盼的一场甘露,上路不久,雨果然直泄而下,一直伴随着我们进入伏尔加格勒。

  撰文、摄影/江海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