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会改变世界吗?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比特币,人民币
  • 发布时间:2013-12-12 14:07

  比特币是什么

  一枚比特币能兑换到8000人民币?

  这个神话都要归功于中国。尽管在中国,玩比特币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人,但这已经足以把这种虚拟货币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诞生于2008年的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干扰。因为比特币总量一定,所以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某种意义上说,它只会越来越值钱。

  获得比特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电脑软件程序生产比特币,也就是所谓“挖矿”。由于算法本身的设计,每10分钟向网络中释放50个比特币,并逐步减半,直到2140年,2100万个比特币才会全部被挖掘出来。

  比特币开采难度与已经被开采出来的货币量成正比,随着时间推移,开采难度越大,更多人选择去比特币兑换服务的网站,用人民币、美元等货币购买比特币。

  对于使用比特币的人来说,比特币是类似电子邮件的电子现金,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

  比特币热潮暗涌

  诞生之初的一两年里,关注比特币的人群尚少,比特币自然也不值什么钱,据了解,首次公开交易,1美元平均能够买到1309.03个比特币。

  2013年,比特币加速进入公众视线,真正暴涨是因为4月份的塞浦路斯银行危机。再加上媒体的广泛报道,“一觉醒来变千万富翁”的投资回报率,让这个原本只有一群计算机GEEK们关心的虚拟货币,在极短时间内在中国急速走红。

  2012年11月中旬,比特币的价格还在11美元,此后,比特币的价格一路跌跌撞撞,以火箭速度飙升,到2013年11月,单日比特币成交格最高触及8000人民币,上涨近乎百倍。

  面对比特币的疯涨,有投资者笑称“干脆辞职回家挖矿去”。而不少媒体也开始渲染比特币的疯涨和当初黄金一样,是出于一群中国大妈的投机炒作。

  从Fiatleak,一个能够实时显示全球比特币动态交易现状的网站上可以看到,中国的比特币交易量占到市场份额的5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或许真的可以说明:正是中国土豪跑步入场,才点燃了本轮比特币的火箭行情。

  比特币 黄金2.0

  比特币既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也不是我们已经熟知的Q币和游戏币之类的虚拟货币。比特币的价值,从黄金的角度来理解或许更为恰当。

  同样稀缺:供给相对稳定且可预测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黄金的地位举足轻重。

  每年矿产黄金新增不到1亿盎司,且获取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而黄金之所以被认为保值,就是因为总量是确定的,其稀缺性造就了它几百年来硬通货的地位,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全球各国的重要战略储备,以及个人有效的投资和避险工具。

  据预计,目前流通的比特币共有1200万,而可“挖掘”的比特币总数则预计为2100万。众所周知,货币的发行量要和GDP匹配,比特币总量固定,而随着社会生产的扩大,推进比特币升值,由此和黄金一样成为全球的“硬通货”。

  同样具有储藏、支付等货币属性

  尽管金本位已经瓦解,但只是取消了黄金充当货币的作用,并没有瓦解黄金的价值,甚至也没有取消黄金的流通性。

  除了泰国,比特币跟黄金一样,可以换成各种现实货币,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目前有百家公司承认比特币的支付功能,全球对比特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难以伪造

  比特币难以伪造,基于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的设计,比特币只有指定接收者方可解密、查看,其内容不可篡改,保证了比特币和黄金一样无法伪造。

  不易损耗

  比特币和黄金一样,只要保存得法,损耗率极低不易损耗。

  但是,比特币和黄金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传送和使用便利程度不同

  跟黄金不同,比特币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果比特币被广泛接受,用户可以在世界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人进行零成本支付。

  而实体黄金因其物理属性做不到这一点,黄金需要验货、称重,交易黄金要考虑到可切割性,还有手续费,保管费,溢价折损。这点使得黄金被存放在金库,作为储备财富的工具来使用,而非作为流通的货币现金。

  操控程度的差异

  比特币没有所谓的“官方发行机构”,因此不可能被任何中央集权的机构操作,限制或者没收。从这个角度上说,它非常的民主平等。

  其价值不是来自于法律强制力,不取决于人、机构,或者国家,而是来自于其特定的属性。跟黄金不同,比特币没有需要第三方支持背书的风险,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没有所谓的服务条款。

  信用的差异

  除了货币属性之外,黄金还有着商品属性。作为贵金属,黄金即使退出流通,也可以打造成金饰予以贮藏。

  而对“看不到、摸不着”的比特币来说,它的信用并没有稳定的保障,完全基于投资者的认可。这也意味着,一旦投资者改变了初衷,比特币就是“废纸”一张。

  为什么比特币被热捧

  自从纸币诞生以来,每个国家政权都在发行自己的“主权货币”,它可以用来提振本国经济,“提高”“总需求”,也可以用来维护出口利益,打击外国竞争者。

  在这个过程中,纸币受到操纵,人们恐惧货币超发带来的非理性繁荣和随之而来的崩溃,恐惧手里的钱变得一钱不值。

  以欧洲小国塞浦路斯为例,今年4月,为了拿到欧盟等外部救援方的救助金,该国政府推出严厉的存款税及资本管制措施,导致人们对银行账户资金的安全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此时,那些对政府管理经济和货币能力失望的人们,突然发现不同于那些“聪明的”中央央行家们“调控”的纸币,比特币可挽救他们的财富,积蓄兑换为比特币会更加安全。不会被冻结,不用担心“银行和税收体系伸出的魔爪”,这将是一个再也没有央行作弊的货币体系,可有效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一贯支持废除美联储——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中央银行。在弗里德曼看来,中央银行垄断了利率和货币供给,最好是依据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设置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标准:每年增加3-5个百分点——这正是比特币的世界。

  世界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一体化的趋势呼唤着一种全球自由流通货币的诞生,在互联网上,比特币的存在满足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狂想。

  投机者的贪婪

  比特币的诞生的确是一个天才构想,但真正造成近段时间比特币价格的狂涨狂跌的,还是投机客的介入。本质上,这只是人们对“想象”激情投资、疯狂炒作的资产价格现象,这种现象背后暗藏的恐惧、贪婪和不堪,可能正在悄然摧毁比特币的未来。

  比特币的新手进场高潮发生在4月,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突破了100美元。疯涨刺激了投资者的兴趣——其中,亚洲市场增长明显,在中国和日本,都有不少人将钱转换成比特币,希望从中牟取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回报,而新入市的这部分投资者大部分属于缺乏专业知识但喜欢跟风投资的人。

  比特币的供给确实有限,所以人们不用担心通货膨胀,它只会不断升值。于是,大部分人以赌博的心态参与于其中,比特币的泡沫还能上升多少,只有比特币的庄家知道。

  不能流通的货币?

  随着社会生产的扩大,货币总量的稳定,比特币作为一种不断升值的货币,确实优于其他缓慢贬值的货币。这样一来,比特币在人们眼里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宁愿囤积货币而不参与交易,流通会越来越少。但流通得越少货币就越值钱,人们越愿意囤积,最后形成僵局。

  失去流通的比特币不再有货币的职能,它只是一串数字,什么也不是,它也不可能像黄金一样,变成收藏品。市场开始遗忘比特币,原本持有比特币的人开始抛售它,于是比特币又重新流通,升值预期又导致人们挤破脑袋想要买到它。这样牛熊循环下去,比特币的币值将坐着“过山车”,非常不稳定。

  暴涨暴跌的商品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不具有很好的流通性,无法胜任货币的职能,比特币的“货币属性”无从谈起。比特币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世界货币”的想象,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变成世界货币。

  比特币结局大猜想

  那么,比特币最终可能的结局是什么?

  最大的可能性是,各国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界定和限制。比特币的流通性以及适用范围相较于现在会被严重压缩。如同各个游戏公司都严禁游戏货币直接跟现实货币进行买卖,也如同现在电商提供的各种虚拟币跟现实货币交换是受到法律严格监督一样。

  如果将比特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可以预见,比特币的升值预期将不复存在。每个游戏生命末期,游戏币价值暴跌至零的场景将在比特币体系上重演,比特币最终将因为使用的人越来越少而消失在历史长河。

  假设某日真的一文不值,比特币可能会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和信物用于某些特定集团交易。很可能会被秘密机构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将近乎所有数量的比特币全部买断。这个时候比特币就成为一个没有价值,但是拥有极强隐秘性的支付工具。简单地说,它们成为某些机构和团体的身份象征和信物,是信用的代名词。

  结语:世界是多样的,在现实里,一波又一波的热潮袭来之后,比特币最终走向何方无从而知,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它的确是人类货币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之一。

  本刊记者 吕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