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轨迹

  本刊记者 武佳

  在你规划行动方案之前,一定要记得先问自己,有什么事情我“今天”做了,可以让“明天”更美好,或者至少让“明天”不会更糟。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

  陈彪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的那天,当他第一次走进英特尔编程技术实验室(PSL),发现迎接他的是一个“面试团”时的心情。

  陈彪了解英特尔。早在研究生阶段,他就参与过英特尔的一个科研项目。英特尔通过与大学的合作来培养、吸引相关人才,陈彪就是其中一个。英特尔的面试程序,陈彪早就听说过了,但PSL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标准。经理吴甘沙用一个词贴切的概述了这个标准—“化学反应”,“我们在招聘的时候,非常注重化学反应,看个人个性跟整个团队的个性是不是能够契合。我会根据团队中每一个人给面试者的打分综合考虑结果。”

  “英特尔研发的项目基本上都处于业内领衔的位置,工作环境又十分平等、自由,我对这样的科研氛围十分向往。”能来英特尔工作是陈彪的心愿,显然他的科研经历也让吴甘沙的团队十分满意。通过面试,陈彪和实验室其他研究员之间的“化学反应”已经悄然而生了。

  新人加入

  用经理吴甘沙的话来说,编程技术实验室的工作就是“让软件更懂硬件,让硬件倾听软件。”软件的话,在英特尔的硬件上面,能够Run(运行)的更快,这就是所谓软件更懂硬件;让硬件倾听软件,就是指未来硬件的设计,必须能够预测到软件的发展,根据未来软件的发展来设计CPU的架构。

  为了使陈彪尽快了解工作内容,迅速融入到团队中来,吴甘沙安排周鑫当他的“导师”。周鑫的任务是帮助他尽快熟悉当时研究项目的各个环节,熟悉英特尔特有的代码。“英特尔是大海,你就是一滴水,一个人掉在里面,然后靠自己游泳爬上来,过程很自然,大家都是游泳高手。”刚来英特尔第一天,陈彪记住了“导师”的话。

  严格来说,程序语言和硬件之间所有内容都是编程系统。在2005年前,PSL的重点是在Manage Run-time(管理运行时),包括当时比较流行的Java,Java Virtual Machine。陈彪是Java方面的行家,研究生阶段的科研经历让他很快适应了PSL的工作节奏,也很快融入到研究员的团队中来。

  英特尔会为每一个新人举办欢迎会,等待陈彪的是一顿豪华的大餐。“我们还是让COO来点菜。”吴甘沙伸手冲郭鹏一指,“向你介绍一下,郭鹏不仅是编译器方面的专家,还是我们的COO——Chef Ordering Officer(首席点菜官)。每次我们出去吃饭都是他点菜,他对食物方面非常有研究,他能保证我们每天吃的非常好。”郭鹏接过菜单,朝陈彪点了点头,笑得十分友善。

  科研的节奏

  编程技术实验室的成长可以追溯到2000年。成立之初,中国的工程师们基本上跟着美国的研究员做事。第二年,英特尔美国总部派了一个专家来中国领导这支团队,对中国团队进行知识、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并帮助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产品部门进行更好的沟通。从2004年起,PSL开始独立做一些研究工作,最先开始的是英特尔移动处理器上面的Java虚拟机技术。

  陈彪在周鑫的帮助下上手很快,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完全掌握了实验室的工作。当时,整个团队正投入到一个称为XORP的Java虚拟机的项目上,大家做的非常投入,XORP在Xscale这个手机芯片上的性能也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然而,就在陈彪加入PSL快一年的时候,英特尔决定退出手机芯片市场,重新专注于电脑芯片的研发。放弃第一个由本土开发的项目,研究员们有太多的不舍,跟了这个项目快一年的陈彪更感失落。

  PSL的研究员不得不暂停对XORP的研究,去寻找更有价值的项目。大家开始大量阅读近期相关领域的论文或者学术报告,不停的开展“头脑风暴”,甚至常常举行电话会议。那时候,PSL的研究员们目标出奇的一致,就是找到能适应未来多核构架的课题。在忙碌中,失落的情绪一扫而空。

  做研究是长期的工作,新的成果诞生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面对多核CPU的迅猛发展,PSL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并行计算上来。他们发现,程序员用C++写的程序太随意了,可能会有很多的全局变量、数据竞争,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之间的数据竞争,线程调度不好的话,会造成死锁。一个能简化程序员工作的新项目Ct应运而生。

  为什么叫Ct?吴甘沙经理这样解释:“Ct就是‘C++ for throughput’,我们还是用类似于C、C++的语言,但是能够针对一些高吞吐量的应用进行编程。Ct能够简化并行编程,让每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做并行编程,而并行化和向量化由Ct搞定;第二,能够提供Forward Scalability(前瞻的扩展性),就是你今天写的程序,在未来的硬件上面也能够跑起来。”

  “目前,Ct项目在英特尔内部和公司外部都已经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而它80%~90%的研发工作是在这个团队完成的。”谈起这个项目,吴甘沙很是自豪。PSL再次迎来了科研的波峰。

  逐步成长

  在编程系统实验室大步前进的同时,陈彪也逐步成长起来—从尾随周鑫一遍又一遍温习代码的新人到面对任务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序员。然而,这种成长不仅仅来源于导师的帮助、知识的积累,还要归功于英特尔为员工举行的各类培训。

  技术无国界,这句话尤其体现在英特尔这样有多个跨国研究中心的公司。Ct项目是一个跨国的合作项目,这要求每个研究员都有良好的英语技能,以便更好的和其他国家的同伴交流与合作。为帮助研究员突破语言障碍,ICRC会专门聘请英语培训机构每半年集中举办一次英语培训。“参加英语培训不会占用我们的业余时间,一般是每周二、四下午工作时间来进行,这个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陈彪说。

  最令陈彪难忘的还是他第一次全英文的Presentation(演示报告)。在Larrabee(与Ct项目并行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PSL做出了一定成果,需要到美国英特尔总部的内部会议上报告,吴甘沙指定由陈彪来做。“为了做好这个presentation,我的manager(吴甘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帮助我做准备,教了我很多presentation的技巧,帮助我纠正单词发音不准的问题。”而这次演示的成功不仅让PSL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对陈彪个人更是莫大的鼓舞。

  “批评了他两年的英语和沟通能力,如今一下子如脱胎换骨一般,可见外表满不在乎的他偷偷下了大力气。”这是经理吴甘沙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他的认可,“他值得信赖,潜力无限,让人充满惊喜。”不知道陈彪自己听到这样的话,会怎么想。

  英特尔大海中的这滴水,离他的彼岸又近了一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