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欲望之上 技术之下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创新,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08 15:09
整个世界都在为互联网喝彩。各种IT业态中,互联网更像贪心的孩子,急速地成长,急速地发展,急速地完成换代周期。对互联网来讲,创新似乎是其能保持如此快速发展且持续繁荣的唯一原动力。谁能在互联网上合理运用了这个动力,谁就会成为财富的聚集地。
创新以“天”计算
站在互联网创新的金字塔尖上的人和企业永远需要保持警惕。因为爬上塔尖和跌下塔尖的频率始终是以“天”而不是以“年”来计算。高频率的沉浮背后,是互联网创新模式的密集诞生和昙花消退。
综观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互联网创新似乎达到了井喷状态。LES、团购牵手本地商家,可惜只是昙花般短暂美丽地绽放;微博、轻博客方兴未艾,自媒体成为舆论阵营里举足轻重的力量;二维码冷饭热炒,变身线上线下的重要通道;微信再次颠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并催生新型业态O2O;余额宝像一束烟火,点燃了互联网金融的火焰……如果说此前崛起中的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关上了一扇门,如今的互联网创新从头到脚都打上了跨界融合的烙印,重新为它们开启一扇窗。
互联网金融火爆
2013年的新兴业态此起彼伏,颇让人应接不暇。但如果站在2014年的起点回首,我们的眼光一定会首先落在2013年最火热、最土豪的创新——互联网金融上。2013年下半年,中国网购用户的财富急速聚集在一个小小的互联网上账户上——2013年6月,阿里巴巴在支付宝基础上推出在线存款业务产品余额宝,余额宝不仅可以支付、转账,还能获得比银行更高的活期利息。截至2013年12月31日,这只创立仅半年的中国首支网销基金吸金1853亿元。
余额宝巨大的成功惹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搅局”金融行业。百度推出“百发”在线理财产品,腾讯推出微支付、基金超市,新浪推出微博钱包,京东推出京保贝……一系列的企业加入彻底引爆了2013年中国互联网最火热的一大跨界创新——互联网遇上了金融,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那么我们来改变银行。如今,改变从余额宝开始。此前,而在此前,P2P小额借贷平台、众筹股权投资平台、小微信贷平台等已如雨后春笋。和这些业态不同,被余额宝所引爆的“互联网金融”涉及广泛的金融业务,过去只有金融机构才能经营的业务,如存贷款、融资、增值业务等。平等、开放、透明、协作、便利、门槛低……互联网金融这些特性让其在早期给封闭程度和准入门槛都较高的传统金融模式带来冲击。
传统金融企业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谋变。作为正面回击,电子渠道正成为商业银行服务的重要渠道。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开始探索电商模式,招商银行联手货币基金推出类似互联网理财产品,“微信银行”的概念兴起……在传统基金领域,借助余额宝,原本处在第二梯队的天弘基金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货币基金,而独占鳌头的华夏基金也牵手百度,打响互联网金融的双响炮。其他货币基金纷纷触网,走上淘宝,走上微信,走上任何能和互联网金融搭上边的平台。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给传统保险业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活力。依托互联网,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在渠道上,去年保险业都突破了传统的设计与售卖模式。2013年,安联财险在天猫推出“赏月险”,将意外险与生活消费事件捆绑。而在此前,由平安保险、阿里巴巴和腾讯联手的众安保险公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
而在更新兴的移动端,拉卡拉公司完善布局,抢占用户手机的第一屏的位置。目前用户在拉卡拉APP客户端上除了支付外还可以租车、订票、买彩票或演出票。
借互联网跨界
跳过互联网金融,我们的目光顺着时间轴线看得更远些,就看到了借助互联网风生水起的在线教育。
2013年,百度与淘宝几乎同时发布了各自的在线教育产品——百度教育和淘宝同学。慧科教育凭借传统线下教育的优势推出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黑马。在电商、社交网络、移动互联逐渐成为竞争红海后,在线教育市场被当做互联网产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研究预计,到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45亿元。
不仅仅是互联网教育,2013年,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跨界,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等多个方面打破行业原有的业态,将越来越多发端于“线下”的传统行业引入互联网之中。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与服务都在借助互联网实现跨界融合。互联网模式给各个行业带来创新与发展的机会,强大的改造能力让互联网思维成为商业神话。除了业务上实行跨界,传统企业也尝试用互联网思维开始商业模式创新。免费让小米科技一跃成为市值约90亿美元的公司,让奇虎360不仅仅是一家安全企业,让乐视盒子在2013年活得红红火火。
2013年,跨界成为互联网创新的主旋律。在诸如互联网金融、020、互联网教育等新兴业态中,大数据、移动互联等词汇被频繁提起。如果说跨界更多体现在服务创新,那么技术创新则让跨界更自然便捷。说到底,互联网的每一个服务创新,至少有一种技术创新在支撑其发展。
赛迪顾问点评
纯粹的互联网金融看上去很美: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纯粹的金融互联网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的革新性变化,业界公认的代表性案例是阿里的小额贷。但阿里可能是个孤例,现实是残酷的。2013年,大量以无有效监管的P2P人人贷公司为代表的、以互联网金融为名、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准金融机构”大行其道,这就是中国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现实。那好吧,让我们把这些P2P、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门户、众筹,以及金融机构的网银业务都算作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吧,这个盘子够大了吧?那么这样的互联网金融集团军真的能够取代被称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的银行业么?世界真的可以扁平到完全“去银行化”的理想状态么?让我们看看房屋中介这个更加恐龙化的行业,无数蓝黑西服职业人士辛勤地耕作于此,一点都看不出日薄西山的窘相。事实上,银行只要保持无出其右的强大吸储能力,其海量的流动性将使无金融机构资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难于望其项背。
本报记者 周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