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储粮腐败六大高发区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中储粮,腐败,转圈粮
  • 发布时间:2014-01-22 13:33

  在李长轩被河南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半年后,2013年8月16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纪检组长杨宏杰在参加完单位会议之后,还没走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办公大楼,就被检察机关逮捕。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成立时,杨宏杰是李长轩组建新公司16人班底中的一员。杨宏杰不仅是公司的元老,而且由于工作能力出色被迅速提拔为第一任副总经理。

  在被检察机关带走前,杨宏杰是中储粮河南公司的党组成员,并兼任该公司纪检组长等重要职务,分管人事、财务、纪检等工作,是公司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2013年9月29日,在焦作市中级法院三号审判庭内,剪着短发的杨宏杰出庭受审。从上午9点20开始的庭审,一直持续到晚上20点左右。除去中间休庭的1个小时,整个庭审进行了近10个小时。

  使庭审久审不决的原因是案情纷繁复杂,仅公诉机关出示的侦查案卷就多达20本左右。另一方面,控辩双方围绕受贿金额的认定激烈交锋,火药味浓厚。

  杨宏杰和丈夫朱某杰的辩护律师极力争辩的是1100万受贿金额中的一笔977万款项的性质认定。正是这笔款项揭开了中储粮腐败链的冰山一角。

  收储迷阵

  这笔977万的款项来自漯河一〇一八河南省粮食储备库等5家单位,是给朱某杰成立的金盘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盘公司)的分成款。

  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中储粮粮库收储的粮食大致可划分为三种:“储备粮”、“托市粮”和“贸易粮”。“储备粮”为执行国家战略储备任务而收储;“贸易粮”则是粮库为谋利而自行购进、卖出经营的粮食。“托市粮”,即是每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而收储的粮食,从2006年起,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了“托市粮”收购政策,即在市场粮价偏低时,国家以高于市场价的“托市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也是为了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

  肩负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和平抑粮价稳定市场两项重任的中储粮系统,承担托市粮收购任务,同时也享有国家专项的政策优惠。即每收购一吨“托市粮”可获得收购手续费50元、保管费86元,陈粮轮换销售手续费30元,还有差价补贴。

  为方便农民售粮,除利用直属库存储中央储备粮外,中储粮总公司还委托一部分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库代储中央储备粮。而企业要想参与到中央储备粮的收购中,必须要有托市粮的收储资格,这就取决于中储粮。为了进入“托市粮收储企业名单”,赚取国家的补贴和粮食保管费,2008年三四月份,漯河一〇一八河南省粮食储备库等5家单位的负责人先后找到杨宏杰的丈夫朱某杰,请其帮忙。其目的就是在储备粮和托市粮收购上分一杯羹。朱某杰并未直接收受贿赂,他所想的是另一条生财之道,自己成立公司获取收储资格。同年5月,朱某杰将此事告诉杨宏杰,杨宏杰同意给相关人员打招呼。朱某杰随后采取虚报注册资本的手段顺利成立金盘公司。

  不仅公司成立时,杨宏杰“做了工作”。在金盘公司申报收储资格的时候,杨宏杰也提供了“帮助”。本来不具备报名资格的金盘公司不仅报上了名,而且拿到了粮食收购许可证。

  接下来,就是朱某杰坐地生财的把戏了。金盘公司被批准为收储库点,但它并不参与具体的收购,储备工作。而是将实施收购、储存托市粮等相关事宜全部委托给上面提到的漯河一〇一八河南省粮食储备库等5家单位。

  而后,这5家单位共收储托市粮17万余吨,并先后给予朱某杰997万余元,作为收购、储存托市粮业务的比例分成。

  在收储资格和收储指标上动手脚的并不止杨宏杰一人。在乔建军案件中就已经初露端倪。在乔建军担任周口直属库主任期间,决定是否有收储资格,每年收多少量的粮食,均由他支配。“跟他关系不好的话,拿不到收粮指标,就能把饭碗给端了。”而一些没有收储资格的企业在人为干预下也会得到收储资格。

  为何粮食收储指标和资格使各个粮库,企业趋之若鹜?除了每收储一斤粮食,国家会给予粮库补贴。在这些粮食入库后,另外还可以拿到与中储粮直属库一样的保管费,自粮食入库当月按照库存数量进行补贴。以河南主产的小麦为例,收购一市斤的补贴是2分钱,而保管费是每市斤3.5分钱。

  近几年来,粮食市场总体不太景气,参与储备粮和托市粮的收储可以稳拿收购费、保管费。“现在的粮食储备,就是建几个库,坐地生财。”粮食专家对《方圆》记者直言。

  除了在委托收储环节上“打招呼”,在杨宏杰还直接干预了粮食收购。郑州中锋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送上一块的价值6万余元的劳力士手表,该公司在收购托市粮时就得到了杨宏杰的“帮助”。

  不过,粮食收储资格和指标只是中储粮贪腐链中的一环,粮食收购,粮食储备和粮食轮换都未能跳出贪腐窠臼。

  粮食收购黑洞

  2010年,媒体曝出一则小新闻,中储粮安阳直属库驻滑县监管办事处原主任江金龙、副主任李明刚因涉嫌受贿被当地检察院批捕。

  江金龙被指控的受贿金额只有7.6万元,但其腐败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2009年7月,滑县滑南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正在为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收购小麦。滑县监管办事处竟以该公司收粮食没有支起筛子、没有设茶水站为由让该公司停止收购。

  该公司经理王某心领神会,立马到安阳市文峰区二果园江金龙家附近,送给江金龙现金20000元,并让其将其中的5000元送给时任滑县监管办事处副主任李明刚。等到江金龙将5000元转给李明刚后,滑南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便开始收购粮食。

  有了这个下马威,滑县的各个收储公司都乖乖排着队给江金龙送钱。甚至连县粮食局的粮库也不例外。

  2010年6月,滑县粮食局鸭固粮库在为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收购、代储“托市粮”小麦过程中,该粮库主任靖某为了让时任滑县监管办事处副主任的江金龙在上报收购进度、请拨收购资金时给予照顾,在县粮局四楼办公室送给被告人江金龙现金3000元、购物券1000元和代金券300元。

  自然,受江金龙监管的粮油公司更为紧张。2010年6月,滑县老店镇丰益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在道口镇怡春阁洗浴中心送给江金龙现金2000元。6月中旬,滑县丰通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经理王某为了联络感情,送给江金龙现金3000元。

  粮食收购中贪腐乱象亦不止于此。南阳市一农民杜建会与河南南阳向东直属库鑫源库点监管员赵庆会合谋,在该收粮点的地磅上安装电子干扰器,虚增售麦重量。就凭这样的“低级”手段,杜建会就骗取了27万多粮款。

  同样是在南阳向东库,在粮食收购时出现以次充好,到库里粮食拍卖时,又将低等小麦定级成一等小麦,用粮企业怨声载道。媒体报道,经第三方机构检验等级不符的有5564吨,全部系中储粮南阳向东直属库2010年托市收购的国家临储粮(小麦),其问题主要有不完善粒超标、杂质超标、气味不正常等。

  不安全的储备

  同南阳向东库收购不合格粮食相比,更为恶劣的是向粮食里掺假。

  2011年,国家粮食局、发改委等七部委在河南省调查中储粮代储库粮食掺假问题时发现,有些代储库50吨小麦里面掺进去的沙子竟有13吨。

  更惊人的是临颍县一个代储库点为弥补盗卖粮食形成的亏库,向库存粮食中掺杂使假,因掺沙数量过多,形成“涨库”,即出库数量超过了入库数量。临颍分库原主任竟将多出的400吨变卖80万元,据为己有。

  除了盗卖,储存粮食的粮库工程也成了腐败的重灾区。包括中储粮许昌直属库原财务科长刘宝洲和出纳孙培红,许昌直属库原主任任国正,副主任姚宝山都倒在工程腐败案上。

  任国正在2009年6月前任许昌直属库主任,姚宝山时任副主任,两人所涉案件被许昌直属库内部人士称为“南库区建仓腐败案”。

  按照一位内部员工向媒体爆料的说法,2006年许昌直属库南库区建仓预算原本为2000万元,但到2007年年底,建仓实际投入约4000万元。当时的情况是,“仓房地坪未处理,墙面未粉刷,道路未修通,消防设施未完善等”,多出来的不足2000万元的资金去哪里了?

  据介绍,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面的直属库建粮仓,正常的步骤是,直属库先向分公司提申请,分公司通过考察认为合理后,会给直属库下拨专门的建仓库资金。检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有的粮库在自建粮库过程中,偷工减料,虚报库容,甚至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粮库资金。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曾有4200多个企业代储粮库,由于监管不严,有的粮库粮食收购入库时缺斤短两,存储中被盗卖等导致的亏库非常普遍。漯河直属库下属的一个代储库,2010年就被偷卖掉3万吨价值6000万元的小麦。

  不仅粮库建设被捞一笔,连粮库装修也成了腐败的对象。

  在李长轩腐败案中,河南现代大禹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某益分六次送给李长轩400万元人民币、3万美元。结果韩某益顺利拿下中储粮河南地区粮库涂料粉刷工程及参与收购托市粮。

  李长轩不仅让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统一招标,并给负责招标的下属打招呼,安排让韩某益的公司中标。

  转圈粮的腐败经

  然而,“粮食里头掺沙子”的手段和转圈粮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粮食不像石化产品,可以长期储存。粮食本身存在生命周期,如果储存时间过长便会质量下降,变成陈化粮。因此,在每年“托市粮”收购前,粮库要按计划在粮食市场拍卖掉陈粮,腾出库容为收购新粮做准备。而一些粮库与粮商或面粉生产企业串通,让其购买粮库陈粮,但实际上陈粮仍放在库中未被运走,等当年的“托市粮”开始收购时,粮库再从企业手中购买新粮,其实这批所谓的新粮就是此前被企业“买走的”陈粮,国家同时给予相应的补贴。真实情况是,陈粮在库中原地未动,莫须有地转了个圈后,就能为粮库带来一笔新的财政补贴收入。这几年国家在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时,相关部门都会明确要求各级粮食局和中储粮总公司加强监管,切实防止“转圈粮”。但实际上仍屡见不鲜。

  据河南省检察机关调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51个下属粮库,至少有35个存在“转圈粮”,已查出河南各直属粮库“转圈粮”28亿斤,总价值28亿多元,直接骗取的国家粮食资金超过7亿元。

  在李长轩的行贿名单上就有一位被曝光的转圈粮“大户”王国顺。王国顺曾任登封粮食局党组书记兼局长。李长轩与王国顺过往甚密,在李长轩主持下,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名义出资收购了登封市政府持有的登封粮储30%的股份,此后,登封粮储挂牌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登封收储有限公司。同时,王国顺被任命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

  河南审计厅2008年曾专门组织审计人员对登封粮储进行调查,并出具了《审计报告》。参与审计的人士在报道中透露,2008年登封粮储通过虚假销售、用库存陈粮和间接买国家拍卖小麦抵托市收购小麦的手段,骗取小麦托市收购资金高达1.5亿元。

  以其中一次交易为例。2008年6月,登封粮储将地方储备小麦出售给雪佳公司,共计9871吨,金额1451万元;6月11日至16日期间,登封粮储用现金分3次付给唐庄粮库职工杨巧红收购资金1432万元,杨再以雪佳公司名义于6月23日付给登封粮储。

  粮食未动,购粮款走账。河南省一家粮企负责人说,这是典型的“转圈粮”,粮食不出库,粮库和企业勾结,进行虚假销售。

  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账面显示,当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全省80%以上的粮食,而实际收购量不到50%。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业内人士估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每年存储的粮食至少有1/6是“转圈粮”。更深层的隐患是,“转圈粮”不仅直接危害国家粮食安全,还干扰了国家对粮食储备情况的真实掌握。

  文|方圆记者 全海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