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ica Empire徕卡帝国

  曾经有这样一部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香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关,他随口说到:“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

  没错,这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德国人对工艺的精益求精更让这个叱咤风云了上百年的品牌从头到脚都充满了贵族气息。从人类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在,能称得上著名的相机品牌绝对不会少。但《Geek》认为,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不只是选择款产品,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从品质带给你某种生活方式的品牌屈指可数。徕卡(Leica)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甚至有人说:“你不知道徕卡,就不配谈相机!”要让各位了解徕卡家这家专门捣腾光学设备的德国公司,那咱们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徕卡是如何诞生的

  1849年,有个叫卡尔·开尔纳(Carl Kellner)的家伙在德国的威兹拉(Wetzlar)成立了“光学协会”,开始镜头与显微镜的研发。威兹拉地区自19世纪起就是德国精密光学工业的重要基地。而这位卡尔·开尔纳同志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Geek!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位当年只有23岁的数学家敢于自主创业,而且很有经营头脑。他从1851年开始将镜头及显微镜等产品推向市场。其次,他找了一个很强悍的老婆。1855年,卡尔·开尔纳不幸英年早逝,但他的老婆却受命于危难之际,带领12位职员继续经营他的事业。所以,各位男性Geek找老婆的时候一定要放亮眼睛。这件事告诉我们,老婆的“质量”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事业。

  1865年,一位极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恩斯特·徕兹一世(Ernst Leitz I)成为这家“山寨厂”的合伙人。4年之后,他便开始独立经营这家企业。到这个时候,徕卡的雏形才真正形成。到1887年的时候,徕兹已经累计销售了1万台显微镜,企业员工也增加到120人。

  1920年,恩斯特.徕兹一世去世,他的儿子恩斯特·徕兹二世接过父亲的衣钵。很快,企业员工人数增加到了1000人。1924年,恩斯特·徕兹二世决定让徕卡发展部经理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开始制造相机。第二年,徕兹生产的相机首次在莱比锡(Leipzig)春季展览中正式亮相。

  此后,徕兹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徕卡(Leica),它在相机行业的发展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1956年,恩斯特·徕兹二世的三个儿子恩斯特·徕兹三世,路易希·徕兹(Ludwig Leitz)及根特·徕兹(Guenther Leitz)从父亲手中接过公司。1986年,徕卡股份有限公司(Leica GmbH)成立,徕卡在摄影市场的地位如日中天。1987年,徕卡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威得赫尔布格公司(Wild heerbrugg AG)成立威得·徕兹(Wild Leitz)集团,此时徕卡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9000人。1990年,威得·徕兹集团(Wild Leitz Holding AG)和CambridgeInstrument Company plc合并为徕卡HoldingB.V.集团。至此,徕卡终于成为显微镜测量器、照相测量法系统及科学光学仪器等行业的领导者。1996年,徕卡接管了MinoxGmbH的相机部门,开始涉足迷你相机制造领域。同年7月,徕卡股份有限公司(LeicaCamera GmbH)上市,并更名为徕卡股份公司(Leica Camera AG)。

  怀胎12年

  20世纪初期的相机大多都是木箱子加上定焦镜头,采用玻璃底片,快门和光圈都无法调节。这种相机贵得离奇不说,要是你想外出拍个美女啥的,还得扛着一个巨大的木箱子和玻璃底片,你还怎么泡MM?1913年,徕茨公司的奥斯卡·巴纳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DIY了一台非常轻便的小型相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伙居然用了35mm电影胶片来作为相机的底片,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尝试。虽然这款实验相机没有牌子,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135相机,而且它拍出来的底片放大后效果相当好。这台相机使用50mm天塞(Tessar)镜头、1/40秒的快门,可以拍摄40张底片。这就是我们说的“原型徕卡”(Ur-Leica)。

  奥斯卡·巴纳克巴的小相机很快就得到了徕茨公司上层的赏识。从1914年到1923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原型徕卡相机一直停留在手工打造的实验阶段,并没有量产。不过,有了这个不错的开始,徕卡的下一代相机早就已经在图纸上了。

  徕卡的I、II、Ⅲ

  在1925 年的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徕兹公司推出的徕卡I型(A型)相机一亮相就受到许多摄影师的怀疑。你想想,那些扛惯了木箱子的家伙一看到这款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小相机肯定会相当不习惯。他们认为这种相机的片幅可能会很小,成像质量也不咋样。

  用现在我们对相机的理解来看,徕卡I型确实还有一些原始。比如:它装有50毫米焦距和F3.5口径的爱尔玛固定镜头,拍照时要目测距离对焦。但在那个木箱子满天飞的“石器时代”,这已经算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产品了。也许正是由于德国人的谨慎态度,徕茨公司只生产了800多台徕卡I型相机,并与一年后停产,其机身编号达到1000。

  1926年,徕卡历史上唯一款采用康班镜间快门的产品—徕卡B型相机诞生了,有人叫它“康班徕卡”。这款相机生产了5年时间,共制造了1500多台。

  1930年,可更换镜头的徕卡C型相机诞生了。这款相机装有39mm螺旋口,可以换上35mm F3.5爱尔马镜头、35mm F3.5的爱尔玛广角镜头和135mm F4.5的爱尔玛长焦距镜头。

  A、B、C这三种型号的相机被统称为徕卡I型。不过当时的徕卡相机上并没有Logo,而只是印上了“恩斯特·徕茨·威兹勒”(Ernst Leitz Wetzler)  和“D.R.P”(Deutsche Reichs Patent的德语缩写,意为“德国专利”)字样。1932年,徕兹公司推出了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器的徕卡II型相机(徕卡D型)。与此同时,他们还对徕卡I型进行了改进,并推出了徕卡E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徕卡I标准型。

  1933年,徕兹公司出品了徕卡Ⅲ(F)型相机。它配有 Z、1、1/2、1/4、1/8、1/20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旋钮控制。从1935年到1940年,改良后的徕卡IIIa(G)、徕卡IIIb、徕卡IIIc、徕卡IIId相继诞生。虽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这一系列相机的产量并不高,但是徕卡依靠它出色的品质吸引了敌对双方的大批用户。据说当时由于战争需要,徕卡还为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生产过特殊用途的小型相机。至于这种小相机是用来啥的,就不需要《Geek》浪费口水了吧?最有趣的是,按照美军条令,士兵在战场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破坏随身的装备,相机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军方的记者都会用锤子或枪托来砸毁相机,不过使用徕卡相机的记者就有点凄惨了,因为他们往往要用手榴弹才能毁掉徕卡相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