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泥成金”年赚2000万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恶臭污泥如何处置?这是世界性的难题。而一名东莞奇女子却点“泥”成金,变废为宝,一年创造绿色财富2000万。就让我们走近周世明,看她为何“深陷泥潭”9年,又是如何执著以求,最终收获成功的。

  爱花女老板“深陷泥潭”

  在广东东莞市,风景如画的东莞大道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绿化建设的标志。这里的绿化群宛若仙境,如果登高远望,更可以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若融入其中,则可以欣赏它刚柔并济的精巧造型。这些,都是东莞女子周世明的作品。

  周世明爱花,百花之中她最钟情的就是玫瑰,甚至把有着高贵气质的玫瑰花作为公司的象征。正是出于对花的喜爱,周世明开始了自己的园林事业,并且一做就是20多年,一度东莞市70%的绿化项目都有她的参与,公司的绿化业务辐射到了广东的其它城市。凭着骨子里的坚强与倔强,周世明在自己的花木园里摸爬滚打,逐渐从一个外行成长为业界精英。

  然而,周世明在2003年夏天突然宣布公司经营要“转移重心”。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爱花如命的女子,竟然把既能享受美丽又能大把赚钱的绿化生意放在一边,一头扎进了臭气熏天的污泥堆里,从此无法自拔。其实,周世明做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自己的长远考虑。公司种植花木,每年都要消耗掉大量进口肥料,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她想自己生产花木肥料,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原材料。

  一天,周世明接到东莞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师廖克明的电话。廖克明兴奋地说:“你不是一直在找做花肥的原料吗?污水厂的污泥可是宝贝,你要好好利用啊……”周世明听得一头雾水,详细询问后才明白:原来,城市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工序后,才能排放到江河湖海中,而沉淀下来的副产品就是污泥。以前处理污泥基本都是填埋,但污泥毕竟是一种污染源,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不说,如果处理不好,埋到地下还会产生土壤和地下水二次污染等新问题,污水处理厂也为此头疼不已。实际上,这些污泥是多种微生物的集合体,含有大量的与肥料相同的成分,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听廖克明这么一说,周世明琢磨起来:污水厂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污泥,如果真的可以把污泥做成花木肥料,既环保又做到了废物利用。不但自己的原材料不用发愁了,还替污水厂腾出了填埋污泥的空间,给这种令人讨厌的垃圾找到了新出路,帮污水厂解决了大难题,是真正的双赢。

  第二天一早,周世明立刻找到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说明来意。经过沟通,对方觉得这样可以卸下一个大包袱,自然求之不得,不仅承诺免费提供污泥,还送货上门。周世明觉得自己捡到一个大便宜,心中暗喜。于是,双方很快敲定了互惠双赢的合作意向。

  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当第一车污泥运到周世明的园子里时,她蒙了。这种污泥跟一般的烂泥巴可不是一回事,“在我想象中,它应该是一种不错的肥料,没想到那么难闻。”直到这时,周世明才知道,污泥的臭是出了名的。这种垃圾堆在园子里很久之后,仍然臭气熏天。因为气味太大,周围的村民无论吃饭睡觉还是下田劳作都能闻到,村民们的意见越来越大,甚至到处去投诉。

  为了缓和矛盾,周世明让污水处理厂暂停运送污泥。可是,已经拉来的臭污泥,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发挥作用。因为污泥不光臭,还特别粘且有弹性,一年时间都不改变,根本无法做任何用途,真应了那句“烂泥扶不上墙”的老话。

  周世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污泥,不敢往娇贵的花苗上使用,只在比较皮实的树根底下堆了一些。可是一段时间过去,没有产生任何肥效。她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污泥一坨一坨黏在一起散不开,植物根本就无法吸收。她不甘心,跑到广州和上海的一些专业院所去请教。专家们都说污泥是好东西,但关键是要发酵,只有处理好了才能当肥料用。

  周世明原以为免费的污泥拿来就能用,这时才明白污泥不光要占用很大的场地,发酵工艺也很麻烦,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周世明傻眼了,真是应了古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吃大亏”,她对自己一时的贪心后悔不已。

  臭气扰民成了周世明的一块心病,让她彻夜难眠。这时候找谁都没用,惟一的出路就是尽快将污泥变成肥料。但污泥到底该怎么发酵?发酵到什么程度能够使用?因为“污泥发酵”在国内还存在一些技术空白,是多年来都没能解决的复杂难题,专家也无法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解决发酵难题柳暗花明

  既然让人家把污泥拉来了,再送回去是不可能的。周世明自嘲道:“本来想免费拿来使用的污泥,不仅没法用,反倒被它‘咬’住了手!”堆在园子里的污泥整天散发臭气,员工和村民的忍耐都到了极限,这就逼着周世明必须想办法。这个令人头疼的技术难题,反而激发了周世明的斗志。越是有挑战的东西她越喜欢去探个究竟。尽管前途未卜,她还是在公司里组建了研究污泥处理的团队。发酵处理要建厂房、买设备,她一下子就投入了好几百万元。前期准备就绪后,她开始带领团队反复做有关污泥发酵的试验。

  好在污泥发酵后,周围没有了臭味儿,颗粒肥也顺利生产出来。可周世明还没来得及高兴,又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生产出的肥料应用到花木上,还是没有肥效。周世明以前都是用进口的泥炭土种植红掌,红掌根系发达,能把整个土坨包裹起来。可是用了污泥肥料的红掌,根系稀稀拉拉,根本包不住泥土。根系没有长好,就不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面对满园蔫耷耷的植物,周世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不明白,污泥已经被发酵得很松散了,怎么就是没有肥效呢?到这时,周世明已经花了5年时间、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的污泥发酵试验几乎停滞下来,她陷入难题的泥潭进退不得。如果就此罢手,已经建成的厂房和配置好的机器设备就作废了。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根本没有退路。可是继续做下去,她又看不到一丝曙光。

  问题总得解决,周世明不死心:“这就如同在沙漠里挖井,也许再深挖一米,下面的甘泉就会汩汩而出。”她坚信,污泥做肥料这条路是对的,主要是没有攻克发酵难题,还得靠专家帮忙解决。于是,她拖着行李箱到全国各地拜访专家,终于在中国农业大学找到了李季教授。李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发酵不彻底。

  原来,周世明发酵的污泥,看似被打散了,其实小颗粒里面还是粘的,很多物质没有转化成植物能吸收的形式,植物自然就无法从污泥肥料中吸收到养分。李教授形象地比喻道:“这就好比做饭一样,一锅夹生饭肯定没人吃,就算吃了也很难消化吸收。”怎样才能让污泥发酵彻底呢?污泥发酵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反应的过程。李教授指导周世明:“总体来讲,好氧发酵的处理成本比较低,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热量,推动整个发酵过程。你要想办法增加发酵过程中的氧气量。”周世明以前都是顺其自然,依据传统堆肥发酵的原理,利用污泥里包含的那些微生物来发酵。为了加快发酵速度,周世明回到工厂,立即带领员工经常翻堆。但污泥实在太粘了,光靠翻,泥疙瘩还是很难被打散,氧气依然进不到泥团里面,微生物还是不能充分反应,污泥也就不能彻底发酵。

  一筹莫展的周世明再次请教专家,李教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方案:“要想污泥发酵速度快,发得透,要采取人为措施,往污泥里面添加菌种。不同菌类需要的温度范围不同,随着发酵温度升高,这些菌轮流发挥作用,分解不同的物质。直到达到70度,污泥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才都被消灭,污泥也才能充分发酵。添加菌种使温度快速达到最高值,整个发酵反应的周期会缩短很多。”

  周世明立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在发酵菌的作用下,污泥很快变得不再那么黏稠,污泥的果冻状态被打破,其中包裹的水分逐渐被释放出来,含水量低的污泥更加松散。添加菌种后,发酵的时间果然大大缩短了,原来靠自然微生物发酵需要一个月,现在整个过程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微生物多了,污泥升温的速度就比较快。温度越高,微生物繁殖得越快,发酵效率大大提高。

  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进展,周世明长出一口气,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

  年赚千万绿色财富

  实验初步成功了,接下来周世明开始进行污泥肥料试生产。她每天都去厂房观察,发现污泥之所以会发出特别强烈的臭味,是因为里面的一些微生物一直处于腐败降解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臭气。污泥里面的微生物接触到氧气开始反应,充分发酵,这样大大加快了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速度。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就越旺盛,温度最高点的时候臭味最大,后期发酵逐步结束臭味基本也就消失了。发酵透了的污泥不但没有了令人讨厌的臭味,因为分解得更加彻底,有效成分远远高于传统肥料。第一批污泥肥料生产出来,周世明就迫不及待地应用到花苗上,肥效很快显现出来,施了这种特殊肥料的花长得花繁叶茂,娇艳无比。

  2012年6月,在专家的指导下,周世明经过多次菌种配比调整,她用污泥生产的肥料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各项指标良好,顺利取得生产销售等证书。这次成功,让周世明当初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从污水处理厂免费拿来的污泥终于做成了肥料。并且,她还在国内率先解决了污泥处理的难题。周世明在自己的花场用上了污泥肥料,节省了一大笔种植花木的成本。“一盆花至少节省了一半的肥料,一年算下来这笔费用是很可观的!”

  周世明没有独享成果,她把污泥肥料送到很多园区免费试用,效果好得超乎想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废物利用生产出的肥料价格便宜,用作肥料或者栽培基质都非常划算,于是很多园区成为了周世明的长期客户。周世明花场周边的种植户更是近水楼台,感受到了污泥肥料带来的巨大改变,就连以前极力反对污泥进村的一位老人,现在也成了这种“特殊肥料”的受益者。

  李老伯家有一片荒了很多年的荔枝林,2012年用了污泥肥后,竟然结出了果实。看到根部堆满污泥肥料的荔枝树挂满果实,十几年没见到过这种景象的老人别提多高兴了。消息传开后,有电视台还专门作了报道。污泥肥料大受农民欢迎,周世明从根本上为相关部门头疼多年的污泥,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周世明抓住机会,与污水处理厂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污泥原料每天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她的发酵厂。为了提高发酵效率,周世明几次搬迁厂房,更新生产线。她把肥料厂发酵槽的墙从1.2米增加到1.8米,空间增大了,同时能装下更多的污泥原料。如此大量的污泥要一次性发酵充分,必须使用更大型的进口翻堆机器才能翻深、翻透。虽然技术升级投资较大,但周世明仍然果断更新了设备。如今,新购置的处理设备比过去的条垛式发酵,处理量提高了5~6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不但产量增大,处理的速度也更快。

  污泥发酵变得更加专业、高效的同时,也让周世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9年来,她一共投入1000多万元。曾经有朋友劝她:“你投入这么大,弄不好就会倾家荡产的!”周世明靠着的前瞻性的眼光和过人的胆魄,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的周世明,调侃道:“当成果认定出来的时候,我才悟出这12个字:贪心是最累的,免费是最贵的。”如今,污泥做肥料真正成为了她的事业,而且是一个比种花更赚钱、更有社会效益的绿色大事业。

  其实处理臭烘烘的污泥,只是周世明事业的一个突破口。我国2012年全国污泥产量为33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下一步,她还要将污泥做到资源化利用,不仅解决污染问题,还要将这种成功复制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印染污泥,里面有很多化学物,这种废物怎么去处理?也是我们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工业区里的污泥,里面含有大量重金属,如果图省事随便找个地方掩埋会非常危险,同时也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违法行为。我们也将组织科技人员展开技术攻关,将其变害为宝。”

  当初没人要的免费午餐,让周世明“深陷泥潭”,而且一陷就是9年。凭借不服输的执著精神,她最终收获了美丽的绿色财富。仅2013年,公司销售肥料取得的净利润就超过2000万元。随着产品知名度提高,这种特殊肥料已销往广东全省,以及广西、江西等地,并且销售量持续增长,保守预计明年的收入将会翻倍。

  周世明说:“赚钱还是次要的,我最兴奋和自豪的是,我的探索为其他地方的污泥处理找到一条很好的出路,这才是一件真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未经许可,本文不得转载、网摘,违者必究。)

  (责编/方堃)

  文/张临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