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Ding:Rythmik的雷鸣之父

  • 来源:数字家庭
  • 关键字:Rythmik,低音炮
  • 发布时间:2014-03-03 14:14

  能生产低音炮的音响厂商多如牛毛,但只生产低音炮的厂商却并不多,Rythmik则是其中的一家。

  Rythmik,这是一个专注于低音炮的品牌,中文译名为雷鸣。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内,Rythmik都是走的超高性价比路线。1万人民币出头,就能买到Rythmik的15英寸旗舰低音炮。并且,在rythmik audio专利的伺服技术的帮助下,Rythmik的炮在提供强大能量感的同时,低频的层次也很分明。

  在以往试用Rythmik产品的时候,我们也拆解过不少他家的炮,很明显的区别便是不同于普通低音炮两根连线的四根内连线。随着Rythmik的老板Brain Ding来华,我们终于逮着机会对这个低音炮专家进行专访。不过没想到的是,Brain居然是华裔,并且在美国长大的他还没有忘记中文。好吧,这到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事情。

  《数字家庭》(以下简称DH):怎么开始想要做Rythmik这样的一个品牌?

  Brain:从高中开始,我就超级喜欢音响,我对声音重现的过程和效果,很是痴迷。我学的是电磁专业,而音响基本上是声学、电子加上物理的产物。所以,我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去研究音响(特别是箱体)的制作,如何改善单元的品质。在大约1986年的时候,我开始去制作低音炮,这便有了现在的Rythmik。

  DH:当时的超低音伺服技术是什么样的?

  Brain:当时拥有伺服技术的超低音基本上都是高端产品的,而伺服技术基本上由威力登提供。我当时就在想,能不能让我的低音炮也拥有这一领先的技术。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当时威力登伺服技术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威力登的伺服技术在刚启动的时候,会造成低音炮单元的前后晃动,从而影响了瞬态的表现。我采用了这种技术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伺服技术。我是工科专业,采用了建模的方式想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建模,然后分析,最后才是设计。

  也就是说,最终我采用建立算法的方式实现伺服技术。而当时其他低音炮的伺服技术是用调整的方式,他们采用加减电阻不断测试来找到最佳的方案。这种做法效率极低,而且效果也是局部的,这种方式没法看到全局的影响。在后来,我发现我可以在“建立算法”模式中加入“调整”模式这一方式,不过最后验证出来这是无意义的——因为我模式中建立的算法已经非常强大,已经包含了“调整”这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算法的先进,也使得我们的伺服技术可以在导相式低音炮上使用,而其他品牌的伺服技术只能使用在密闭低音炮上,这是他们伺服技术的不完整造成的。我主修专业的背景让我对控制理论有很深的研究,而控制理论实际上是和伺服的回错技术有关联的,加上我采用建模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让我研发新产品的时候非常方便高效。

  DH:二三十年前的低音炮,和现在的产品,有些什么样的差别?

  Brain:低音炮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主要用于去延伸主箱不足的低频下限。多用于书架箱,而书架箱在音质上一般会比落地式音箱好。原因在于,落地音箱的箱体比较大,虽然低频表现会更好,但同时会带来更严重的箱音共振。

  同时,落地音箱还很占地方,所以有一阵子非常流行书架音箱,早期的低音炮便是为这样的书架箱提供的。问题来了,当时的低音炮主要用于立体声,作为书架箱的低频补充,它并没有提供很低的低频延伸,下潜到30Hz就足够了。早期的低音炮频宽很有限,并且一般不会有大功率的产品。和现在的低音炮相比,它根本就是两种东西。

  DH:那么Rythmik的第一款炮,是针对立体声,还是影院进行的设计?

  Brain:我还记得大约在1989年的时候,飞利浦做了第一台LD播放器,我当时就买了一个,这都是因为我对影院的强烈兴趣。所以对于我来说,立体声和多声道我同样看重的。Rythmik的第一个低音炮工程样品完成时,我是用在影院和立体声同时测试。

  DH:早期的雷鸣好像并没有倒相炮,这是什么原因呢?

  Brain:大家都知道,Rythmik的伺服技术是有专利的,而我在写专利的时候,必须要向专利申请机构去描述我这个专利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举例,这个举例我是用倒相式低音炮来进行说明的。不过,生产的时候,我还是从密闭式低音炮做起的。

  密闭式就是一个结构坚固的箱体,特性也比较简单,调整比较容易。Rythmik的密闭式低音炮下潜已经可以达到14Hz,对照我的诉求,已经足够了。所以,我并没有急于去研发倒相式产品。但随着竞争对手开始推出反射式的产品,我们的密闭式产品也得到用户认可了,我们才开始着手去做倒相式的产品。但是,我的要求是我们的倒相式产品音质必须达到密闭式的水平。

  DH:不知道Rythmik的双15英寸什么时候出来,能透露一下吗?

  Brain:在美国,双15英寸的F25已经销售了一段时间了,现在产能比较有限。而没有在中国市场推出这款产品,是因为我们对F25有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虽然这款产品现在看来也很受欢迎,但实际看来如果是HP(高功率)版本的话客户接受度会更高。不在中国推出,是不希望买了F25的朋友,等到F25HP出来之后,会有买早了的感觉。

  DH:对于刚入门的用户,你推荐什么样的低音炮?

  Brain:我觉得首先要看自己的预算,对于刚入门的用户,我建议挑选性价比高一点的产品。不用购买太贵的低音炮,因为随着使用,你才会发现在低音炮声音上的偏好。当用上一阵子之后,再去比较一些其他品牌的低音炮,在使用经验进步之后,再进行升级。实际上,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原声”,我是指那些自然的声音。实际上,好的声音就应该和大自然的声音一样。所以,入门用户更应该在生活中的观察,去建立自己的标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