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有着引以为傲的滑冰传统,冰鞋就是荷兰人发明的。据考证,早在十三世纪,那里的人们就制成了底部装有尖锐钢条的冰鞋,能快速在冰面滑行。每到冬季,荷兰境内纵横交错的大大小小运河就成了天然的冰场,滑冰几乎是人人必会的技能。
索契冬奥会结束后,有媒体推出了一个另类奖牌榜。其中,在代表团参赛运动员人数与最终奖牌数量的比值中,独占鳌头的是荷兰,他们总共41名运动员参赛,收获24枚奖牌,平均1.7人就获得一枚奖牌。这个“天下第一”几乎都是拜速度滑冰所赐,除了短道速滑贡献了一面铜牌之外,其余的8金7银8铜全来自速滑。索契阿德列尔竞技场的冰面成了橙色兵团的奖牌仓库,总共12个项目,三分之二的金牌被荷兰人占有,其中有4个项目是囊括所有奖牌,女子1500米甚至包揽了前四。单单一个速度滑冰,其收获就超过了荷兰所有夏季项目在2012年奥运会上的奖牌总和,在伦敦,荷兰的成绩是6金6银8铜。
女子团体追逐赛,索契冬奥会速滑的最后一个项目。荷兰队毫无悬念摘走金牌,队中主力埃琳·乌斯特得到了她在这届赛会上的第五枚奖牌,此前,她已经取得了女子3000米金牌以及1000、1500和5000米的银牌。在中国,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乌斯特,几乎看不见报道聚焦这位索契的奖牌之王。在整个冬奥会历史上,一届比赛获5枚奖牌的女性,此前只有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的俄罗斯越野滑雪运动员叶戈洛娃。2006年,20岁的乌斯特在都灵首次亮相冬奥,就摘下了女子3000米速滑金牌和1500米铜牌,并因此成为荷兰最年轻的冬奥冠军。4年后的温哥华,她在1500米比赛中夺冠。三届奥运,8枚奖牌,这使她成了荷兰体育史上拥有奥运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在速度滑冰这个项目上,有过太多30岁以上的冠军,对28岁的乌斯特来说,绝对有机会到平昌去改写历史。
当今荷兰男子速滑的领军人物,同样是参加了三届冬奥,同样是28岁。斯文·克拉默──4年前温哥华冬奥会上的“悲剧”让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名字。当时,拥有男子5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的他被视为这两个项目最大的夺冠热门。5000米,克拉默如愿以偿,10000米也以最短时间冲过终点。但他的万米成绩被取消,原因是教练指挥失误,他在途中滑错了赛道。在索契,克拉默收获了5000米和团体追逐两枚金牌以及10000米的银牌,将自己冬奥奖牌的总数增加到了7块。从2007年开始,克拉默几乎垄断了这些年世锦赛5000米、10000米以及全能的金牌,是世所罕见的长距离速滑之王。
在索契,荷兰人屡屡被问及为什么能够在速滑项目上建立起如此强大的统治力,据说,不管是教练还是运动员,给出的都是同一个答案:深厚的传统。
荷兰有着引以为傲的滑冰传统,冰鞋就是荷兰人发明的。据考证,早在十三世纪,那里的人们就制成了底部装有尖锐钢条的冰鞋,能快速在冰面滑行。荷兰境内大大小小的运河纵横交错,每到冬季,全国到处都是天然的冰场,滑冰几乎是人人必会的技能。今天的速滑冰鞋“克莱普”也出自荷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荷兰运动生物力学专家研制出了这种后跟部位与冰刀脱离的新式冰鞋,能让运动员更充分伸展腿部关节,更大程度发挥肌肉力量。当它在1998年冬奥会上被广泛使用时,几乎所有速滑项目的奥运纪录、世界纪录都被扫荡。
说到荷兰的滑冰传统,就要提到极具特色的11城市滑冰赛。大概在1760年,荷兰就有了冬季滑冰穿行好几个城市的活动。1909年创立了有正式组织的11城市滑冰赛,参赛者在运河中滑行,途经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的11个城市,全程约200公里,每次有1万多人参加。活动的规定很奇特:能否举行比赛,是看运河结冰是否超过15厘米,因此不是每年都符合条件。1963年的比赛举行后,竟然过了22年,才在1985年再次举行。一旦比赛举行,就成为全荷兰的焦点,沿途观众云集,电视转播也达收视高峰。许多荷兰人都盼着冬天更冷一些,这样才有举办11城市滑冰赛的可能。现在,距离上一次举办比赛的1997年已经过去17年了,不知道老天何时能让11座城市滑冰赛盛况再次上演。
罗宏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