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皓 军旅生涯与摄影人生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钱海皓,摄影,将军,金秋影友联谊会
  • 发布时间:2014-04-21 16:06

  他是一位共和国将军,更是一位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专家,也是一个自小与摄影结缘的人。从少年时对摄影的懵懂到近年组织了金秋影友联谊会,他热衷于为老同志中的摄影爱好者服务。拥有不平凡经历的钱海皓将军却也是一位心态平和,对摄影有着独特见解的人。

  本期影人:钱海皓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现金秋影友联谊会组织者。

  摄影之友:金秋影友联谊会是个怎样的组织?

  钱海皓:这个组织实际就是老同志们交流切磋摄影技艺的平台。联谊会活动始于2009年,参加活动的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一百余位老同志。2011年以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政协杂志社联合主办,联谊会先后举办了两届“祖国颂”——金秋影友摄影作品联展,取得了较大反响。老同志们因摄影爱好会聚在一起,大家彼此都是好朋友。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第三届联展。

  摄影之友:您最常用的摄影器材有哪些?

  钱海皓:早期我主要用胶片机拍摄,中画幅以及135胶片机都曾用过。个人最喜欢的一台相机是哈苏的XPan,在出国访问的时候也会携带。近期,佳能提供给我最新的EF200-400mm F4L IS USM EXTENDER 1.4X这支镜头试用,对这支镜头的拍摄十分期待。

  从“爱好者”到“组织者”

  与摄影结缘是从一台父亲送我的礼物——相机开始,从学生时代到部队生涯的摄影经历也为钱海皓的摄影爱好打下了基础。

  1956年,钱海皓还是一名初中生。有一次父亲从苏联带回一台135相机送给他,令他爱不释手。“这台相机品牌的中文意思是‘爱好者’,为全手动式相机,光圈和快门在操控方面也都十分简易。”对于这台相机他记忆犹新。之后他带着这台相机在学校给同学拍拍照片,成为他摄影的启蒙。对摄影爱好的培养也离不开父亲的耳濡目染,父亲所使用的第一台相机竟然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之后,他入伍来到部队,曾经有一段时间在部队宣传科兼职摄影工作,实践中,他熟悉了黑白影像的摄影、冲印、放大等技术。

  聊到摄影题材,他并没有太多偏好,对于一位军人来说,摄影倒成为生活中最随性的事情。从学生时代的校园随拍到军队生活的纪实影像,包括在“大跃进”期间,他也曾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照片。虽然这些见证时代的老照片也如同那个久远的年代一样被压在了箱子底,但对于拍摄过程的记忆总是不会抹去。

  来到北京之后,他开始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工作,用在摄影上的时间也少了许多,但他依然坚持着摄影的爱好,遇到有趣的事物就会拍下来,日积月累颇有一番收获。他想到应该为热爱摄影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收获影像,同时收获知识

  在拍摄的同时收获知识,是钱海皓认为摄影最有意义的一面。积累中对摄影的理解也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摄影作为一项爱好,能为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有一次,他与同事前往贵广铁路参观高铁的建设过程。其间拍摄到不少珍贵的铁路建设照片。“现在的高铁建设与过去是两码事,不再是原来那种大批劳动力的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的作业。”他感慨时代的变迁。

  随着拍摄的积累,钱海皓也渐渐发掘出感兴趣的题材,比如拍摄长城。他讲起的长城拍摄,与我们所常见的长城风光不太一样。在北京附近保留较好的长城,大多修建于明清时代。去年,他同朋友计划了一次山西地区的残长城拍摄之旅。山西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省边界能找到许多明代及其以前的残长城。顺着张家口方向一直往西走,与内蒙古交界的这一条线上,拍摄资源相当丰富。既有残长城,又有民俗风情,还有许多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这次的拍摄,他渐渐坚定了拍摄残长城的想法,希望能够完成一系列的创作并举办相关主题的影展,来宣传这些中华文明遗产。

  编辑:周默 图:钱海皓 文:Sea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