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巨人触网记——联想的互联网探索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硬件,联想
  • 发布时间:2014-04-25 08:29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这片试验田上,联想收获了践行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份果实。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打破洋品牌对国内计算机市场的垄断之后,国人便给予了联想与众不同的期待。在老百姓看来,联想就是中国IT行业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

  然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尽管业务不断扩张,甚至走向全球,收购了洋人的招牌产品业务,联想头上的光环却在逐渐褪色。在越来越多的人看来,个人电脑业务已经“过气”。联想虽然从很早便切入手机等新兴硬件市场,并占据不小的份额,却难以摆脱“人傻钱多”的“土豪”形象。原因很简单——缺乏创新。

  互联网时代,联想面临转型困境。

  与通讯、能源、金融等行业的众多央企不同,联想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联想并不缺乏开拓精神,从1984年柳传志揣着20万元带着十几号人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开始创业时便如此。

  作为最早研发智能手机的国内厂商之一,在早期联想就展现出了对创新的重视。标志性的“四叶草”UI设计体现了联想手机的个性。然而这一设计却为消费者所诟病,有尖刻者甚至称搭载四叶草的手机为“转为柳传志打造的老人手机”。此外,联想还曾推出不少虽不乏创意,却难以被消费者接受的“奇葩”产品。

  互联网时代,硬件巨头联想缺乏的,正是以用户需求至上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

  巨人的转身是艰难而缓慢的,更何况是企图进入互联网的的硬件巨人联想。可能是出于稳妥,联想采取了小范围做试探性摸索的法子。移动互联网应用,就是联想选取的突破口。联想建立了若干移动应用开发团队,采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通过数据挖掘用户需求,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完善产品,取得了初步成功。以移动应用“茄子快传”为例,虽然隶属于联想,但与其他部门不同,茄子快传开发团队更像是一个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团队。在多年硬件开发经验的积累之上,团队在更高层次上践行了“用户需求至上”的理念。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数据,实现了对用户需求更加精准、快速的把握。茄子快传推出后取得了用户量破亿的市场表现。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这片试验田上,联想收获了践行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份果实。而在联想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背景之下,这样一个被“扔”到市场上闯荡的团队,所肩负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开发一个应用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联想从中收获了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宝贵经验。

  从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上,人们也可以窥见联想未来的战略方向。2014新财年,联想成立了“联想云服务业务集团”,联想现任CTO、联想研究院(被认为是联想最富有创新意识的部门)原院长贺志强调任这一全新部门的掌舵人。此举显示出联想对互联网业务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联想先后收购IBM旗下x86服务器等业务。切入关乎国家安全的服务器市场,占领互联网的基础领域,联想不仅有着商业上的考虑,也有为中国未来互联网“保驾护航”的意味。这一次,人们再一次看到了那个高举民族品牌大旗的联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