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探索之路
- 来源:教育与学习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研,新课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07 12:5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轻舒漫卷,期待我们挥毫泼墨,妙抹丹青。作为新课程的一名实施者,我和新课程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彼此相约到相守,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心焦、痛苦、失落、期待、喜悦的心路历程。
回首九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担任高年级课程教学任务的我,可以说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是了然于心,所教学生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这曾一度让我引以为傲。可自从新课程如一缕清风悄然无声地来到我们身边后,我才突然间感觉到,这么多年来,我除了关注学生成绩的优劣外,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关注又有多少呢?就是在这新旧理念的撞击与交锋中,我曾一度感到彷徨,不知所措,虽然步履蹒跚,但我还是坚定信念,执着的前进着、摸索着、实践着、体验着……经过这三年多来与新课程如影相随,使我深刻领悟到: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而更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同时还要是尊重、信任学生的良师和益友;不要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的需求;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外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生活……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而服务的,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又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吧!正是有了这种理念的指引,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用手中这三寸长的白铧犁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风景。
一、信任与宽容并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说过:“教师不应当在莫不关心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学生,而应当在跟他们共同工作积极帮助他们的过程中来认识学生。”新课程实施以来,使我更清楚地看到,要使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就必须要先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为尊重、信任并宽容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学生才能回报你一片“爱的海洋”。因此我选择了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再小,也要把他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看待。对待犯错误的同学进行细心地、耐心地说服教育,让学生自己反省,互相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分清善恶、真假、美丑。一次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从我的办公桌的抽屉里面拿了五块钱买了小食品,我经过调查发现以后,并没有去责怪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我和蔼地对他说:“老师今天要安排你做一件为同学、为老师、为班级服务的事情你愿意做吗?从明天开始,咱们班的班费由你来保管,你就是保管员了,你可以把钱存到银行,以你自己的名字在银行开户,一共是138.00元(其实是133.00元)你可以利用星期天去办,班级随时用你就随时去取。”说完我就把班费交给了他,当下个星期一他把存折交到我手里时,我发现存折总计是138.00元,可见,宽容、信任是老师用心灵去感化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新课程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表现。为了更亲近学生,我摘掉面纱以多重的身份来亲近学生,把我自己当成是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人。每天我总是提前很早到校,带领学生一起打扫教室内外的卫生,主动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课间、课外游戏我也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我们彼此互谈心里的话,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有时摸摸他们的头,有时拍拍他们的肩膀,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教师是“真的对我好”。因而他们也能真正向我敞开心扉,吐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真正内涵。
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1、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想说、敢说。
“孩子们怎么越大越不爱动脑了呢?越大越不会说话了呢?”这是我回首自己以前课堂教学时最大的困惑之处。一节课中,积极参加学习,积极动脑动口的总是那三名五位,课堂成了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我曾经挖空心思去启发,可是学生就是启而不发,那时的懊恼和无助使我心力憔悴。可有幸的是我和我的学生们搭上了“课改”的列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给我的教育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虽然在高年级使用的依然是过去的教材,但是“以人为本,终身发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理念都告诉我一定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要像关爱稚嫩的草、娇艳的花那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于是在课堂上,我尽量走下讲台,靠近学生,多鼓励他们,“你读得真好,能跟电视台的主持人一比高低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虽然错了,不要紧,敢于回答问题就说明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就说明你在用心思考了,继续努力啊!”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让学生感觉到陈述自己的见解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适时把激烈的辩论会搬到了课堂,课堂上歌声、笑声此起彼伏。电脑中的动画来到了学生身边,轻松的第一关,神秘的第二关……这一切都让学生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刺激,胆子大了,问题多了,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了。记得是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表演的环节,其中有的学生请求表示要我饰演廉颇,我高兴的同意了。在表演过后我组织学生集体评议,有的说蔺相如不畏强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但大义凛然的气度不够,有的敢于对老师的表演提出意见,说“我”悔过自新的心理表现不够……听到学生的侃侃而谈,我由衷地感到了欣慰。学生通过读文,感悟、内化了对人物思想的理解,打开了自己想象的闸门,使他们的心灵与文本形成了共鸣,经历了以文本为中介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过程,从而落实了形成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同时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孩子们可爱的童心世界。正是这种情景的创设,有意识的培养,使得班级中敢说会说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敢说会说。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的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以此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记得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建立一平方米的空间观念,我让学生想象边长是一米的正方形也就是面积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有多大,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把自己想的一平方米的大小与黑板上的比较,这时学生很自然的有了自己的想法,当我要求学生到黑板前指出一平方米时,学生特别高兴,结果学生指出的是正方形的两条边,这时引发了争论,有的肯定,有的则否定,这时我就请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学生产生疑问,遭遇困惑的过程中适时的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力量,学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的合作探究,创造了新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进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适当地运用在我的课堂中,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中,我也乐此不疲。
三、抓住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抓住机会结合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孩子们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享受生活带给他们的无穷的乐趣。如看到学生语言的枯燥和词汇的贫乏,我就在班级开展了“成语接龙”“佳作积累”等活动使学生积累词汇。“特长大赛”使学生的才华有了得以展示的舞台。“花样跳绳,抖空竹”等体育娱乐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和意志。秋天来了,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举办一次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比赛,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是小记者”“金喇叭广播站”“小小数学家”等活动使他们更爱学习,更爱读书……这难道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所赋予孩子们新的生命力吗?
一滴汗水,一级台阶;一分耕耘,一片秋色。回首与新课程相伴的日子,便觉如同品一杯香茶,余味在心,久久萦绕。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这条改革的路上我将坚定“上下求索”的信念,迎难而上。无论前面的路多么曲折和艰辛,我都将努力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长为适应新课改、具有新理念的新型教师
感谢新课程伴我同行!感谢新课程促我成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实验学校 宗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