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水区,鲁能进或退?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库卡,鲁能
  • 发布时间:2014-05-08 09:38

  最近,鲁能球迷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句话,是中央对目前中国全面改革的一个解读,这句话,其实也适用于鲁能。

  惯性是可怕的力量

  鲁能的颓势起于2008年,谷底则是2011年。2012年,鲁能开始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滕卡特的激进改革因其“过于刚硬”的性格而遭遇失败,在2013年的维稳之后,刘宇则在2014年再次发起一次接近于革命性的改革,一方面是青训改革,目前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具体操作,检验成功与否的标准则是时间;另一方面则是职业队改革,在16场比赛过后,鲁能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历史和传统再一次显现了其惯性,尽管2012年发起的改革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但传统的思维、理念,包括更衣室文化,都和现实发生巨大的冲突。其中掺杂的还有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中外技战术理念的碰撞。更细化来讲,则有俱乐部与主教练、俱乐部与球员、主教练与球员、鲁能系球员和内援、本土球员和外援、进攻球员和防守球员等更细微层次的碰撞。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多多少少产生了脆弱感和无力感。

  库卡显然就在这个问题遇到了一道坎,比如王永珀,他搞不懂王永珀为什么就不能打后腰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巴西球员的适应能力就很强嘛,所以他对王永珀不能打后腰耿耿于怀。但换成欧洲教练,他可能不会这么想,换成中国教练,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认为王永珀能打后腰,哪怕进攻型后腰都不行。还比如,他就搞不明白,盯人战术有这么难吗?但中国的球员,如果有充分的时间,他们或许可以慢慢地喊着补位和轮换盯人,如果没时间反应,他们要么不反应,要么就乱反应。

  据悉,鲁能一位功勋教练在了解到库卡采取盯人战术后就颇为忧虑:“这个战术没什么不好,但在欧洲都未必能够应用,何况中国,或许只有巴西的球员可以充分发挥这个战术的威力,一是他们球员个人能力强,另外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强。”在笔者看来,讲究流动战术的日本足球,或许也可以适用这个战术。

  改革成败不全在库卡

  库卡的战术真的很难说优劣,也不是不能在鲁能取得成功,但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成绩成本将会比较昂贵。出路无非三个:咬牙加持、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中修正;或者放弃。

  更重要的一点是,换欧洲教练就会一马平川吗?滕卡特是荷兰的知名教练,他的理念是严格,超重就去预备队,结果最后还是他提前走人。安蒂奇倒是对球员宽容了,即使球队踢得一塌糊涂他也会给球员喊好,结果球员反而都懒散了下来,面对中超强敌几乎毫无胜绩。从这个角度来讲,教练的成败,有时候并不取决于教练本身,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教练。

  所以,从鲁能俱乐部的长远来讲,技战术层面的冲突未必是根本,库卡下不下课也不是改革成败的衡量标准,真正的标准是,鲁能能否实现管理制度的一次革新,能否一扫过去多年来沉闷的更衣室文化,能否建立一套秩序和制度并流传和沿用下去,尽可能实现职业化。

  鲁能必须走下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妖魔化或者谩骂反而是最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说恒大代表着新兴力量的话,鲁能作为中超最稳定的俱乐部,代表的是传统力量的自我超越和突破,如果鲁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中国足球才可能实现“两翼齐飞”,因为,民营资本逐利性过强,这需要国企的稳定性来配合。更重要的是,中国足球,尤其是国家队,其身上的各种问题,一如鲁能———痼疾积淀多年。

  深水区需要大心脏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改革者和完美的“变法”,即便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当代改革,也经历了各种波折。而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或者变法,有的改革遭遇了疯狂的反扑而失败,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如商鞅变法;有的改革有着美好的初衷,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改革者的问题而彻底失败,如王安石变法;有的改革则获得初步成功后,在进入深水区的时候戛然而止,如张居正变法。

  对于鲁能而言,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遭遇挫折和反复的时候,我们期待的是坚定,辅以智慧的细微调整,而绝不是遇难而退。这需要鲁能俱乐部管理层有一颗大心脏,库卡有一颗大心脏,鲁能的球员也要有一颗大心脏。

  记者 陈永 评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