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繁荣,关注EAP中国化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心理繁荣,EAP中国化,EAP,企业
  • 发布时间:2014-05-21 09:29

  2014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先后被提及达77次之多,多项改革措施令世人瞩目。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去繁就简的驾驶力和执行力,更需要为改革增强必要成本的心理承受力。无论是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国企,还是在竞争加速的市场环境下谋求创新和发展的民企,其组织、团队、员工,必将面临心理上的全新挑战,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一个人最大的压力和挑战莫过于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全面深化改革将给企业员工带来怎样的心理挑战?企业如何帮助员工提升心理资本,促进其整体心理繁荣,实现组织和个体的共同发展和持续成长?4月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2014年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年度论坛”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各抒己见,试图在前沿思想与企业实践的交融中寻求答案。

  变革中的心理冲击与压力

  此次论坛的主题聚焦“新格局、新发展——积极心理的力量”。

  来自中石化集团的吕大鹏指出,“不久前中石化发布重磅新闻,将从资产、资本两个层面来做混合所有制,我们将经历什么样的挑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机会?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些问题。”谈起对变革的感受,吕大鹏坦陈:“过去我们讲和谐,讲稳定,很多年没有提的‘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现在又重新提出来,这就是很大的心理挑战。而且我预感到,下一步企业变革会更大。从心理学和思想工作来讲,将变革压力提前传递给员工是很有必要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混合所有制”提到战略高度。改革势必引起新旧价值观之间、价值观与行为之间的剧烈冲突,也将带来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

  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卢卫东看来,“随着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革和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员工队伍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多样,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的趋势会愈加明显,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样,心理健康问题会进一步显现,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员工忠诚度、归属感、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或弱化。”

  心理繁荣(flourishing)是美国心理学家兰格提出的一个理念,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正被融入到组织管理当中,逐渐成为员工管理的主要指标。处于心理繁荣状态的员工个体,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对生活满意度较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自我实现感等特点,对组织绩效提升、高满意度、高忠诚度、团队和谐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涛公布的一组数据却令人担忧:“依据心理繁荣指数测量,目前我国企业员工中只有12%是心理繁荣蓬勃的;超过30%的人处于面临工作、生活挑战的心理状态;大概有10%的人处于心理困扰当中。”而处于心理困扰的人群应该纳入个体咨询服务的重点覆盖人群。

  通常认为,作为高压人群的高级经理人,其最大压力源于全球经济低迷或者工作负荷量大。调查显示,“越来越差的空气质量(44.2%)”排在2013年高级经理人压力源状况的首位。2013年,全国雾霾天气创下了52年来之最,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可小觑。

  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如今,压力正以持久的破坏力侵蚀着人们的健康,破坏着组织的战斗力。

  来自咨询公司的资深人士郑华辉说:“最近3年内,高级经理人感受到较大压力的人数比例呈增长趋势,几乎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13年有77.2%的高级经理人面临高压力的困扰。”因组织变革带来的压力亟需得到足够重视。“一家企业在并购另一家企业时,被并购的企业部门经理跳楼自杀,尽管这是一个极端事件,但仍须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郑华辉说,中层管理者因承受高层绩效指标和调动协调下属的双重压力,成为压力最高的群体,“压力对高级经理人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降低’和‘对工作缺乏兴趣’,这两方面的影响相比去年均呈恶化趋势。”

  研究表明,当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低于2∶1时,通常个体状态更容易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惫等。而高级经理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率为1.3∶1,处于整体失衡状态。2012年国内首部《企业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发布,并掀起一场关于“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是否应纳入企业战略”的大讨论。调查显示:企业人未老先衰、患病率及心理疾患年轻化,是亚健康的重灾区;心理健康被忽视已成为国内企业通病,企业人负面情绪过多。

  国外企业员工同样为心理问题所扰。“在法国最大的电信公司,仅今年2月份就有一百多名员工自杀,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全球最大EAP机构ComPsych全球副总裁保罗·哥伦布内表示,“这些员工在一个组织内工作很长时间,从没经历过任何变化,突然之间组织发生巨大变革,这些人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他们的家人、朋友在接受访问时都表示,实际上这些人饱受工作困扰,他们经受焦虑、抑郁的折磨,甚至可能会发生工作场所暴力。”

  保罗·哥伦布内说,法国与中国有些相近之处,两国都有国有企业,很多员工因不能适应变革而忧虑,而公司对员工的心理变化又没能及时感知。所以,对企业来讲,确保员工适应变革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EAP中国化的推动与探索

  所谓EAP,即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其致力于提升员工心理资本,解决员工个人困扰,以达到帮助组织培养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队伍,提升组织竞争力与和谐度的目的。EAP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服务,它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之上的。它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解决员工的工作和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情感契约,使员工更好地认同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和幸福感。

  EAP源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仅十余年。2001年3月,国内诞生了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员工援助计划,主持该项目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张西超说:“十几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EAP,我对EAP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了憧憬!”

  在谈到如何运用EAP提升管理者积极领导力这一问题时,张西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展开:一是采用积极的管理导向。传统管理以解决组织中已有的障碍和问题为核心,而以积极领导力为核心的“幸福管理”,更注重员工潜能的激发、积极团队氛围的培养。二是关心并重视员工的成长。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提升的。通过员工潜能的激发,可以带来团队的成长和团队整体效能的提升。三是积极应对危机。强调积极管理并不意味着对危机、错误的忽视或逃避。相反,积极领导力更多采用激励、认同等积极策略来应对问题。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并积极实施EAP项目,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中,应对员工的心理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会专家这样评价。

  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点实施的EAP项目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以“建设和谐企业”为导向,实施员工关爱工程,引导员工“激情工作、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在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心理资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南方电网将EAP项目作为打造“幸福南网”的具体措施列入企业品牌项目建设中,出台《幸福南网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完整的幸福指标体系和幸福指数。为推进相关工作,2011年国资委举办了EAP专题培训班;去年以来,又组织开展了EAP项目的专题交流研究,希望在这方面取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我国企业在推广EAP项目时,仍须在其中国化、本土化上面下功夫。

  吕大鹏说,“我们企业拥有员工100万,光外籍员工就达到3万多人,但我们事实上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国有企业,外界的误解、文化的差异、利益诉求的多元等,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吕大鹏表示,“在像中石化这样庞大的企业中,如何发挥EAP的作用,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吕大鹏觉得,东方人比较内敛,不善于向心理医生和心理热线求助,“我们遇到问题,总是向亲人朋友,向哥们儿、闺蜜倾诉,而不是找陌生人,打陌生电话。我感觉东方人的性格跟EAP好像有点不太搭。EAP确实‘很好吃’,是西方的大餐,到中国之后如何使其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和习惯,如何跟中国人的性格吻合起来,是心理学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工会主席尚锦山认为,EAP应该和国有企业已有的工作体系联系起来,“国有企业的EAP队伍不能只局限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应当整合人力资源队伍和工会队伍,这样会丰富我们工作的内涵”。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不希望是因为满足不了职工实际利益需求,才不得已去推动EAP工作,而是希望在工资、福利待遇严格规范以后,将EAP工作当成一种积极的、促进组织与员工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EAP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十几年,在理论与实践积累方面都还欠缺,仍需逐渐细化和摸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中国化的、注入“心理繁荣”理念的EAP才是为我们所期许和关注的。

  本刊特约记者/康洪彬 责编/张晓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