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刺猬不能相拥起舞?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取经,叔本华,杜月笙
  • 发布时间:2014-07-04 15:04

  旧时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曾经说过一句话:“做人不能当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结,谁都不跟谁一辈子。”但在德国大哲叔本华看来,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刺猬。

  叔本华在自己的一本散文集中收录了一则寓言: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想要依偎取暖,但靠得太近,各自身上的刺把对方扎得鲜血淋漓,只要离远一些。可离得太远,又感到冷,于是又靠近一些。这样反复调整,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既能相互取暖又不会扎着对方的距离。

  这个寓言后来被称为“刺猬效应”。刺猬效应其实不是在说刺猬,而是在说人。刺猬的困境经常出现在人与人之间。有所不同的是,刺猬的刺长在背上,人的刺长在心上。

  人心之所以会长刺,是因为每个独立个体的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思想、信仰、立场、观点、利益、偏好、经历、需求。这就决定了当几个人或一群人集聚为一个团体时,各自的刺往往会扎伤对方。如果不能消融相互间的刺,这样的团体,即便人多势众,也只是乌合之众。

  荷兰籍心理学大家曼弗雷德借用了“刺猬效应”这一隐喻,写了一本书,力求帮助人们摆脱人性长刺的桎梏,将团体打造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看似写的是神魔妖仙,但其实是在写人。其中的“取经四人组”往往被视为完美的高绩效团队的象征。但这个完美团队并非生而如此。在团队初立之时,唐僧与孙悟空两个成员之间存在严重的价值观冲突。孙悟空固然十分任性,但身为领导者的唐僧也根本不懂得协调与激励。

  唐僧师徒二人路遇六个山贼劫道,孙悟空一时性起,打杀了山贼。唐僧说:“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孙悟空分辨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唐僧说:“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不知打死多少人。”唐僧道:“你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

  孙悟空见唐僧絮絮叨叨,一时性起,一个筋斗云就飞到东海,找老友龙王散心去了,剩下唐僧形单影孤,无可奈何。

  一个刚刚组成的团队,眼看就散伙了。这对于两个成员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唐僧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与保镖,孙悟空则失去了证悟正果的机会。可见,两只“刺猬”要想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并不容易。

  发生在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这段小闹剧,其实正暗合了布鲁斯·塔克曼提出的“团队发展四阶段”理论。

  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形成期、震荡期、规范期、高产期。大多数团队都要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达致理想的高绩效状态。在形成期,团体成员彼此较为礼貌,每个人努力在团体里给自己找准位置,确定人际边界和任务边界。

  在观音菩萨的两头撮合下,唐僧与孙悟空这个微缩团队模型顺利地度过了形成期。双方明确了师徒身份和各自的任务分工。但是,随之而来的震荡期却让师徒两人甫一上路,就各奔东西。

  按照这个节奏,取经团队显然是无法顺利进入第三阶段——规范期,更不用说第四阶段——高产期了。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与辅助,团队的僵局很难破冰。观音菩萨和东海老龙王非常适时的扮演了领导力团体教练的角色。

  观音解开了唐僧的心结,而东海龙王则帮助悟空消弭了内心里的刺。老龙王得知悟空的遭遇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一番话:“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悟空沉默半响,终于回心转意,回到唐僧身边。此时,两人的关系就进入了规范期。两人继续上路后,又先后收服猪八戒、沙僧。团队多次经历震荡,顺利形成规范,进入高绩效产出期,一路除魔降妖,克服重重困难,直达西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性格各异,旨趣不同,正如四只长满了利刺的刺猬。但他们还是磨合成型,和谐如一,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取经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克服了各自的个性冲动,形成了良好的团体动力。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库特·勒温提出,团体动力包括规范、角色、关系、归属需要、社会影响等。要想让刺猬们相拥起舞,就必须在团体动力的各个要素之间取得平衡。否则,一旦不良的团体动力占据了主导作用,带给团队及其成员的必然是灭顶之灾。

  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中有一个著名的团队“南四奇”——落花流水。“落花流水”是中原武林四大绝顶高手四大高手陆天抒、花铁干、刘乘风、水岱的合称。这四个人意气相投,有着数十年的深厚交情,所向无敌。在与反叛人物血刀老僧的厮杀中,虽然以多打少,最后结果竟然是三死一降。

  究其原因,正是团队中出现了不良动力。花铁干为了抢功,以便坐享除害美名,贪功冒进,误杀了刘乘风。“落花流水”的团队配合彻底崩溃。此后,花铁干贪生怕死,向血刀老祖屈膝投降,然后倒打一耙。

  “落花流水”中的每一个人,武功都与血刀老僧不相上下,单打独斗都不会输给血刀老祖。但这个成形数十年的团队,毁于团队内的不良动力,最终被血刀老祖打得落花流水。

  “西游记团队”的完美成功与“南四奇团队”的凄惨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提醒我们,团队内部心理建设和领导力训练的重要性。

  虽说每个人都是刺猬,但《三个火枪手》中的达达尼央、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米斯,《绿野仙踪》中的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小狮子,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这些著名的团队都成功实现了刺猬的相拥起舞。

  三个火枪手凭借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誓言;多罗西团队怀抱的是提升自我,回归家园的期望;刘、关、张则是始终没有忘记“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热血承诺。

  正是这样的坚守,使得他们的团队度过了艰难时刻,维护了良好的团队动力状态,即便中途波折重重,也不改初心。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像上述这样的完美高绩效团队是凤毛麟角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我们的现实难题是,又有哪一个团队不想成为类似的完美团队呢?

  现在,有了曼弗雷德的这本《刺猬效应——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秘诀》,我们就无须祈求上天的恩赐了。

  只要适时引入领导力团体教练,让团体教练成为一个有效的促变者,帮助团队成员,尤其是高层的领导者,深刻地理解团体中的个体与团队的运作之秘,帮助团队成员敞开心扉,真诚互动,从而助推团队摆脱人性与心灵的桎梏,在美好的奋斗天空下,翩翩起舞。

  当然,团队的自我变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强烈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勇气。但与品尝甘美的胜利果实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刺猬背上的刺也许是无法拔除的,但团队成员心上的刺,完全可以用正确的心灵之道消融。

  谁说刺猬不能相拥起舞?

  陈禹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