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财经”留下的是不同的印记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北大,历史,刘人杰
  • 发布时间:2014-07-04 15:27

  记得当年在北大读书时,第一堂历史课,老师便开宗明义——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当时听来十分新奇,后来经历的事多了些,才知道此言不虚!

  翻开《一个月的战斗》的封面和封底,我看到了三个非常具体的时间:

  第一个,是书中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1946年12月。

  《一个月的战斗》便是以发生在1946年冬天一个月中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财经战线艰苦卓绝的斗争。对于这段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共的文献,还是社会上的教育资料,都会集中在国共军事战场的较量上以及所谓“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政治较量上;很少涉及财经领域,而《一个月的战斗》这本书恰恰再现的是这一特殊时期的”红色财经史“,其视角与价值的独特性可见一斑!

  本书的作者刘人杰先生,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优秀财经工作者。1943年参加新四军,在苏中四分区干部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四军所办利丰公司工作,后来又分别到江海公司、华中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江苏泰州中心支行等单位工作,参与苏中解放区经费筹集,经历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财贸工作。《一个月的战斗》,讲述的就是1946年12月,国共两党军队开始发生大规模冲突后,利丰公司分店进行收储和转移战略物资,坚持军队供给的故事。

  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一批特殊企业,被称为“敌后经济战线”,利丰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时任董事长的是后来的著名经济学家顾准先生。在苏中地区,这种特殊企业主要以公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为主,其中公营商业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根据地政府财政拨款建立,一部分由机关、部队和学校投资创建。利丰公司就是在各辖县公营贸易公司基础上成立的特殊组织,专门负责“三搞”:搞钱、搞粮、搞物资。而这些实践,都给后来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举措的出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有后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开展私有化改造,实施国有化,是受了“一边倒“政治理念的影响。孰不知,从《一个月的战斗》所讲述的这段历史看,我们党培养出来的财经干部,在企业国有化以及计划经济方面的实践经验已经相当丰富,重读这段历史会让我们知道,新中国建立后经济路线的选择也许也是一种“必然”吧!

  此外,书中还记录了包括根据地发行“抗币“以及开展货币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情况,保持币值稳定便是“敌后经济战线”最关键的工作之一。其中,最好办法就是统一币制,避免各自为战。这就包括了货币统一系列步骤的实施:“发行华中币,与各地方新抗币等价流通;老抗币折合成新抗币使用;停用和收回老抗币;确立以华中币为计价单位;停用和收回流通券;限期收兑地方币,统一使用华中币”。同样,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嘲人民币”战争的完胜,也就“果”找到“因”了!

  书中第二个时间,是《一个月的战斗》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退稿的时间——1974年9月25日。

  我们都知道,那一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联合发布《元旦献词》,首次公开提出“批孔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此,“批林”转向了“批孔”,政治风向突变!同年6月1日,主抓经济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住进解放军305医院,并做了第一次大手术。此后,他在医院里度过了最后一年半的岁月。同日,毛泽东委托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6月18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向中央政治局汇报:上半年工业生产“不少地区有所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战备影响较大”。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再往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四人帮”的问题,并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之,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时代背景下,我想,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只能以“此稿我们已阅,经研究,这部作品不拟采用”来回复作者了!

  第三个时间是本书的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这是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的大变革的时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让很多东西被重构,被新的视角加以认知和解读。刘杉先生,我以前在《中华工商时报》的同事,在读完本书后就曾发出感慨:“这部红色老人完成的书籍,语言用句上也具有时代特色,不过有些记忆,反倒激起后辈人的反思,如代收花行(棉花铺)用拖欠农民花款的办法,少报收购皮花数目。这种奸商行为,在红色政权看来是犯罪行为,然而在现代商业社会,做假账者无处不在,而给农民工打白条,竟然成了政府行为。”我想,当今的读者看过此书后产生出新的联想,也是作者当初想不到的吧,但能让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出不同的联想,本身就说明了此书的价值所在!

  最后,我想谈谈这本书的策划和编辑者刘战红女士——本书作者的女儿,她也是我的好朋友。据我所知,她为策划这本书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与心血,以至于当她把这部书递到我手里时,我不禁为这本书的“用心”而赞叹,无论是设计还是装帧,以及资料的编辑,都不愧“是一部凝聚了两代人心血的书”——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生命追忆和女儿对父亲的一片深情。正是从刘战红女士的身上让我看到,人终将逝去,时代的洪流也会永不停息,只有这份浓浓的亲情会常驻人间,并会让这份“用心”转化成精品,告慰逝者,传递精神!这或许也是这本书的另一个当代价值!

  【 延伸阅读】

  战地经济实录

  准确地说,这虽然只是一部个人回忆录,而“录”下的也仅仅只是作者刘人杰于1946年冬在苏中利丰公司一个月中的真实经历,但由此折射出解放战争时期经济战线艰苦卓绝的那段经历。是解放战争时期财经战线第一部纪实体文学作品。从经济文学的角度看,除了题材是“经济”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活动反映社会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精神面貌的改变。

  智囊传媒总裁 傅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