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也从了阿里 移动互联界频现巨头吞并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UC优视,阿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08 12:27
上个月,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成为阿里UC移动事业群的一部分。这件事情的突然宣布,在行业内引发了又一次震荡。从2012年底开始,国内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就掀起了并购、融资狂潮,BAT三巨头开始频繁出手,先有百度收购91无线、PPS这样的大单在前,后有阿里入局微博、卷占高德在后,同期也有腾讯入手搜狗、滴滴、投资金山等。种种迹象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怎么了?为何频现巨头并购?
2014年6月11日,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向UC全体员工发出了名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邮件,以“为梦想”、“为责任”、“为挑战”为题,回顾了UC发展历程、解释了和阿里巴巴“合并”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从信中可以看出,UC从十年前的“UCanWeb”的6人小创业团队开始发展到现在拥有3000人、收购价格接近45亿-50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其中风风雨雨太多故事,而阿里巴巴几次注资和谈判,最终促成了这笔堪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贵收购”的完成。
在人们眼中,这位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时代40岁以下的小“柳传志”的UCCEO俞永福,曾经是如此珍爱自己的金业,其口中的UC是‘非卖品”、一直会保持“独立”发展,曾经还拒绝了百度的收购要约,怎么就突然和阿里巴巴合作呢?是阿里巴巴给的价格太高不好拒绝?还是UC认为需要更大靠山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呢?
在分析UC和阿里巴巴“合并”或者“被收购”之前,先来看看UC到底值不值50亿美元。有关UC的估值情况,可以参考百度之前收购91的价格19亿美元,对比之下,UC的接近50亿美元的确是一个大数目。不过仔细考虑,91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平台最著名的应用分发商之一,掌握着所谓“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UC目前最重要的产品是“UG浏览器”系列,移动浏览器相比应用商店,显然更应该、更合适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况且UC目前拥有过亿甚至接近两亿的装机量。不客气地说,任何在UC端的操作都会被以“乘以亿”的形式放大。尤其是UC目前已经打开了东南亚、印度移动互联市场,其市场份额甚至超过30%-在国家“走出去”的大战略下,UC拥有着BAT三巨头眼红的资本。按照UC目前的市场情况,UC如果可以再造一个91的话,那么91是否能再造一个UC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UC都对收购价格三缄其口,但是聪明的分析师们从阿里巴巴并购UG的招股书中还是看出了端倪,这笔交易的金额不会低于43.5亿美元,甚至还可能更高,这也是收购价值50亿美元的来源。总的来看,45-50亿美元和UC目前的规模、能力相比,逐是比较合理的。∥
那么,UC为什么最终会和阿里巴巴“合并”呢?俞永福不是说UC是非卖品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依1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UG未来发展情况不甚乐观,缺乏有力支撑。
UC目前虽然坐上了国内移动浏览器的头把交椅,但并非意味着市场地位不可动摇。根据目前最新的统计数据,UC整个产业群包括UC浏览器、神马搜索、UC九游、PP助手等产品,全球用户数量超过5亿。不过巨大的数据背后是隐忧重重。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发布的《2014年Q1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监测报告》,UC浏览器市场份额大约在4-1.7%,排名第二的QQ手机浏览器为20.g%,第三则是百度手机浏览器20.-1%。不过报告还提及一点:在几大移动浏览器的市场份额都略有上升的情况下,份额下跌的竟然是UC浏览器,其竞争之残酷不难想象。
UC浏览器是整个UC集团的命根子,UC浏览器赖以发家优势就是可以帮助移动用户在节省流量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网页。这样的技术在2G时代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在2G网络下不但速度影响体验,还涉及到流量收费等问题。但是在3G以及即将到来的4G高速网络时代和海量流量前,UC的产品优势将舍被极大的削弱。这就意味着UC如果不进入一个更强大的用户群来维持自己的稳定、增长的话,未来的情况恐怕难以乐观看待。
而BAT之一的阿里“不缺流量”,俞永福在公开信中曾经说道:“今天的阿里集团,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文化娱乐、物流、国际化甚至体育等多个垂直业务上的纵深布局…--依托UC在移动上的优势,结合阿里在相关行业的深耕布局,让彼此成为对方发展壮大中的更大变量,催化出更加惊人的化学反应…-这是选择与阿里结盟的最重要的原因。”显然,UC看到了和阿里合作的优势以及必然存在的阿里背后的支持,这些也是UC发展到今天所必须有必须补齐的。
其次,阿里需要UC在移动互联网为自己把守住一个牢固的端口。阿里巴巴在整个2013-2014年的投资并购的方向,主要是为了弥补阿里巴巴缺少流量入口这个短板,尤其是在移动用户端的流量入口。虽然阿里巴巴在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等移动客户端上倾注了大量的努力,但实际效果并不算太明显。和这些功能性特别明显的入口相比,阿里巴巴需要一个大众的、全能的入口,在这之前,阿里收购了高德,获得了线上到线下的衔接端;接下来的入股新浪微博,又带来了社交媒体的入口;布局华数传媒获得了客厅入口并对土豆、优酷等传统视频大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随后又开始做游戏市场。阿里巴巴在画一个圈,UC就是这个圈上最重要的一环,只有UC纳入囊中,阿里巴巴在能在未来几乎所有的数字化平台尤其是移动数字平台上获得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不仅如此,UC还能为带来阿里巴巴对海外电子商务尤其是东南亚、南美、印度等未来潜在新兴国家市场的客户端和流量,这也和阿里巴巴加速国际化、丰富生态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总的来说,阿里对UC来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UC对阿里来说,是布局未来留后招,况且现在阿里出价这么大方,UC自己估计大概在91价格的两倍左右,阿里就欣然奉上,条件也足够优厚,还有什么不答应的理由呢?
UC和阿里巴巴合并,即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UC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从规模、能力和市场表现来说只有BAT三巨头。其中最需要UC的是百度。因为百度基于搜索起家,如果能拥有一个手机浏览器作为搜索入口,那么自己的“城池”必定固若金汤,那时百度将在移动互联网坐拥百度她图和UC浏览器两大亿级应用,地位更为稳固。因此,百度对UC是刚性需求,也正因为百度对UC的刚性需求,使得百度在和UC有关收购的谈判中更希望控制UC。但是UC自身体量庞大,对自己把握方向和独立上市非常看重,最终UC和百度谈了整整一年,还是以分手告终。
那么UC和腾讯有可能吗?腾讯现在坐拥手机QQ和微信两个用户量过五亿级的应用,自己也有搜索引擎和目前位居第二的浏览器,况且UC和腾讯交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已经直接撕破脸在微博上点名对骂,UC找腾讯?不可能。
UC和阿里巴巴?是的!阿里巴巴不仅多次注资、入股UC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阿里巴巴还为UC提出了非常好的合作条件:两家合并后,UC依1日由俞永福主掌,并且相应的移动互联事业部也交给俞永福(别忘了高德也是阿里的),UC还可以独立上市,阿里不会干涉UC的运作,也不会影响UC的战略方向,况且阿里巴巴直接开出了45亿美元左右的估值,这个价格也令人满意。
移动互联网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变化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的市场,在充分的竞争和分化后,移动互联网市场诞生了三个寡头:百度、阿里和腾讯,还有一些大企业比如360、UC、优酷土豆集团都在各自的领域肉占据领袖地位并试图将自己的市场版图扩大。从2012年到现在的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并购、融资和收购风潮,使得这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不但引发了国内用户的关注,甚至一度引来全球资本大鳄的目光。
那么,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并购风潮兴起的原因在哪里呢?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否已经因类似的并购而变得缺乏竞争呢?可以从下列三点来看:
传统互联网厂商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征伐和并购是资本力量使然。传统意义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在移动领域的新发展,它和传统互联网领域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传统互联网市场中,BAT三巨头以及360、优酷土豆等厂商,都已经将市场瓜分完毕了。传统互联网市场已经足够成熟,不但形成了寡头,还彻底划分清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仅存的一些局部竞争对成熟的三巨头和大型厂商来说,已经不致命甚至只是毛皮之争。
但是移动互联网市场不是这样。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分化完成,还在产业创造和成长的阶段。对于这一个尚待分享的蛋糕,除了创业公司不断地挖掘出一个个金矿外,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凭借着先天优势,自然也想进来划定势力范围并切走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们除了偶尔培育一些新兴成功项目外,做的孰是收购,因为这些公司不缺钱,缺的是市场和预期。
因此,传统互联网厂商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操作,是巨头企业积累到一定阶段,由技术转向资本运作的开始,即以资本换产业。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巩固了传统互联网厂商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扩大、加强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移动互联网市场目前竞争还比较激烈,即使巨头进入也不例外。
从最近的几起移动互联网收购事件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不是没有竞争的市场,这依1日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市场。如果没有充分的竞争,UC就不能感受到身后排名二、三位产品的威胁、滴滴和快的就不会大打出手、搜狗就不会在腾讯和360之间摇摆不定。就是因为有太多选择,市场出现太多分化和机遇,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市场才显得如此令人关注,才频频出现各种合并和融资、收购事件。从这一点上来看,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是比较健康的。
不仅如此,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太大,凭借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甚至对全球市场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样大的一个市场,能够充分的催生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思想,并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巨头以及这些巨头之间的合纵和连横,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基本格局决定的。因此,移动互联网市场本身根本不需要关注这个问题,作为国内目前最开放、最先进和最有活力的市场,它的路还有很长很长。移动互联网市场需要更明确的行业、法律规范。
那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资本雄厚,竞争充分,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显然不足。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还需要更为明确的行业规范,甚至需要明确的法律对竞争行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才能保证整个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创业公司,自己有点子有想法,就是没钱彳艮难快速扩大规模对已经小有成就的移动互联公司来说,自己虽然有市场有流量有人气,但是面对着已经成熟的甚至市值超干亿美元的巨鳄们碾压般的体量,以及市场内激烈到贴身肉搏的竞争,自己不走错路能活下去就是很不错了被收购已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结局。
典型的例子就是滴滴和快的,为了争抢移动订车市场并培养用户的移动使用习惯,背后的腾讯和阿里狂甩数亿元用于补贴,从广告战到补贴战,从抢客户到抢司机,甚至逼得某些城市动用行政手段干预。假如当时仅有滴滴被收购,快的依1日维持自己独立运营的公司体制,面对滴滴数亿元的补贴,早都被碾压至渣都不剩了,还有诸如同时兴起的大黄蜂等打车软件,现在在哪里呢?同理,如果腾讯给所有使用QQ浏览器的用户每天每人发2个Q币(哪怕是通过抽奖抽取两个Q币),不出一个季度,UC市场份额必定狂跌,UC才多少钱,腾讯一口气可以买十几个。这就是圣人打架,凡人遭殃。
从这一点来说,如何尽珂能的保持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避免由于巨头的收购和并购等问题影响行业平衡和未来发展,这才是移动互联网市场今天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现在UC受各方压力,以50亿美元的身价和阿里牵手,算很好的结局。如果未来有一天,拥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某些巨头,在新技术、新创意诞生时,利用恶意收购和资本压力,使得这些新的技术和创意被压制、被延迟甚至被破产被收购,那时市场会怎样呢?虽然现在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发生,并且短期内也不会发生,但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
这样的市场到底是资源整合还是封闭内耗?现在看起来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甚至还没有到讨论这个问题的地步。至少BAT有三个巨头,在新兴热点上还存在着最为激烈的竞争。唯一需要关心的是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培育。一个正常的公司和企业发展流程,是要向做大做强努力,而不是向做大后把自己卖掉而努力。当然回过头来说,也正是拥有资本的介入,才使得众多初创企业得以挺过最困难时期,对于以创新为主的互联网企业而言,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