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应用寻宝图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4G牌照,云服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14 12:20
4G时代,对广大的应用服务和内容提供商而言同样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它将不仅仅会成为单纯的收获季,若不跟紧步伐,也很有可能成为覆灭的季节。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4G牌照,这也象征着国内正式开启4G时代。移动网络网速和带宽的提升,为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沃土,同时,也为移动互联网的软实力——应用服务的未来变革带来了无限可能。
4G时代推动移动应用新蜕变
1987年,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被引进中国,彼时的“大哥大”即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仅能够进行本地通话。随着2G完成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人们开始可以使用手机进行通信之外的服务——GSM制式为主的数据传输。进入3G时代,移动网络的发展和终端技术的大幅进步,让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发展迅猛。同时,传统的功能手机逐渐被智能手机颠覆,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终端配置越来越高,并衍生出了平板、可穿戴设备等一系列智能硬件设备。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应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终端,并且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应用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
从2G过渡到3G网络,社交应用无疑成为了强势的杀手级应用,在众多应用中大放异彩。2013年8月,一份来自App Annie(应用排名、应用市场分析和应用市场智能监测领域的市场分析机构)的关于原生应用调查报告显示,在Google Play下载量排行榜单上,排名前10的应用中社交类型占了6款之多。
由于网络速度和带宽的提升,基于手机通讯录的语音、短信等简单社交方式和应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与时俱进的需求。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截止到2013年初,早期兴起的传统通讯录类应用QQ通讯录、百度、友录也相继停止了版本的更新,退出舞台,而曾红极一时的飞信也随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该类型应用逐渐由新型社交应用替代,以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应用微信为例,自2011年微信推出到2013年,其用户数量已达3亿。此外陌陌、来往、LINE连我等社交应用的用户数量及浏览时长也有着显著增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新的移动应用和服务不断涌现,人们对高数据量传输的需求也不断放大,3G移动网络速度已经渐渐不敷所用。临近2013年底,4G牌照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姗姗到来,与3G网络相比,4G网络网速理论值是其十几倍以上,而在网速和带宽的巨大提升下,移动应用也势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服务引爆手游高潮
2013年,国内移动游戏收入超过112亿元,用户数量达到3.1亿人,同比增长248.4%。移动游戏行业成为了拥有巨大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的掘金地。卡牌、休闲类手游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但这些游戏多是静态的、2维或者是轻量级的,画面质量一般,同时互动性不足,这样的产品形态3G网络就能很好地满足。
4G网络网速和带宽的提升,将有力推动手游行业的前行——移动游戏将逐渐向高清、互动性更好、更重度的游戏类型发展,音乐、视频可被有机整合到游戏当中,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用户也能够体验到更高品质的游戏和更丰富的内容。在4G已经相对普及的韩国,手游已经呈现了由休闲往中、重度网游,甚至是大作方向靠拢的趋势,一些手游的质量已经可以与端游相媲美。在线手游追求玩家同时在线竞技和多人体验,互动性更佳,并出现了大量用Unity3D开发的产品。不仅如此,稳定而快速的网络还能为移动游戏带来更多的新玩法。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推广,一些国外公司推出了云游戏以及云游戏平台,譬如GaiKai、Geforce GRID、OnLive等,国内的中移动、中电信也相继提出了云游戏概念。用户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并借助云游戏服务可以玩到PC游戏——甚至包括PS3和Xbox 360等家用游戏机平台上的游戏。云游戏其本质是进行云端与移动端的实时互动的视频传输,与游戏相关的一切运算均由云端服务器来完成,游戏画面以视频形式传输到玩家的设备上,这些游戏只对网速有所要求,由于不受终端硬件性能限制,这些游戏在内容和品质方面远胜于移动平台现有的作品,4G的高速网络环境则为云游戏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和实现条件。
UCG短视频或成最大黑马
4G网络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流媒体内容,也可以接收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目前,在4G网络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家,其网络覆盖率以及网速已经十分令人满意。美国4大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的4G网络已经覆盖了本土97%的人口,网速方面,平均下载速度为10~20Mbps,甚至远高于固定宽带和Wi-Fi网络。但美国如此良好的网络环境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在我国,不少手机用户会事先将视频进行下载再传输到手机中来打发他们的碎片化时间,在线视频的观看也以Wi-Fi环境下为主。以优酷、土豆为例,每天通过App访问优酷、土豆的用户占据了在线总用户70%到80%左右的比例,而其中只有5%的用户使用3G和2G网络,4G将有机会在带宽和资费上寻求到更好的平衡点。
但短视频不同,其并不需要观看长视频时的高流量,4G的到来让用户录制、分享、观看在线短视频的门槛大大降低,与其它应用的融合度也更高。在优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一方面短视频包含的大量信息可以为社交应用提供更丰富、更具创意的内容,对仅靠文字、图片、语音进行社交的方式进行良好的补充;另一方面社交应用也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渠道,简单的就能实现二者的互补。
两大短视频应用Vine、Instagram分别依托于Twitter、Facebook两大社交平台,用户数都已经达到千万甚至破亿。2013年9月,腾讯推出其移动社交产品“微视”,主打8秒钟短视频分享。“微视”正式上线不到两天就登上了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但由于带宽所带来的限制,进行随时随地的上传、观看视频并不十分方便。今年年初,一直在进行疯狂圈地的阿里也将视线转向了视频领域,先是对移动视频聊天服务商tango进行了2.15亿美元的投资,甚至有消息称来往将融合tango的移动视频呼叫服务。时隔1个月,阿里宣布联合云锋基金,以12.2亿美金入股优酷土豆。其种种的行为或许也从侧面印证了视频社交正是阿里给移动互联网拟定的一个发展方向。
静待4G时代杀手级应用
若要问及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将会是什么形态,相信绝大部分的人的回答一定是:不知道。
很多具备成熟4G网络的国家的移动运营商都在寻找基于4G网络的杀手级应用,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应用仍未出现。由3G到4G网络的转换,更像是对网络速度的一次提升和拓宽,并不是由2G到3G转换时本质上的“大跃进”。4G网络无法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刚需,这也使得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仍在蛰伏当中。不过随着网络基础环境的逐步提升,以及诸多新技术的辅助,4G的应用场景将得到广泛拓展,例如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多屏等领域都将实现变革和创新,并能够为人们带来更高质量、更无缝的应用服务。杀手级应用的诞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4G时代,对广大的应用服务和内容提供商而言同样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智能终端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内容的拉动和促进,虽然4G的到来能够解决厂商们所面临的网络瓶颈问题,但对于其而言,4G时代将不仅仅会成为单纯的收获季,若不跟紧步伐,也很有可能成为覆灭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