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决赛的第二天,载着德国队球员的飞机在柏林降落,走下飞机的勒夫带着太阳镜,脸上满溢着笑容。球队从机场直接乘车来到布兰登堡门前,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无数的球迷。这是德国足球最盛大的庆祝,德国球迷们为这支创造了历史的球队而欢呼,而当勒夫出场的时候,欢呼声达到了最高峰。
这是一件新鲜的事情。直到巴西世界杯的决赛前,勒夫在国家队主帅位置上的工作一直被怀疑声包围着。即使他接替克林斯曼后已经带领这支球队八年的时间,也没有赢得球迷的热爱。《时报》形容说:“勒夫受到尊敬,但从未令人赞赏。他的能力受到认可,但从未被热爱。他总是有点像个陌生人。”在里约热内卢的成就,让勒夫与舒恩、赫尔贝格尔、贝肯鲍尔并肩成为世界冠军主帅,也让他赢得了早就应该获得的赞誉。这是勒夫用坚持完成的伟业,球迷们高唱“世界上只有一个勒夫”就是给他最好的夺冠礼物。
带领着德国足球前进
勒夫将德国足球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他不仅是德国队历史上场均得分最高的主教练,每一届大赛至少打入四强,而且他打造了一支战术领先,让全世界欣赏的足球。巴西人有对美丽足球的向往之心,世界杯期间,巴西媒体称赞德国队踢的比巴西队更有巴西风格,这一切还是在半决赛的7比1之前。
可是在德国,勒夫想要赢得这样的评价却难得多。勒夫本身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他追求完美,努力将一切置于掌控中。球迷对他有距离感,《南德意志报》说:“勒夫自己也有责任,你搞不清楚他想做什么,他会为了什么高兴,会为什么生气。沃勒尔很健谈、克林斯曼是梦想家、克洛普直率,但勒夫不是这样。”
巴西世界杯前,热爱攻势足球是勒夫的一个弱点。对德国球迷来说,无论是加快传球速度,风格多样化的比赛踢法、单前锋或者无锋阵,这些虽然看起来跟上了潮流,但最终没有冠军就没有意义。2006年和2010年世界杯上,人们津津乐道于打入四强的出色表现,为第三名而高兴,可是球迷和媒体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德国队从未像今天一样拥有过如此众多的才华出众的球星,他们应该拿到冠军。
勒夫的球队被批评缺少意志力,巴拉克、弗林斯、库兰伊等人离开,厄齐尔、格策们还没有达到领导球队前进的高度。他们可以击垮奥地利、阿塞拜疆这样的对手,可是在大赛的半决赛中,他们就隐藏了起来,勒夫不得不接受媒体的批评。有两场比赛严重地打击了勒夫的声誉:2012年夏天对意大利的欧洲杯出局,以及同年秋天4比4战平瑞典。如果不能赢球,那么踢得漂亮的球员、踢得漂亮的主教练又有什么意义呢?
进入冠军殿堂
两年前的欧洲杯,也是勒夫个人的惨痛失败,他六周后才愿意开口谈起这场比赛。勒夫反思了自己的足球理念,在批评声中坚持了下来,他不会就此放弃,他想赢得冠军。两年前的欧洲杯上,勒夫在媒体上亮相的时间超过30小时,而在巴西他相当低调,虽然记者们总能看到他独自在海滩上跑步的样子,但他只接受了两次采访,他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球队的思考上。
在巴西,勒夫成为了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强调控球,但也用四名中卫加强防守,训练此前曾经不放在心上的定位球,他让拉姆回到了后防线,施魏因施泰格统领中场。他积极地适应了这届世界杯的一些情况:旅途疲劳、高温气候、主场作战的南美球队。与美国的比赛中,勒夫站在累西腓的大雨中任由衬衫湿透。在他八年的国家队执教生涯中始终一丝不苟的发型第一次变得散乱。勒夫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的发型,现在胜利比场面更重要。
世界杯上的每一场比赛,勒夫的球队踢的都非常有针对性,半决赛7比1对巴西更是震惊世界足坛,与阿根廷的比赛则是一场多方面的胜利。《时报》说:“勒夫在世界杯上的成就让人想起海因克斯,同样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然后站上了最高峰。”
勒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世界杯的冠军肯定了他此前的工作,无论此前他的工作是否为人们所理解。他的家乡舍瑙希望用他的名字为街道或者球场命名,弗赖堡的市长想在市政大厅里欢迎这位冠军主帅。在这一刻,勒夫进入了世界冠军主帅的行列,也真正进入了德国人的心中,这是比世界杯更好的奖励。勒夫还将坚持下去,他与足协的合同到2016年,夺冠不会让他的雄心消失。
记者 艾文 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