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胖小孩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肥胖,饮食,糖尿病
  • 发布时间:2014-08-11 13:54

  我不想胖到天堂里

  “姐姐,救救我,我快胖死了,我不想胖到天堂去。”

  早前,一位来自丰城的14岁男孩儿徐周磊,因为害怕自己胖到天堂里而打电话到医院求救。他现时身高1.46米,体重却已达到150公斤,腰围、臀围都大大超过正常范围。暨华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特意前往丰城为他检查,并在7月份把他接到广州进行治疗。

  因为从小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小周磊的减肥之路并不顺畅,即使明知道要遵循医生的规定吃营养餐,但还是忍不住去偷吃东西,结果一天之内就把减去的体重又吃回来了。他的父母看在眼里既心疼又无奈。如果能及早地把孩子的肥胖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或许就不会发展成今天这种局面了。

  有的传统观念可能认为小孩子胖胖的比较可爱,并且认为孩子能吃才能快高长大,于是都在无意间让孩子吃多了,加上运动量的减少,自然会导致孩子变胖。有些人会认为儿童期的肥胖不算什么,长大后自会“抽条”或再减肥就好了。但据暨华医院减重与糖尿病微创治疗中心陈笑梅副主任介绍,儿童长胖主要是受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影响,由于脂肪细胞几乎不会死亡,因此儿童青少年时期所增加的脂肪细胞将伴随终身。孩童时期肥胖的人成年以后更易肥胖,而且减肥更难。

  据研究表明,一个肥胖的孩子可能20岁就得糖尿病,30岁就有动脉硬化,50岁就会肾功能衰竭,60岁就可能脑中风,因为超重的孩子更易患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骨科疾病等。由此可见,“小胖墩”虽然可爱,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着想,还是要适度控制好孩子们的体重和饮食习惯。不要因为对小孩的溺爱,而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

  胖小孩判断标准

  1.目测法

  具体方法是观察男孩子头颈、脊背和腹部,女孩子则观察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通过观察这些部位脂肪是否比较厚实,来判断小孩子是否肥胖。

  2.体重测量法

  可以根据孩子出生的时间和岁数,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判断。

  1—6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

  7—12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6×600+(月龄-6)×500

  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

  其他年龄适用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具体而言,儿童的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为超重,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如何拯救胖小孩?

  1.饮食要均衡

  健康的饮食不是一味偏素就好,而是要讲求比例。建议可多吃膳食纤维,家长在采购食品时要尽量保证有1/3的蔬菜和水果、1/4的谷类和1/4的蛋白质。孩子的膳食中最好有全谷类、豆类、坚果等。

  2.“美化”营养餐

  在制作蔬果方法上,可多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方法来烹饪蔬菜,例如烧、烤,或是将其脱水做成蔬菜干。另外,还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漂亮的餐具,让菜肴兼顾颜色、形式、味道和营养。

  3.拉近“吃”和“做”的距离

  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跟孩子一起去买菜,让孩子了解不同食物的种类、产地、价格等情况,像有机和非有机的区别,怎么分辨新鲜度等。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对饮食生活的关心,还能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

  4.选对“零食”也可放心吃

  小孩子爱吃零食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但其实只要选对“零食”,让孩子适度吃一吃也是可以的。例如选择水果和坚果代替饼干、薯片,用各种鲜榨果汁代替碳酸饮料,用适量的巧克力代替肉类食品等。

  5.适时放下电子产品

  如果想小孩子不哭闹,就给他一部平板电脑,这似乎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教育”策略。但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无疑会令小孩子运动量减少。家长应该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进行限制,多与孩子进行游戏互动。

  6.利用零碎时间运动

  只要懂得活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可以让自己和孩子都得到锻炼。例如上学前和放学后,各抽取20分钟,空闲时再来20分钟。还可以跟孩子在室内进行障碍跨越和寻物游戏,让孩子用找到的物品做举高等锻炼。

  7.一起进餐不易胖

  多陪孩子一起进餐,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周和家人一起吃饭三次及以上的孩子超重的比例会降低12%,和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果你无法和孩子一起吃晚餐,一起吃早餐也是可以的。

  8.定期测量孩子的腰围

  家长应定期为小孩测量腰围。例如,12岁的男女生腰围最好控制在85厘米、75厘米以下。到18岁,腰围最多增加5厘米,也就是男性腰围需控制在90厘米,女性腰围在80厘米以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