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弱关系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管理,文化,清华
  • 发布时间:2014-08-24 09:54

  企业最难处理的永远是内部的人际关系。

  任何企业的第一批元老,一定是强关系。早到三个月的就是老人,早到两年的就是元老。

  很快你就会发现,元老很难受,他们忠心耿耿,但他们排斥新来的人,强关系后的你怎么平衡?

  我是1983年到的深圳,从1984年开始,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平衡新人与老人的关系,平衡各种派系。这是个很烦人的工作。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万科形成了另一种文化,叫做弱关系文化。

  弱关系怎么维系呢?就是契约。

  契约有几个要求,自愿、公平、执行。

  按我现在的年纪,外甥、子女辈的有一大堆了,算下来有很多亲戚,但在万科,我一个亲戚也没让进来。我当过兵,但万科没有我的部队战友,也没有儿时的玩伴、机关干部。

  所以你才有平等公平。

  万科有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员工。你不用和董事长认识,你只要能干就行。

  有人说,创业公司刚开始时什么资源都没有,所以那个时期需要强关系,大家一起往前走。当渐渐有名气和资源了,再慢慢转换为弱关系。

  这个说法有道理,但它的逻辑其实涉及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按西方的制度,即透明的方式管理;还是按照传统的中国思想来进行管理?其核心,就是最后谁来裁定你究竟是错了还是对了。

  西方有行业协会、律师协会来裁定,但在中国就是官本位,靠职务高低。中国缺乏契约精神,或者说跟西方的含义不一样。它甚至把毁约的原则都定下来了。所以,在公司开始的时候,你就要想好未来究竟用什么样的制度来管理。

  大前年我到美国之后,万科管理层批了到美国投资,最后他们派不出总经理来。因为这个总经理首先要懂房地产,其次还要了解万科,至少会讲英文、有海外生活的经历。我们在万科内部找海外毕业的、懂房地产的、在万科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最后发现找不到,或者说符合条件的人都不愿意出国。没办法,只能在外面招。招回总经理后,项目进行得异常顺利,这就是弱关系文化的好处——契约精神。这是个成熟的市场,市场各个方面信息透明。

  那个项目在旧金山,我在东部,参加动土仪式,我到工地一看,我在中国没有拿过这么好的地。第二个项目在纽约的东城,曼哈顿67大街,这个项目就是我梦想的项目。

  我心目中想的东西怎么就这么立在这里?这或许跟我们的弱关系文化有关。

  所以,一旦公司内部形成强关系,要转变的时候,会非常难。如何把强关系转成弱关系?如何把传统企业优良地继承下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企业未来不可能持久。

  这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到现在真正的共性的问题。

  解析:企业管理中的弱关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概念——“关系管理”。

  罗教授认为,“搞关系”(即强关系)很容易形成封闭性小圈子,即便战斗力很强,但其小团队的议价权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导致管理者难以驾驭,从而影响企业管理秩序。在他看来,企业的关系管理要义是建立有弹性的人脉网,经营出一大群人的相互信任关系(弱关系),然后以一套治理机制(即王石所言的契约精神),大家只需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班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开拓市场。

  原则上,你一旦建立了信任感,再建立一些基本的制度与规范,企业的关系管理就不会乱。

  文 王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