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的生活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PC,雅虎,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4-08-24 10:10

  科技的发展有时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隐匿在丛林中间,大部分时间并不为世人所见,但终有一天会汇流入海,迎来波澜壮阔的前景。我们不知道它们会在何时何地交汇,也不知道最终会流向何方。在过去的20年间,通信运营商与IT企业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幅并行交织的画面。

  1998年,中国就向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提交有关TD-SCDMA技术标准的时候,43岁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已经是第四年蝉联“世界首富”的宝座。那时候,由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组成的Wintel联盟主导了整个PC产业。那一年,杨致远创办的雅虎公司才刚刚掀起互联网的盖头,而在斯坦福大学的一间学生宿舍里,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正在忙活着捣鼓他们刚刚发明的搜索引擎,取名谷歌(Google)。

  在此后的10年间,通信运营商、设备(软硬件)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泾渭分明。通信运营商只是一个信息管道的基础建设者,他们只负责架设基站、铺设光缆,修筑起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而设备制造商负责制造性能更强大的机器,搭载更加快捷便利的软件;互联网公司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提供各种五花八门的服务。

  但是,最近几年的技术融合却改变了这一格局。2009年初,中国颁发3G牌照。伴随着无线传输速度的快速提升,移动终端设备和第三方应用服务迎来井喷式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个人电脑(PC),由此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勃兴。

  人类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追求永无止境。2012年,由中国移动领衔的TD-LTE技术正式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两大4G国际标准之一。下个月,中国工信部即将正式颁发4G拍照,如果不出意外,中国移动将率先搭上4G的班车,进入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由3G到4G,最显著的变化是传输速度提高10倍,无线生活即将来临。

  当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传统的产业土壤便开始松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冲击了曾经固若金汤的Wintel联盟,英特尔的芯片适合PC,却不适合更加小巧灵便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微软的操作系统在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由谷歌开发)的双重夹击之下,陷入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移动运营商的角色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以往依托话音、短信经营的模式,正在快速转向对数据与流量的经营。如何避免沦为单纯的信息水管成为全球运营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便捷的移动设备,更广泛的互联网,带来的直接变化是海量数据的产生,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生。如何存储?如何计算?如何发掘?面对大数据,人们又找到了更具想象力的应对之道——云计算。

  至此,信息技术的变革,用颠覆一词来形容,已经不为过了。

  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潮起潮落的科技公司,不由令人唏嘘。传统移动通信时代的巨头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已经快速销声匿迹,昔日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微软、英特尔和雅虎也都陷入迷茫,而基于数据而生的新生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Facebook却迎来了又一轮朝阳。在中国,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在努力转型,试图在大数据时代分得一杯羹。

  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即将到来的4G时代一定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时代。人们貌似已经看到了远处浩瀚的海面,但实际上,很可能仍旧在茂密的雨林里穿梭。在这样一个信息无处不在、数据量化一切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传统产业与社会组织形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革?会不会出现像福特生产线一样的数据工厂,让我们可以像今天用水、用电一样来获取数据服务?人与设备的关系如何演进?以及,人类终究要走向何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的角色已经变得越来越交叉模糊。硬件软件化、软件互联化、设备移动化……没有人拥有洞穿未来的水晶球,可穿戴设备是下一个媒介浪潮吗?或者,再往前想一步,干脆扔掉一切设备,让我们的身体来完成所有需求,如何?这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才、“第六感科技”的发明者普拉纳夫的思路。他认为,现在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从物质世界转向虚拟世界,而未来,当我们的孩子在数据设备包围中长大的时候,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没准儿就是从虚拟世界出发来解释物质世界呢。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想象力。

  文 魏一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