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新动力

  • 来源:出展世界
  • 关键字:会展,展会
  • 发布时间:2014-08-27 14:19

  ——2014年中国会展业出展交流会成功举办

  2014年5月28日下午,作为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的亮点版块之一,中国会展业出展交流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政府领导、中国出展行业相关协会、企业与出展服务商近两百名业内人士汇聚一堂。业内杰出企业代表与政府官员在本届京交会的市场化大主题背景下,以主题演讲加小组讨论的基本形式,就当前中国出展的种种趋势与海外自办展的市场化运作展开热烈讨论,为听众献上中国出展领域的饕餮盛宴。

  会议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北京新展国际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伟主持。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演讲中,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赵振格、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副局长韩圣健做主题演讲,谊和永邦(北京)会展有限公司、华毅东方展览有限公司、精彩东欧等企业带来企业心声并就自身品牌做了精彩的推介。

  在第二部分的小组讨论中,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主持,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慰平、台湾贸易中心副秘书长叶明水、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中国区出展大客户经理臧威、福建汇源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丹锋共同探讨了中国出展市场新局面,出国展览工作中的新问题与解决办法。透过嘉宾的精彩分享,中国出展行业的新格局浮出水面,新的出展形势要求中国出展行业转型升级,向行业合作要动力,向新兴市场要动力。

  出展规模首次回落,行业构成基本稳定

  交流会伊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部长赵振格就2013年以来中国出展的基本概况做了介绍。他说,此次出展交流会以“中国出展市场新格局”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2013年以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能为出展行业的向前推进和向上提升提供源头活水。

  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对出展行业产生直接影响。2013年中国出展规模和数量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回落,全国102家组展单位赴75个国家共实施经贸展览会计划1,492项,比2012年减少2.4%,其中参加国际博览会1,422项,占实施总量的95.3%,举办单独展览会70项,占实施总量的4.7%;全年展出总面积67.2万平方米,比2012年减少3.6%;参展企业约4.7万家,与2012年基本持平。出国展览参展项目数、参展总面积和参展企业总数三项主要指标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整体而言,2013年出展产业结构趋于稳定,部分产业有微调。从展会项目数上看,全年比重列居前十位的产业是机械、纺织及皮革制品、食品和农产品、建筑装饰、能源与矿产、化工、交通运输物流、五金工具、医疗保健、消费品。优势展览产业的地位仍然稳固。机械类、纺织类、食品类展览会连续四年占据项目数前三的位置。欧美仍然是深受企业欢迎的主流市场,但新兴国家市场表现更加活跃。由欧美市场向新兴国家市场转移的业态趋势日益显著,赴拉美、东欧、非洲的办展数量和规模增长显著,尤其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从2008年至今,项目数和参展总面积一直保持大幅增长。赵振格认为,我国出展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在市场化进程、规范化管理、组展单位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会展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本身就是发展的潜力,昭示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的中国经济相同,出展行业也到了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出国展览要保持发展势头,加快市场化进程,最重要的就是发掘新的动力。随着中国新一轮全方位改革的实施,出展行业迎来更开放的市场及更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支持。贸促会作为全国出国展览审批管理部门,将多方施策,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第一,向提升办展质量要动力。引导组展单位科学制定办展计划,妥善处理各种风险和隐患,不盲目增加项目数、不盲目扩大展出规模,集中力量参加贸易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国际知名展览会,充分发挥其贸易促进的平台作用和品牌塑造的载体功能,逐步建立起由品牌、创新、服务所驱动的新增长模式。第二,向开拓新兴市场要动力。开拓新兴市场已成为稳定外贸增长、转变出口结构的重要举措。从2013年出展数据看,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十分活跃。在出展项目数位列前10名的出展目的地国家中,7个为新兴市场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巴西、阿联酋、印度、南非、土耳其和墨西哥。

  其展览项目数占全年总量的39%,参展总面积占全年总量的33.3%,参展企业数占全年总量的35.9%。第三,向调整出展产业结构要动力。审时度势,优化出展结构,在稳定机电产品,纺织食品和建材等传统行业出国办展规模的同时,积极培育以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高技术附加值行业为主的新兴专业展会以及以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出口、保险咨询、金融等行业为主的服务贸易展会,构建多元化、宽领域、高层次的出国办展行业新格局,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四,向打造境外自办展品牌要动力。赴境外主办中国商品品牌展对密切我国与有关国家及地区的经贸联系、提高中国产品国际市场认知度、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作用。致力于继续提高境外自办展的专业化水平和贸易实效,集中力量支持那些带动效应好、规模影响大、专业定位明确、行业特点突出的自办展,同时鼓励各组展单位在资金、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联合办展。

  展会要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政府的扶持和行业的引导。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表示,目前中国展览业呈现“内展办展规模全球第一,外展却一头沉”的不平衡现状。此外,国家很多的展会刚刚开始都是靠政府来扶持、参与、培育起来的,这是中国的国情,这是中国的特色。就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程,慢慢过渡一样,中国的展览业同样有这样的发展过程。出国办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对外贸易促进工作,既是外贸环境的监测表,又是外贸出口的助推器,与外贸形势息息相关。全年出展面积较2012年减少7.2%,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和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复杂形势,为中国办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办展方式,提升办展质量,推动中国办展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出国办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商务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出国办展和改革,尤其是与贸促会展览部密切弥合,共同做几项工作。第一是要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的环境。第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研判、统筹规范,鼓励组展企业积极开拓非洲、中东、东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配合对外贸易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参照对外贸易成功的做法来开发一些新兴市场,同时深耕欧美传统主导市场,配合国家贸易、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战略措施,着力发掘新兴行业,进一步推进出国办展行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第三,推动行业自律,加强后续监管。从中国出国办展的工作实际出发,开展对各类积极推动行业发展的活动,确保出国展览取得实效的同时,加强对出国展览过程的监管,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和规避。第四,优化公共服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大行业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和海外展览业资质发展,引导海外健康办展。第五,加强品牌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出国办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自办展青睐新兴国家市场,办展主体多元化,展会元素更丰富企业热衷开拓新兴国家市场的趋势,在海外自办展领域一样明显。作为中国出国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中国海外自办展共70余项,占中国出展总量的4.7%。总展出净面积近15万平方米,占全国总出展净面积的23%。这些展会项目有50%是在亚洲,14.5%在非洲,14.5%在东欧等地。

  外贸发展局副局长韩圣健做了精彩发言。他说,跟发达国家、发达市场相比,新兴国家市场展会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国家没有专业性的展会,中方企业又要进入这些市场,这就需要商务部来提供办展的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外贸发展局陆续在中亚、东南亚、西亚、非洲、拉美累计组织了超过50场展会,并取得了良好的业内支持和参展企业满意度。

  除了政府机构,民营企业作为中国海外办展的一支新秀力量,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海外办展的优秀企业代表——谊和永邦展览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韩晓虹女士认为:海外自办展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天时”是指良好的整体经贸环境和办展国别政策,“地利”是指展会本身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是综合展还是行业专业展?“人和”则是指在办展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质量决定展会的生命力。

  国际展会展商与观众结构多元化

  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主持的小组讨论中,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慰平、台湾贸易中心副秘书长叶明水、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中国区出展大客户经理臧威、福建汇源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丹锋分享了国际展会上中国展商出现的一些有趣的趋势。赵慰平说,根据法兰克福展览的一项最新调查,该公司旗下展会上的中国人中,展商与观众的比例为3:1。而观众参观展会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包括:购买外国产品,观摩最新业内设计,学习国外新技术等。此外,德国展会上的中国80后占到场中国展览人士的49.2%,可以说,“展二代”已经是或正在成为中国出展行业的主导力量。这部分人对电子产品依赖程度高,熟悉电脑、手机、网络等,大部分都接受过海外教育,英文流利。在中国赴境外的参展商中,93.2%持普通私人护照而非官方护照,另有6%持普通公务护照,如中国贸促会工作人员。按地域分,来自上海长三角的地区占所有参展商的45%,广州珠三角占到32%,这两个三角区参展商占77%,大部分参展商来自中国经济发展最富裕的地带。因此,从整体上,中国出展从业人员与参展商呈现年轻化、私有化、参展/观展目的多元化、操作网络化的特点。叶明水表示,中国展商在境外参展表现比以往更加优异,例如展商素质日益提高,比以往更加注重展台形象等。

  臧威女士作为国际展会主办方的代表,强调参加展会不应以得到订单为唯一目的,并表达了励展通过本地化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心。而来自中国出口重镇福建的陈丹锋的观点则呼应了赵慰平先生的调查结果。他说,当前国际展会上的中国商人,有近三分之一是去观展而非参展,80后展商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较前一辈中国展商相比,他们对电商的使用轻车熟路,使得展览公司在酒店预订等领域的利润空间缩小,业务增长点向中低端客户移动。另一方面,新一代展商对“拎包参展”等一站式展览服务的需求也正在重塑组展单位的业务范围。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巨大市场潜力的释放,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会展市场的步伐将愈加稳健。根据世界市场与出展行业的新形势,推动出展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出展行业的持续增长,是业内人士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点。

  中国海外自办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办展主体以政府和贸促会为主,民营企业办展不多见;展会规模普遍偏小,且专业性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展会的品牌化培育程度不高;一些办展机构只为办展、忽视展商贸易效果,参展商与办展机构对展会的目的有分歧甚至相悖等,展会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培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推动中国出展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嘉宾们纷纷建言,认为应向行业合作、政府引导、知识交流与人才培养要动力。包括:整合资源,错位发展;加强市场化运作,培育品牌展会;提高专业化水平,明确展会的主题领域;注重形式创新,引进外资、品牌移植、成立合作机构等。

  本刊记者/苏希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