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级云服务 走小而精路线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云服务,亚马逊,阿里,微软
  • 发布时间:2014-09-03 09:05

  亚马逊和阿里与微软、IBM这些成熟的IT厂商相比显得很年轻,但在云计算上,由于基因不同,因此,它们各自的优势、目标市场也不同。这其中免不了竞争,但不至于针锋相对。有数据预测,2014年SaaS市场约有356亿美元,IaaS市场为162亿美元,PaaS市场则为70亿美元。林子这么大,容的下许多鸟儿展翅飞翔,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路。

  传统面向企业提供IT服务和设备的厂商可能没想到,原本只是为普通消费者输出内容的互联网公司,有朝一日会切入到企业级市场中。至少,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的数据显示,2013年亚马逊在云计算方面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微软、IBM等传统厂商。要知道,到去年为止,亚马逊真正开始商用云服务不过才7年的时间。而国内互联网公司中,阿里云招募了1万家云服务商为企业、政府等用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并多次在不同场合直接叫板:“全世界只有两朵真正的云(亚马逊、阿里云),像微软、IBM 这样的老牌IT服务商,只是批着‘云’外衣的基础设施零售。”百度也在大手笔推广其大数据引擎助力传统企业转型。一时间,互联网进军企业级云服务市场或颠覆传统行业的热议沸沸扬扬。

  一方是血气方刚的互联网派,一方是厚重的老字号,互联网阵营到底是搅局者,还是推动者?

  互联网企业的特色化云服务

  目前,国内互联网派主要集中在刚落地中国不久的亚马逊以及百度、阿里、腾讯(BAT)。

  亚马逊已是顶级角色,它最早选择通过面向互联网服务应用开发的企业、开发者来打开云计算服务市场。这种方式已经被多家互联网企业效仿,作为开拓云服务的第一步。如今这家公司最不想被别人认为只是一家“只面向个人用户的企业”。因此,在服务的可靠性、云服务的弹性、性价比、云服务提供商的生态系统广度,以及技术支持能力这些服务维度上,亚马逊都在与传统IT服务厂商全方位的经营视角看齐。亚马逊方面表示,“未来的趋势会是企业客户对云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多,使用程度越来越深入,并且会需要更多的适合企业级市场的产品功能和服务。例如通过VPC(虚拟私有网络)搭建混合IT架构,以及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和支持体系。” 而对于亚马逊而言,其在企业云服务方面的全球性经验已成为在国内发展的利器。

  与亚马逊相比,百度、腾讯、京东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云服务商用起步较晚。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技术先进性、可靠性、性价比、弹性、服务支持等方面要求与亚马逊一致以外,在生态系统、客户群定位等方面,亚马逊大而全的企业云服务战略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与此相比,他们依托现有业务的特色化产品反而更加符合当前的步调。

  以百度来说,百度云围绕开发者建立了开发服务、运营服务、渠道推广及商业变现四大服务体系,并为开发者提供百度流量、搜索、数据分析等优势服务,用以构建开放的生态开发系统。在企业级云服务层面,虽然百度开辟了像Dulife智能健康设备云等专门的服务,并启动百度大数据引擎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存储、挖掘软件和服务,但是并未形成行业云服务架构体系。“百度云最契合还是服务于应用分发体系的企业级应用市场。”某创业公司创始人表示。

  腾讯一直是一家专注产品的公司,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产品体验和生态链条。目前腾讯对云战略的定位在于服务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的公有云平台,涵盖了计算云、数据云、个人云三个层面。具体到云端业务层面,则包括“游戏云”、“社交云”、“存储云”、“电商云”等。这两年,腾讯云一直在努力构建产业生态圈,试图把云服务同腾讯开放平台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涉及用户引入、商业模式、营销渠道的“生态圈”,而扶持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是里面的重要部分,腾讯云为此还推出亿元扶持计划。“腾讯云想提供给企业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生态圈。”腾讯云业务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而面向企业级市场,腾讯一直在积极布局企业级即时通信业务,包括企业邮箱、网络硬盘、企业空间、企业微博、信息安全等功能,想以通信为基础去切入企业级市场,满足中小企业对于办公一体化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级即时通信云服务的市场布局中,腾讯依然强调生态平台的重要性。“腾讯在推广云平台的时候,希望更多有实力的公司加入到我们的生态链当中来,一起向我们的用户提供完整的企业级服务。”腾讯即时通信综合部助理总经姚欣榆说。

  百度和腾讯的企业级云服务基本都是面向初创企业、开发者以及中小企业,来为自己生态体系做布局。而能与亚马逊大而全相比拟的现在只有阿里云。阿里云偏重于提供基础的云计算服务,打造公共、开放的云计算平台和互联网数据分享平台。在IaaS领域,阿里通过“云合计划”采取与软件厂商合作,提供软件开发的基础性服务;在PaaS领域,主要提供服务于第三方开发的平台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应用中间接口;在SaaS领域,则通过与终端客户和渠道商联合,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以电子商务起家的京东尽管也是新兴的互联网厂商,但是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模式。“我们提供的是一站式电商整体解决方案(基础设施+交易平台+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数据分析+咨询)的云服务”。京东方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中国云服务市场整体发展速度非常快。按照细分市场计算,基础层面的IaaS市场增速逐渐趋缓,PaaS、SaaS则会加速。这主要得益于用户对于云计算服务的认可与应用普及。“从PaaS层面来看,互联网巨头会成为PaaS市场主要的服务商,PaaS会成为更多软件开发企业、个人开发者的首选。”该负责人说。

  实际上,在京东本身电子商务平台化的战略中,云计算已经成为了贯穿其业务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云计算的受益者。“对于京东来说我们三大核心命脉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对于这三大‘流’我们分成供应链、仓储、配送、售后、财务金融、营销、交易、数据等多个应用方向。所有这些不同的方向,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业务都可以被云化。”京东方面表示。在这样的过程中,京东从2012年开始将这套私有云服务系统逐渐开放,形成了现在京东细分行业的企业云服务:电商云、物流云、金融云和数据分析云。

  互联网阵营的较量

  目前看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级云服务市场的对决,将发生在先行一步的阿里巴巴和携全球之威的亚马逊之间。

  百度、腾讯与亚马逊的竞争多源于开发者和创业公司的抢夺,百度有分发渠道的优势,腾讯有社交以及游戏的基因,亚马逊互联网零售优势。因此有业内人士预计,“这三家之后的竞争主要会集中在价格上。”

  但亚马逊与阿里的竞争没这么简单。对于亚马逊而言,AWS在全球几乎所向披靡,业界对AWS的市场估值已经到2018年的千亿美元,中国是其志在必得的市场,虽然2013年年底才宣布落户中国,但亚马逊云平台上的中国用户已有几千家,其中不乏一些像奇虎360、小米、TCL、天狮、网秦、德比软件等有规模的公司。阿里巴巴虽然目前规模没有亚马逊大,但中国市场是其云端战略的大本营,也是未来安身立命之本,必将奋力保护。

  双方较量虽尚未面对面拼杀,却也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亚马逊AWS宣布入华后,阿里云连出三招:全线产品降价约30%,投入1亿元培育生态合作伙伴,筹划2014年将公有云扩展至海外市场。

  从技术层面来看,阿里并不落后于亚马逊:2013年7月,阿里完成了为期3年多的“去IOE”,使用廉价PC组成超级计算机集群;2013年10月,阿里独立研发的飞天5K计划完成,单集群服务器规模达到5000台,100TB排序能在30分钟完成。通过第三方评测机构在国内的测试,阿里云在技术指标上并不逊于AWS。

  但从产品服务层面,亚马逊能占据全球云服务最大份额,主要依靠的是其先发优势和长期积累的完整云产品序列。从部署和管理方面举例,从身份与访问的AWS IAM,到监控的Cloud Watch,到应用服务;从CDN加速,库与开发工具再到基础服务,客户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虽然目前阿里云也能够在飞天架构平台上支持其多个云产品,但才刚刚开始联合业内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否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还有待观察。成败就在于能否真正能将开发者、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资源、区域资源的上游供应商等无缝的衔接起来。

  互联网派与老牌IT阵营

  2013年,亚马逊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价值6亿美元的合同竞标中击败IBM,一举胜出,同时也甩下了另外两家大名鼎鼎企业,微软和AT&T。分析认为,这次失败对于IBM是个不小的打击,该公司在云端设备方面投入不少研究精力,自认为亚马逊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因此,传统IT厂商显然不能无视于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服务方面的挑战,而这样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国内。

  “云市场非常大,各个供应商的定位不同,有的针对消费及商品化市场,而有的针对企业级市场。只要针对自己所定位的群体提供方案,就一定能胜出。”这是Oracle应用开发高级副总裁Rick Jewell谈及与亚马逊竞争时的观点,而IBM新一代平台首席技术官兼总经理Daniel Sabbah表示,互联网的云企业擅长模块化商品云,IBM希望交付给市场的是高价值、具有定制能力的云。

  实际上,在云计算市场,传统IT厂商的重点从来没有改变过,即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管齐下,而亚马逊和阿里云的重点依然在公有云市场。看收入可知,亚马逊AWS的季收入超过10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云基础服务,而IBM和微软季度收益均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营收来源于软件、云相关硬件产品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虽然微软Azure取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IBM也在大力推广其SoftLayer云计算产品,号称要在全世界建4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但是,对于那些高速增长的初创公司来说,互联网阵营的云仍然几乎是最佳选择——商品化程度高,节省时间、节省成本,而这个客户群体随着移动社交浪潮越来越庞大。“因此互联网阵营首先要抓住自己目前的优势走小而精路线,逐步积少成多,做大做强。”研究云计算的资深媒体人表示。

  在企业级云计算市场,客户希望拥有私有云的隐秘性、保护力和可靠性,且拥有公有云的经济性和速度。虽然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扩张业务,“入侵”传统IT供应商的领地,但是传统IT厂商对于行业和业务的深厚积累,使得未来几年的混合云、私有云市场将大放光芒,这些能力是互联网派短期内很难比肩的。

  可以说,这些老牌IT阵营表现出来的态度沉着冷静。一方面,他们很清楚自己与互联网阵营市场定位的差异和优势,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做出转变。“国内的云服务商在技术上基本都借助于开源技术,因此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都有同质化的问题存在。”世纪互联微软云事业部总裁柯文达表示,“国际云计算厂商,如微软、亚马逊、IBM和Google在技术上各有千秋,在用户体验上和服务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在差异化方面,微软云和AWS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处于领先地位。”

  2014年3月和4月,微软的Windows Azure公有云和Office 365分别落地中国,世纪互联成为这两项服务的运营商。这一合作使得世纪互联拥有了包括IaaS、PaaS和SaaS于一身的全方位云服务能力。因此,在谈到业务属性时,柯文达认为,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云服务,传承了本土优秀的IDC服务经验,又快速学习了微软全球的技术,能够组建强大的运维团队,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不但达到了国际标准,也更加适合中国用户。”他表示。

  与世纪互联一样,作为老牌服务商,蓝汛能够通过CDN的节点资源和网络优势提供一站式IaaS服务。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蓝汛方面表示,其用户目前涉及游戏、广电、媒体、金融、教育、能源、医疗、传统制造业等各个行业。“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将来还会逐步为客户开放PaaS服务和SaaS服务,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服务。”蓝汛方面表示。

  实际上,蓝汛是非常典型的传统IT厂商。与互联网企业一样,其云计算服务也来自于发展过程中的拓展,而非原始业务。不过,与互联网企业的云计算服务不同,由于业务相关性,使得像蓝汛这样的传统IDC厂商能够更早地开始展开云服务商用。按照蓝汛方面的说法,2009年12月其云服务就已经落地。作为传统IT厂商,蓝汛方面认为,未来云计算市场的增长率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同时,公有云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私有云和混合云越来越被大中型企业所认可,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更多的企业也将业务向云计算迁移。

  “新兴互联网企业注重用户体验,而传统IT企业在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和客户关系维系上更胜一筹。两者比拼的关键点是谁能更好的挖掘和把握客户的需求,提供满足甚至超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蓝汛方面对记者表示。

  柯文达认为,在基础设施运维层面,传统IT厂商拥有很大的优势。而在技术研发和服务质量方面,则需要考验不同云服务供应商的创新实力,团队整体服务能力等,这都需要长期的积累。

  在采访中了解到,双方阵营的优势已经有很明显的区分。互联网企业天生具有云计算的基因,业务场景大多都要应对大数据处理、大并发访问、弹性伸缩等业务需求,对云计算有内在驱动力,在云计算技术研发、业务模式创新、服务推广方面目前都走在了传统IT企业的前面。但是传统IT企业有的深耕于行业能更好的贴合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最后,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IT企业,都谈到了服务的融合,认为融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需求与定位,用户也可以借此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互联网阵营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场,为中小企业和独立开发者提供公有云服务。IT阵营主要面向大客户提供私有云产品和方案。不同的出身,却瞄准了同一片市场;不一样的发展历史,却有着一样的企图心。云计算好像一个比武场,又好像是一方舞台,潮起潮落,你方唱罢我登场。

  链接

  运营商阵营:改造传统与建构生态并行

  在云计算服务中,运营商的优势主要在网络、数据中心、大规模可靠性、运营能力、企业信誉、企业客户资源与关系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原有业务架构进行优化和云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政府及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托管及定制服务。传统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基础网络和语音业务,借助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逐步向企业级IT服务领域拓展,但是由于体量庞大、转型步伐较慢,目前也主要局限于网络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

  在面向云计算转型中,以AT&T、Verizon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比起国内的运营商来说,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

  其中,美国AT&T摒弃了那种“非此即彼”(all-or-nothing)的战略视角,它不仅考虑云计算本身的灵活性,而且关注云计算在适应业务需求及其与企业共成长方面的能力。针对传统的托管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公有云在多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企业级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AT&T提出基于运营商现状和企业现实需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不同于AT&T在云产业中的明确定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不论中国电信的“星云计划”,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普遍采用“高大上”的产业战略,试图通过建构一个覆盖广泛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在全国建立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布局提供IaaS、PaaS及SaaS多层级服务的云计算业务。

  之前,中国联通发布了系列企业云服务产品,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集成、云孵化等五大服务方向,聚焦十类重点应用领域,成为国内首家提供企业云服务的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相关服务,并携手SAP构建中国云服务生态体系。

  不过,由于运营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先天缺陷,远远比不上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这一短板,将导致运营商在IaaS及PaaS领域,很长时期内将很难与业界主流提供商进行竞争。惟一能够弥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的合作,重点布局政务云与行业云方面的业务,以弥补和规避运营商云产业方面的劣势。

  本报记者 甘露 李旭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