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服务、责任——联智桥隧发展三部曲给传统制造企业的启示
- 来源: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联智桥隧,制造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9 12:20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重大体制变革和思想突破,中国一批批“吃螃蟹的人”陆续尝到了鲜美的“海味”。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波“下海”浪潮中,刘柳奇、梁晓东等年轻朝气的面孔也闪现在信心爆棚的人群中。他们心中腾起的信念,如岩石般坚不可摧。在那个不再迷茫的年代里,他们的心仿佛奔跑在生机勃勃的原野,一切的美好事物都在不远的地方召唤他们匆忙而矫健的脚步。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是怎样一种力量和使命感使他们毅然决然放弃当时众人眼中的铁饭碗、金饭碗,大踏步走到时代潮流的前端,成为自主创业大军中默默无闻的一员。“是发自肺腑的心痛和不甘,我们急切地想为建造质量更好、使用年限更长的桥梁出一份力!”刘柳奇语气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后,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刘柳奇、梁晓东都是从事公路质量检测和安全预防工作的交通系统干部,工作中建立起对交通的深厚感情,使他们对一些桥梁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年限达不到要求而痛心疾首。“必须要改变当时的现状!”刘柳奇说,就是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两人开始埋头查找根本原因、冥思苦想解决办法。当时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一个信念的触发,竟然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了一片崭新的预应力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市场,他们在收获梦想实现的喜悦时也收获了荣誉和财富。
深入挖掘和分析联智桥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烙下了明显的发展轨迹。沿着这轨迹,我们看到了联智人奋发向上的激情和追求卓越的理念。
联智桥隧的发展三部曲,将为传统制造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
第一阶段:降低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
在大量的工程技术服务实践过程中,刘柳奇和梁晓东以交通人与生俱来的执着和严谨,终于发现了影响桥梁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人工操作因素导致施工质量不可控,事后检测也无从着手,给桥梁结构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缺陷轻则导致桥梁开裂被迫限载,花费巨资修复,重则会发生桥梁垮塌,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刘柳奇和梁晓东翻阅中外各种技术资料,拜访行业内众多顶尖专家学者,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个一般的技术问题或学术问题,而是一个亟待破解的世界级难题!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没有任何可以拿来就用的解决方案!桥隧施工的“哥德巴赫猜想”横亘在桥隧安全与人为因素之间,一时间无法逾越。
“一定要找到正确方法,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确保施工质量。”本来只需要遵循以前的处理办法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的联智桥隧公司,毫无畏惧地和桥隧施工质量问题杠上了,和一个世界级难题杠上了。
联智桥隧其时还是一家规模不大、经济实力有限的试验检测服务公司,却毅然决定每年投入数百万研发经费,试图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有人笑他们憨痴,有人觉得他们痴心妄想。
“河西那间冬冷夏热的车库,就是联智桥隧转型的起点。”刘柳奇不无感慨地说,“走技术创新路线,开展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的研究,完全是出于对交通工程质量的担忧,试想,若干年后,我们留在世上的不是财富,却是一个个需要后人严阵以对的棘手问题,于心何忍!”
就是在长沙河西的那间破旧的车库里,梁晓东带领技术人员日夜奋斗,夏天热得浑身湿透,冬天则冷得手脚生疮,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细节问题,饭都顾不上吃。梁晓东回忆说:“那段时间,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成就感,有时半夜梦中还在想这个问题要怎么办,当突然得到灵感时,马上惊醒,翻身坐起记在本子,然后当宝贝一样压在枕头下继续睡。”就是这样一股钻劲和干劲,世界上第一台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终于在2010年成功问世。这种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全自动施工,确保施工精确到位,彻底杜绝了人工操作带来的缺陷,是桥梁预应力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中国桥隧建设质量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后来,联智桥隧又陆续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智能压浆设备、第一包专用压浆材料等一系列专门针对提高桥隧施工质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并成为唯一获得该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企业。一个“降低桥隧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的简单念头,不仅仅改变了桥隧施工的方式方法,也使得联智桥隧迅速完成了企业转型发展,更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预应力市场生态链条。
联智第五代张拉产品与第一代张拉产品——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二阶段:更高品质 更好服务
“我们不为追逐利润,只要我们认真做好手头的工作,利润总是自然而然地追随我们而来。”刘柳奇对待财富的态度正好印证了企业的发展轨迹。
第一台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问世后,联智桥隧仿佛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桥隧行业声名鹊起。湖南省开始推广这项新技术,贵州省开始推广,湖北、江西、广西、福建、云南……直到全国30多个省市都在推广;国家科技部开始关注这项新成果,交通部开始关注,铁道部开始关注……;港珠澳大桥开始使用这种新设备,鸭绿江大桥加固工程也使用了,金沙江特大桥、兵沟黄河大桥、芜湖长江二桥、河北京台高速、青海花久公路、成都二环线、宁高城际轨道交通……联智桥隧研发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始在全国各大重点工程出现。鲜红的品牌LOGO和“联智桥隧”四个黑色大字,连同被红色油漆刷得格外耀眼的设备,高频次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中。不到两年时间,联智桥隧已然成为了桥梁预应力智能施工设备的第一品牌。虽然从产品诞生的第一天起,市场就受到了同类仿冒品牌的强烈冲击,但是联智桥隧始终牢牢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为了更好地区别于同类竞争产品,刘柳奇和梁晓东又坐到了一起。两个理工科出身的企业管理者,开始像模像样地谋划经营一家百年企业的宏大梦想。历数世界知名企业,他们具备的哪些优良特质是联智桥隧目前最缺乏的?这个问题很快在一家曾经风雨飘摇、资不抵债、甚至有人在车间里随地大小便的电冰箱厂身上找到了最佳答案。如今,这家电冰箱厂已经稳坐全球大家电的头把交椅。这就是海尔集团。
“当我们不知道企业方向在哪里的时候,不凡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身上去寻找答案,标杆的力量和指引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岔路。”梁晓东言语中透露出对做出正确抉择的强烈自信。“就是在成功企业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联智桥隧第二阶段的发展理念——更高品质、更好服务。”
基于这一理念,联智桥隧决定每年投入经营额10%以上的超高预算,在全球范围内采集吸纳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同时广泛听取用户建议并对产品加以改进,持续对技术和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使其始终保持无法替代和超越的卓越品质,创造值得广大用户信任和选择的好产品、好技术!为了把控产品品质,联智桥隧对每件出厂的产品制定了几近苛刻的“十重考验”: 源头检验、高低温测试、电磁兼容测试、振动测试、电压测试、抗老化试验、液压测试、软件测试、环境测试、工程实体试验。每一项都是为了确保产品可靠、耐用、高精度。
然而,再好的产品也是可以被尾随、甚至复制的。联智桥隧当机立断推出“1211服务承诺”:12小时到达施工现场、1天解决设备问题、延误1小时赔偿100元。此“杀手锏”一出,立即给了竞争对手致命一击。冒雪赶修、带病送设备、在高原反应强烈的情况下示范设备操作3个小时……这类事迹层出不穷。“有一个叫饶斌的员工,凌晨为用户检查设备,错过了为远去天国的奶奶送行,回来后哭得非常伤心。”细心的梁晓东把每一个员工的付出都牢牢记在了心里。
第三阶段:让中国桥梁更安全
马斯洛理论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当联智桥隧的创业伙伴们站在行业至高点回望一路艰辛和曲折时,他们没有沉湎于路旁的鲜花和耳畔的掌声。在刘柳奇和梁晓东带领下,联智人再次坚定地转过头,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等待攀越的巅峰——让中国桥梁更安全!
从2013年开始,联智桥隧在国家相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的共同推动下,开始着手编制国家行业标准和工法,主要目的在于规范行业发展,调整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快速发展。一个行业只有在统一的标准约束下,才能健康的发展,否则各行其道、鱼龙混杂,势必造成行业的混乱局面。对于预应力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这种关系到道、桥、隧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施工环节来说,制定行业标准和工法,其意义更是十分深远。梁晓东认为,联智桥隧是在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
“下一步,我们计划搭建一个整合产业上下游的互动平台,用互联网思维开启联智桥隧全新发展模式,对供应商、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让用户充分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中来,通过回访、建立谏言渠道等多种方式,让用户对产品提出意见,不怕挑刺才能造出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说完,梁晓东拿起手边的一本杰克·特劳特的《重新定位》扬了扬,“互联网时代我们也要重新定位。”
通过创新改革,联智桥隧走上了一条低能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道路,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生产研发结合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上下游数十家相关企业的经营,成为业内逆势增长的亮点。
前不久,德国中小企业经济联合会B&K中德商业之桥总干事长史蒂芬·柏恩根先生率德国企业家考察团赴湘进行商务考察洽谈合作,联智桥隧的预应力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系统受到了在场中德企业家极大关注,当场就有不少企业家表达了合作意向。大家对这种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在中国道、桥、隧工程建设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纷纷表现出浓厚兴趣。刘柳奇眼神中充满希望地说:“中德企业共同推进预应力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系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应用,将使联智桥隧‘让中国桥梁更安全’的理念尽快上升到世界层面。”
当刘柳奇声情并茂地讲述创业过程生发出来的“十大联智精神”时,在场的人都深刻地感受到,联智桥隧必将沿着他们自己描绘的美好蓝图和路径,发展成为一家有担当的、了不起的民族企业。
作者: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