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音乐,正在颠覆?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乐视音乐,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4-09-23 08:11

  一场演唱会,7.5万人通过网络平台付费收看,乐视音乐带来的全新模式会花开万朵还是流星闪过

  “这么多年,当流行音乐人的新闻都只能在娱乐版出来,变成大家剔牙埋单之后的笑谈,是我们每天在录音棚辛苦创作的人,心里面最深刻的痛。”台湾音乐人李宗盛曾经在自己的演唱会上心酸痛陈。

  这段话被歌手汪峰的微信公共账号发布的文章引用,并称“一位音乐人的新闻开始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版”。

  乐视网副总编辑尹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我的印象里,科技产经媒体从未这样去关注一个音乐人的一件事。”

  这一次,关于汪峰的新闻不再是娱乐版的“上头条”,而是一场演唱会的网络传播新模式。

  “这事真的成了”

  “中国互联网史上,为音乐单体内容付费是没有过的。”尹亮说这话的时候攥着拳头, “这事真的成了。”

  他有足够兴奋的理由。8月2日,汪峰鸟巢演唱会现场观众6万人,而通过乐视音乐平台付费收看这场演出的有7.5万人次,定价30元/次,收入200多万元,“相当于做一场工体(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会。”

  最初,尹亮的目标是100万元,成绩超出想象。

  负责汪峰演唱会的罗盘文化总裁薛利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演出公司同样希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果局限于传统,必然会死。

  关于演唱会直播的想法,薛利平在七八年前就想过,当时他还是一家票务公司的负责人。看到很多港台艺人的现场票卖得很好,就想试试,但没能实现。“直播技术能力不够,观众对网上支付也不熟悉,还有版权归谁的问题。”

  “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了。”他说,“唯一的顾虑是怕影响鸟巢以及后面几场的现场票销售。经过几次论证会之后,我们决定还是要上。”他用足球比赛作类比,“足球比赛也有直播,但是好看的场次照样卖爆。”

  事实证明,这次直播对后来的现场票房起到了促进作用,杭州站售票同样火爆。

  不能否认,除了乐视与演出公司的推广,还有汪峰超高的影响力。

  而这也是尹亮所看重的,乐视音乐全新商业模式的推出需要一个引爆点,“头一炮很重要,如果选择一个市场号召力平庸的合作者,反响不会这么强烈。”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如果把乐视音乐付费直播汪峰演唱会看成一个结果的话,那么勾画孕育的过程则有两年之久。

  商业模式的“颠覆”

  乐视音乐从一开始就有意选择区别于传统数字音乐流媒体采购内容、发展用户的思路。尹亮不主张通过购买版权,靠流量进行商业变现,原因是他认为音乐产业的商业逻辑不同于影视,“单个音乐内容体积小,不像电影电视剧,有着恐怖的流量数据。”

  版权意味着内容,内容意味着流量,乐视音乐的思路则是自己生产内容,在把控流量的同时引入其他盈利方式。

  通常,电影的营销期是一两年,音乐则很短。尹亮希望打通内容生产与营销的环节,拥有足够长的营销周期。

  薛利平在选择网络播放之前,还考虑过电视,但很快,网络强大的宣传能力与永久播放的属性,让他选择了互联网终端。

  乐视的营销让这场演出有了更长的生命周期。尹亮介绍,这个周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预售、直播、回放与制作之后再次上线。乐视音乐的统计显示,有2.7万人付费收看了回放,“这比一般体育与演出直播的生命周期都长。”

  逻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在一个小型沙龙上对《瞭望东方周刊》表达了对汪峰演唱会付费直播的看法,他认为网络直播带来的不仅仅是时间和价值的盈余,也包含渠道的盈余,更具选择性。

  现在,汪峰演唱会的视频已经下线制作,尹亮说,经过剪辑与音效处理后效果更好。“再次上线后,付不付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延长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力,用户会再次接收到新的信息。”

  音乐产业的蛋糕足够巨大。尹亮认为,“媒体有一个错误导向,一说音乐行业就说版权,其实音乐并不单单是作品,还有演出,而以前演出是不在行业观察者视线中的。”

  薛利平介绍,在艺人的收入中,演唱会占了很大一部分。“演出消费是音乐消费形态里最成熟的。”这是乐视音乐布局的先决条件。

  有调性的音乐平台

  “调性”是尹亮给乐视音乐的定位。

  尹亮认为,乐视音乐作为后来者,不可能在短期内讨好所有听众,要定位“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用户”,做音乐服务中的“奢侈品牌”。在积累了用户数量和黏度之后再谈扩展。

  尹亮口中的“奢侈品牌”就是“live生活”。

  自2012年起,“live生活”已经办了6季30多场。包括“降噪”系列中的摇滚乐队、“她们”系列中的文艺女歌手,最近刚刚推出的则是《我是歌手》中的音乐人。

  尹亮介绍,每一季的主题策划和音乐人的选择,都尽可能兼顾专业与大众化,希望让人容易理解、记忆,同时能给有相近特质的音乐一个群像的特征概括。

  演出门票免费,大多在“乐迷社区”派发。关键在于,这些演出属于乐视独家。通过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与国际品牌的商业合作,广告招商的营销价值开始凸显。

  “就像乐视卖电视一样,改变一个产品要从系统开始改造。”尹亮口中的系统包括体验模式、内容策划上的改变。

  另外,乐视还与摩登天空合作,在五月的草莓音乐节期间进行了4K拍摄及直播尝试,最近的挪威OYA音乐节与长城森林艺术节,都通过乐视音乐线上直播。音乐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爆,为视频直播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尹亮认为,之前用户对音乐的入口特别窄,只有mp3,乐视音乐希望提供更多元的内容,“音乐得用音乐的方式去普及,不能用比赛的方式。”

  通过与音乐人的合作,建立内容生产体系与终端体系,为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逐渐形成一个对用户来说由不同层面的价值组成的综合型音乐平台,用户才是这个平台的核心。

  “门已经开了”

  一款让用户值得付费的产品,必须具备高于免费产品的服务标准。尹亮认为他们做到了。

  以汪峰演唱会为例,乐视音乐后台新注册用户与老用户的比例各占50%,这说明有足够多的用户认同了这种付费方式。

  尹亮认为,汪峰的受众群是一个比较冷静的群体,“不是那种花多少钱都得要的”。他也承认这与鸟巢场景的特殊性有关,场景难以复现。

  对于模式的继续,他很有信心,“在商业逻辑与市场需求上是没有问题的,既然门已经打开,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

  2014年7月,有“民谣一哥”之称的独立音乐人李志将自己的视频官网放在了乐视音乐,尹亮认为这是乐视音乐专业性与包容性的体现。最近几年李志都会在南京举办跨年演出,尹亮透露很可能会在今年做线上的付费直播。

  薛利平却认为,新模式能否走下去,与演出产品有很大关系,不可能大范围效仿。“就大陆而言,人气、影响力很难有与汪峰同一量级的艺人。”

  在线直播是一个可期待的发展方向,但显然不是任何一场演出做直播都会有价值,尹亮认为关键要看直播是否与内容密切贴合,产品的服务和包装是否针对互联网直播而设计。

  2014年年底,乐视计划筹备自己的音乐节,替代演出公司,完全独立运作一场考虑用户体验的演唱会。“阵容都是国外摇滚乐队,现场人数要保证舒适度,不会像国内音乐节,能容得下一万人的场地恨不能卖一万五千张票。”

  互联网与一个行业结合大致可以分为传播、渗透、整合、引领。乐视音乐还处于渗透阶段,包括拍摄汪峰的纪录片、与汪峰合作的电影,都在同步进行。

  “互联网进入音乐行业之后,天花板没有了。”按尹亮所说,一切都有可能。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海博/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