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运动的中国梦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帆船运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3 08:15
更困难的是拥有中国自己的选手,这不是短期内用钱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把好莱坞影片《速度与激情》的剧情搬到水面上,会发现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在上演。只不过,主人公变成了那些乘风破浪的极限帆船运动员,以及热爱航海运动的人。
最新一季的航海大片在英国卡迪夫上演,那里具备了挥洒水上速度与激情的各种因素:作为当年全球最大的煤炭航运码头,矗立着世界煤炭交易所的卡迪夫湾为航海提供了历史的厚重感;凯尔特海沿岸数十万钟爱航海的人是航海持续繁荣的坚实群众基础;而2014极限帆船系列赛则成为蛋糕上的那颗樱桃,一批全球顶尖的航海选手也因此云集于此。
奥运冠军的生活方式
在帆船运动领域,37岁的本·埃斯利的地位堪比篮球场上的乔丹。这位英国人19岁时初试莺啼,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帆船项目上夺得了一枚银牌,而在之后从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开始,直到最近的伦敦奥运会,他再没让金牌旁落别家。在他的个人荣誉榜上,还包括2010年世界帆船对抗赛和2013年的美洲杯帆船赛的冠军。
这个长长的荣誉榜让埃利斯成为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分封的最年轻的爵士之一,但贵族的头衔没让埃利斯就此止步,连分心也没有。
埃利斯出生于航海世家,父母就是狂热的航海爱好者,父亲鲁迪在1973年就参加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前身怀特布莱德环球航海挑战赛。
在家庭成员的鼎力支持下,这位冠军船员在过去20多年里已经习惯了海上生活,这点从一些细节里就能表现出来。比如,埃利斯并不喜欢穿正装,而更习惯穿防水面料的衣服,好像时刻准备着下一小时就回到帆船上。如果说航海运动和其他运动相比,运动员能享受什么“福利”的话,那就是不大需要抗拒来自美食的诱惑,因为在一些级别的帆船比赛中(比如埃利斯得到三块奥运金牌的挪威级帆船),船员的体重大一些,会有利于帆船在海面上更加平稳地行驶。
“在帆船挂帆行驶时,速度会非常快,因此必须全神贯注才能确保抓牢,并避免碰撞或者翻船这些事故发生。”埃利斯说。正如他所说,选手们驾驶的急速帆船,最高时速可达到40节,这等同于每小时74公里的速度在海上驾驶。
激情往往意味着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剩,埃利斯认为对一个水手来说冷静尤为重要,“当你在海上的时候,望四周看去只有空荡荡的海面,这时心态肯定与在网球场里大不相同,”他说,“那时人会更容易急躁,因此航海在很大程度上是战胜自己。”
在极限帆船比赛中,一支船队由五人组成。除了船长外,包括战术师、主帆调帆手、前帆调帆手和前帆手四名选手。即使超级明星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在这一点上,航海和足球有相似之处。不过,比起航海领域里马拉多纳的比喻,埃斯利更情愿自己能被看作是英超切尔西队的某位明星球员,因为他是那支穿着蓝色球衣的伦敦南部球队的忠实拥趸。
把航海传统变成生意
人们常把极限帆船和一级方程式赛车相提并论,最快的速度,最高端的设备,最冷静的选手和最疯狂的观众都构成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而在人们实现的背后,其实另外一个相似点是,都有经营高手在组织运营着庞大的比赛。
组织11支船队在三大洲的8个国家参加比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在过去的几年里,作为极限帆船运动掌门人的马克·特纳做得不错。从最初开始举办赛事的2007年至今的8年里,极限帆船系列赛的商业利益不断增长,截止到2013年,已经达到3510万英镑(约合3.4亿人民币)。
特纳是这个帆船赛事的缔造者,作为英国OC体育公司执行主席,他年轻时曾经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六年,跟随战舰环球航行,这也是他后来从事帆船运动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特纳坚称,帆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富人”的运动。“它适合每个人。”当然,由于水手身上的一件衣服都要数百英镑,特纳所说的“适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帆船,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帆船运动的魅力。
以前的帆船赛,都是船员在空旷的大海上自娱自乐,所以特纳一直在考虑如何让帆船赛变得更刺激、观赏性更强,如何吸引当代年轻人加入、如何能让身临其境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更好地欣赏、理解比赛。基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发明了“场地帆船”的概念,将帆船赛集中在面积不大的港湾中举行,如此人们就可以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观看帆船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不大的港湾中,赛事组织者还能尽量将比赛娱乐化,让观看比赛的人能够更多地享受比赛。比如极限帆船赛事都会组织与其配套的水上娱乐活动,包括现场点评、驻场DJ、音乐演奏、儿童活动区以及就餐区等,这些设施不但有效增加了观赛体验的黏合度,也为组织者增加了不少利润。
特纳坚信,帆船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魅力,很适合青少年。
目前扬帆海上的健将们大都是从小就开始航海训练的,比如埃利斯就是从9岁时就在一只老式的木头小艇上开始学习航海。“我女儿只有6岁,和他们一样,也已经开始练习帆船,现在她一个人能驾船航行数百米。”特纳颇为自豪地说。
帆船运动的中国情结
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青少年群体,世界青奥会也刚在中国南京落下帷幕,但在中国孩子中,却很少有学习航海的。有人将此归结为虽然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却是一个传统上的大陆国家,血液里并没有航海的蓝色基因。
特纳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中国人600年前就开始航海了——郑和下西洋。中国人血液里有航海的基因,只是过去被忽视了,我们希望帮助中国开发帆船人才,激活航海的基因。”
“我们希望将来能帮助中国建立一所培养职业帆船手的学校,不是为了培养奥运会冠军,而是让有航海天赋的年轻人,成为职业的帆船手,驾船环游世界。”特纳并非手持航海圣经的布道士,他看重的是广阔的中国市场和数亿中产阶级。在特纳的极力推动下,2011年极限帆船赛首次登陆中国,此后青岛一直是环球赛事里的重要一站。
在2014年5月初举行的极限帆船青岛站的比赛中,特纳特别出资组建了一支“中国队”。“我们知道青岛站必须有一支中国队。但要想在整个赛季都拥有一支队伍就太昂贵了,大约需要100万美元。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他说。
更困难的是拥有中国自己的选手,这不是短期内用钱能解决的问题。
2014年10月开始的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国的“东风号”也由特纳的团队管理,“东风号”将有6名中国船员,每次3人轮换。但从船长到主要技术人员,仍然由外籍选手担任。
特纳注意到,在中国的很多南方城市,已经有了很多小的帆船团体,他认为这都是发展帆船业的潜力所在。
此外,由于帆船比赛是奥运项目,近些年中国的帆船运动也得到了一些支持。但他认为,赢得奥运金牌当然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可帆船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对于帆船来说,赢得奥运金牌,只是向巅峰攀登的起点,沃尔沃和美洲杯等是更高的目标。”
就“东风队”的参赛选手来说,中国船员只有6个月接触帆船的经验,但是外籍船员都至少在这项运动中摸爬滚打了20年。不过,对于逐渐欣赏海上速度与激情的中国人来说,培养出一流的帆船选手可能用不了20年时间。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吴晓宇/英国伦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