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 无需指导,重在引导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涂鸦,创作
  • 发布时间:2014-09-23 12:17

  林怡

  林怡育儿会所创办人,有多年早教编辑经历,担任多家育儿杂志、报刊、亲子机构专家顾问及专栏撰稿人,著有《上幼儿园不用愁》、《别以为你会爱孩子》、《林怡说早教》系列、《林怡教你玩游戏》等多本育儿书籍。

  涂鸦背后的秘密

  看到孩子信笔涂鸦,很多人都会不由地嘴角泛起笑意:“瞧这小家伙,乱涂乱画的,还挺来劲。”一旦孩子乱涂乱抹在墙壁、床单等,我们大多就无法淡定了,甚至为了这种“破坏行为”暴跳如雷。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乱涂乱画,而是他表达情绪、感受,将自己对外界的认知视觉化,让想象力、创造力试飞的最好方式之一。

  林怡育儿会所有个小会员曾画过一幅经典的《小鱼抓大鱼》,仅仅是将一些色块胡乱地涂抹在纸张上。不过,经小家伙解释,这幅画立刻生命力十足。大鱼拼命逃窜,小鱼穷追不舍的情景跃然纸上,鲜活无比。隔着纸面,我们甚至都可以听到三条鱼儿互相追逐,水面被搅动时发出的哗啦啦一片响。

  涂鸦,除了表达孩子内在情绪、感受、认知等之外,还是手、眼、脑协调配合的最佳方式之一。涂鸦的作用,是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除了这些惯常的作用外,涂鸦也是孩子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经历某些创伤时,绘画是他释放伤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的乱涂乱画,却看不到图画背后的这些意义。了解了这个秘密,当孩子进入涂鸦期,我们也就清楚该如何面对了。

  盲目指导,却是抹杀的开始

  看到孩子涂鸦,很多家长都会期待他能尽快画像点什么,因而急于给予指导:“太阳是圆的。你看,这个地方还不太圆呢!要封口,把它连起来。小鸟还有两只翅膀,它的嘴巴太大了,比身体还大,应该小一点……”

  事实上,这样的指导对孩子无益。从我们的指导中,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画得不好。这幅画什么都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画,他们一定不爱我了。”“难度太大了,我画不了。”当我们急于做出这种不切实际的指导时,往往适得其反,对提升孩子涂鸦水平无益,还会抹杀他的努力,打压他的创作热情,让涂鸦变成令人不愉快的回忆。

  孩子的涂鸦需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1 不到2岁时,孩子通常大把握笔,在纸上砸出一些不规则的小点。

  2 过2岁后,在砸点的同时,孩子开始尝试画出一些不规则的线条。

  3 随着手部肌肉力量增强,孩子3岁后开始尝试画出圆圈——从首尾不相连的圆圈,到首尾相接的圆圈。

  4 随着生活常识的增加,孩子的想象力迅速发展,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想法,宣泄情感。所画的作品越来越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若不了解孩子在涂鸦—绘画方面需要有这样阶段式的经历,在孩子能力达不到时给他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急于以成人的绘画模式去指导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都可能使孩子“压力山大”,最终厌倦涂鸦。因此,盲目指导,不如干脆不予指导。

  放手和放任,只一字之差

  既然盲目指导会带来如此多的问题,那是否意味着在孩子涂鸦时就该不闻不问不管呢?当然也不是。不闻不问不管,孩子的涂鸦活动便停留甚至退行到胡乱涂抹,只有自生自灭的份儿。放手与放任,只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放手是尊重孩子涂鸦发展的特点与需求,顺势而为;放任则是不管不顾,任其发展。放任,最终会丧失协助孩子成长的机会。涂鸦既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也可能成为其他探索行为与探索方式获得发展的起点,还可以成为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化解心中块垒的工具。如果父母有心,将涂鸦活动扩展开来,就可能引导孩子进入一片神奇的天地,全面开启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孩子成为思路奇特、不落俗套的创意小子,或者顺势而为,解决孩子面临的许多问题。

  潜移默化的引导策略

  在孩子爱上涂鸦时,为了协助他的成长,也减少我们自身的困扰,不妨尝试以下做法:

  ● 与其堵,不如疏 如果总是担心孩子在涂鸦时将家里的墙壁、家具、衣服等搞得一团糟,可以尝试给孩子购买一种可擦写的彩笔。用这种彩笔涂鸦,只要用湿抹布一擦,用水一洗,就可以轻松清理干净。如果配两件白T恤,请孩子绘制文化衫,骄傲地穿着外出。晚上回家一洗,图案掉了,第二天继续创作。这种“变魔法”的感觉一定会带给孩子很多的惊喜与快乐,激化他涂鸦的积极性。

  ● 想象引导,比“像”重要 涂鸦的落点不见得都要归于美术与绘画,若能挖掘孩子涂鸦过程中一些另外的收获。比如,看到孩子画了一个圆圈,妈妈可以这样描述:“哦,你看,太阳出来了,好温暖啊!”看到孩子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妈妈可以说:“哟,你看,小虫子也出来晒太阳了吧!”看到孩子在纸上戳出一些点,妈妈可以说:“快看,太阳还没下班,星星就出来眨眼睛了。” 当然,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导孩子自己来表达。如此,涂鸦自然就成了开启孩子想象力之旅的游戏。

  ● 从涂鸦玩开的游戏 将不同质地的废旧衣服、包包剪下来,准备宣纸、餐巾纸、普通白纸……再给孩子准备不同的画笔,比如炭笔、铅笔、蜡笔、水彩笔、毛笔……甚至用蔬菜制作颜料、画笔等,让孩子用不同的笔在不同的材质上涂鸦,观察并进行比较。将一层布叠成几层,一张纸叠成几层,或者将布与纸,不同质地的布与纸叠在一起,让孩子用不同的颜料与画笔在上面涂鸦。让孩子思考什么样的笔能透过什么样的材质?透过材质后图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改变材质叠放的次序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用蜡笔画过之后,再用水彩笔在蜡笔画过的位置继续画会出现什么现象?不同的笔按照不同的次序叠加着画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将细沙、面粉、玉米粉、绿豆粉、黑豆粉等放入用纸张卷成的漏斗,做成“漏斗笔”,又是另一番独特的体验。还可以将上述粉末调成糊状,甚至揉成面团……准备果汁或者米汤,在白纸或者白布上涂鸦,将这些图画拿到户外蚂蚁洞旁边,或者拿到火上烤一烤,又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涂鸦,只是一个探索的载体,用好了,便会伸出许多触角,全方位吸收养分,滋养孩子的大脑与心灵。如此,你准备好去尝试了吗?

  文|林怡 编辑|姜静璐 美编|钱丽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